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屈與堅守:長征路上的紅軍大學

2024-10-09 00:00:00呂滿文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 2024年4期

摘 要: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保存紅軍實力,紅軍毅然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長征。長征路上,氣候惡劣、環境復雜、戰斗頻繁,條件異常艱苦,但紅軍大學從未中斷對革命人才的培養。長征途中的紅軍大學堅持教學與實際緊密結合,根據戰斗和行軍的需要靈活安排課程內容,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顯著提升了學員帶兵打仗的能力,還培養了學員過硬的作風,使他們在民族斗爭與階級斗爭的關鍵時期,成為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學員們的出色表現充分證明了紅軍大學教育的成功,紅軍大學培養的人才為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長征路上;紅軍大學;政治課;軍事課;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K2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7-2210(2024)04-0059-08

人才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土地革命時期,盡管紅軍裝備很差,但依然奪取了一場場對敵斗爭的勝利,憑借的就是大批能征善戰的人才。一直以來,我黨對人才培養十分重視,即便在長征路上,面對艱苦的環境、惡劣的氣候以及敵人的圍追堵截,為了不讓人才培養出現斷層,紅軍大學(簡稱紅大)的教學工作仍舊進行。紅大這種堅強不屈、堅持辦學的精神,是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渴望,是對信仰的頑強堅守。紅大特別注重培養學員的革命性和斗爭性,強調學員應積極追求對新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并肩負起民族解放的重任。教學中,紅大給學員/tMT40J2nnX3p65rzViwbA==安排了基本理論知識學習、戰術技能練習、軍事思想介紹,講授行軍途中“隨機問題”的解決方法,講解民族工作開展和生活自救問題解決的重要性。紅大安排的課程靈活實用,需要什么就學什么,將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長征的實踐表明,征途中的紅軍大學的教學是成功的,是有利于紅軍發展的,且在這場戰略大轉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為例進行探析,讓人們對長征途中的紅軍大學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一、紅軍大學的機構設置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省懋功(今小金縣)會師后,兩大方面軍混編為左、右路軍北上。中共中央指示,把紅一方面軍的干部團和紅四方面軍的紅軍學校進行合并,成立紅軍大學。10月,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針,率左路軍南下,公開進行分裂活動,打出反黨旗幟,紅軍大學被迫解散。原紅一方面軍的學員隨陜甘支隊(由紅一方面軍改編)北上,原紅四方面軍的學員編為一個紅軍大學干部隊,隨左路軍南下。

1935年10月9日,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在卓木碉成立(以原紅軍大學干部隊為基礎),劉伯承任校長,何畏任政委,張宗遜任參謀長(協助校長做教學組織和行政工作),王新亭任政治部主任。[1]另外還陸續設立了行政科(后改為供給科)、宣傳科、衛生科和警衛連等保障機構,負責紅大的行軍、宿營、宣傳、健康、伙食和生活管理等工作。建校初期,紅大設置了上級政治科、上級指揮科和高級指揮科。上級政治科科長彭紹輝,教導員李井泉;上級指揮科科長周子昆(后為陳伯鈞、曹里懷、馬良駿),教導員李培南(后為李園芳、黃志勇);高級指揮科科長由張宗遜兼任。 [2]1936年1月,紅大在天全增設了政治連,連長皮定均,指導員黃志勇,支部書記侯正果。[3]1936年4月,紅大轉移到爐霍時,新設了教育科,科長由郭天民擔任。[4]

教員隊伍主要由軍事教員、政治教員和文化教員組成。軍事教員有周子昆、陳伯鈞、彭紹輝、郭天民、曹里懷、馬良駿、李奇柱、賴光勛、符顯祿、王波等;政治教員有張際春、毛庭芳、黃志勇、李培南、陳志芳、羅世文、潘自力、朱光等;文化教員是洪水 (越南人) 。 [5]

紅軍大學學員隊采用隊、排、班建制。校部和學員隊都建立了黨支部和黨小組,學員來自部隊的各級指揮員(上級政治科和上級指揮科的學員都是團營兩級軍政干部,高級指揮科學員是軍師兩級軍政干部),每期學習時間為3個月。 [6]政治連的學員大多是各軍的支部書記和少數排長,學制為半年。[7]教育科負責全校的軍事教育計劃,政治部負責全校的政治教育計劃。

紅軍大學機構簡單,學員單一,主要是因為她建在路上、辦在路上,簡單適應戰時,單一便于管理。隨著她的成長和環境的改變,機構越來越完善、功能越來越健全。長征路上的紅大,不但為征程中的紅四方面軍培養了大量人才,而且為未來軍校的發展積累了經驗。

二、紅軍大學的課程設置

長征中的紅軍大學主要設置政治和軍事兩門大課,每門大課的安排各有側重,同時根據行軍中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臨時性的學習內容。教學時間也不固定(比較集中的時間是在紅巖壩駐了兩個多月,在爐霍駐了近三個月),上課只能見縫插針。針對征途辦學的特殊性,劉伯承校長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干部”的教育方針。[8]也就是說,紅大教學要面向部隊、面向現實,需要什么就學什么,缺少什么就補什么,盡最大努力滿足學員們的需求。

(一)政治課:學理論辨是非,培養過硬作風,展示良好形象

政治大課面向三個科及后來的政治連,主要開設了“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和“軍隊政治工作”等課程,這些課都是必修課,教員按照教學計劃,根據行軍中的時間安排,分別進行講授。這些課程對于那些沒有上過學或上學時間不長的學員來講,無疑是“天書”,或者說是“硬骨頭”。針對這種情況,教員在上課前要做一些準備工作。據紅大教員王新亭回憶:我在講課之前,總是要到學員中進行調查,根據學員的要求和實際水平,親自動手寫講課提綱。先在政治部進行試講,反復修改好講課提綱后,才在學員中正式講解,教學效果較好。[9]這就是常說的“有的放矢”。教學中,每個學員非常投入地聽課、做筆記,對于諸如“革命的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路線”“革命的根本任務”“建軍路線與建軍原則”等這類聽不懂的或理解不了的內容,要么與同學交流,要么請教教員,要么先記住這些名詞概念,時間長了自己也會悟出點其中的“道道”。只要時間允許,每次教學中,教員或對學員分層次、分梯隊上課,或專門為文化程度低的學員加課,目的是滿足學員對知識的渴求,加深學員對知識的理解。由于教員做到了針對性教學,因而學員在學習中沒有過多的畏難情緒。

紅大的教與學就是一種合力,幫與練就是一種風景。教員教學員、學員幫學員的場景,無論是在行軍中還是在宿營時都隨處可見。盡管路途中困難重重,但學員們認為,能進紅大學習機會難得。在紅大,學員們開眼界、長技能、拓思維,原來在部隊弄不懂的問題、解不開的難題、想不到的辦法,現在都有了尋找答案的途徑。學員們從自身的感受中得出:紅大能實實在在地幫助自己提高,能使自己回到部隊后更好地完成工作,所以學員們在學習中很認真、很投入。

教員除了講授這些必修的課程外,還結合學員的認知能力,講紅軍的性質、任務和宗旨,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等,要求學員堅決執行中央制定的“團結一致、北上抗日”的政治路線。此間,紅大學員隨左路軍正在南下,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分裂行徑也成了教員和學員公開或半公開議論的話題。劉伯承校長就利用紅大這個陣地, 向紅大干部戰士宣傳中共中央的主張,闡明紅四方面軍面臨的處境,通報紅一方面軍在陜北打了大勝仗的好消息。大家聽了劉校長的講話后,認識到紅軍只有北上抗日才是正確的道路。

另外,紅大還特別重視紀律教育,強調官兵團結,不準打罵體罰戰士。黃志勇教員專門給學員講紅軍的紀律和規定,講紅軍的好傳統和好作風,指出散漫習氣和軍閥作風對紅軍的危害,強調部隊應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黃志勇教員認為“官兵團結心連心,黃土(才能)變成金”,并引用劉伯承校長的話“拳頭不能打在工農階級兄弟身上,只能打在敵人身上”[10]。經過學習大家認為:自由散漫和軍閥作風要不得,官兵不友愛、上下級不團結,就不能形成戰斗力;部隊要形成“拳頭”,必須軍官愛護戰士、戰士尊重軍官;鐵的紀律、過硬的作風、官兵友愛,是能打仗、打勝仗的重要保證。

行軍過程中,了解經過地方的風俗習慣是紅大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特別是經過少數民族地區,通過了解當地群眾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做到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和語言文字,保護群眾利益。同時還結合實際,向當地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宣講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道理,幫助群眾發展生產,讓少數民族同胞了解共產黨、支持共產黨。在條件成熟的地方,開展當地的建黨建政工作,培養少數民族干部,融洽軍政、軍民關系。這些十分重要的內容,沒有專門的教材,教員現場發揮,學員現學現用,教學效果很好,得到了當地人民的衷心擁護。紅大在爐霍期間,不少少數民族同胞主動為紅軍當向導,偵察、報告敵情,救護傷病員,參加紅軍,與紅軍建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

長征途中充滿了艱難與險阻,紅軍將士“鋪著地、蓋著天”,與環境抗爭、與饑寒抗爭、與敵人抗爭,譜寫了一曲曲人類贊歌。紅大學員邊行軍邊學習,邊打仗邊學習,灑下一路血汗,收獲滿滿知識。在這所流動的大學里,他們做到了用知識提高自己,用信念堅定自己,用戰場硝煙淬煉自己,實現了階級覺悟的不斷提升。

(二)軍事課:抓基礎練技能,掌握實用知識,解決“隨機問題”

軍事大課開設了“蘇聯紅軍戰斗條令”“蘇軍野戰條令”“軍事地形學”和“單兵戰術基礎動作”“近戰與夜戰”“戰術協同”等課程。條令課在上級政治科、上級指揮科和政治連開設。開設條令課,首先是為了提高學員的軍人素質。雖然學員都是從部隊來的,但因為忙于戰事,這方面的了解不全面,需要補上這一課。其次是為了滿足學員回到部隊帶兵的需要。紅軍隊伍中,絕大多數干部戰士來自受壓迫的家庭,對敵人有刻骨的仇恨,戰場上英勇拼殺、不怕犧牲,但組織性和紀律性可能沒有那么強,缺乏一定的自我約束力。紅大通過開設條令課,強化學員的組織紀律性,為學員能更好地勝任帶兵打仗的重任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是著眼于紅軍的長遠發展。隨著紅軍規模的擴大、戰斗力的提高,越來越向正規化發展,沒有嚴格的條令約束,就不能有大的進步。

紅大面向所有學員開設軍事地形學課程。長征中幾乎所有部隊都要經過高山、大川,穿過險要地段、重要關隘,面臨復雜的地形。紅大教員根據紅軍行軍路線上不同地貌、道路、水系、植被的特點,教會學員分析地形、判定方位、測量距離,從而做到合理利用地形,為部隊的運動、戰斗和隱蔽提供有力支持,保護紅軍的有生力量。例如,部隊翻雪山過草地時,若能利用軍事地形學課程所學方法盡早掌握敵人的兵力布防,就能避免紅軍處于被動狀態。早在春秋末期軍事家孫武就說過:“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強調地形對于作戰的重要性。

戰術課是軍事教育的核心。戰術課從單兵訓練開始,講解射擊、投彈、刺殺、爆破等戰術要領和單兵格斗技能,操練班、排、連在進攻、退卻、攻堅中構筑工事的本領,傳授在狹窄山道上實施側后迂回作戰(即隘路戰)的技能。對營到軍級軍政干部講授的內容有:如何組織戰斗隊形,保持部隊的開進、展開、分進;怎樣組織火力,使部隊順利迂回、割裂、滲透。對于兵團作戰情況,則通過采用沙盤或圖上作業訓練,掌握偵察、對抗、反擊等技能,培養指揮員的判斷能力、統籌能力、捕捉能力。戰術課還分析和總結平地戰、村落戰、河川戰、山地戰、麻雀戰等的不同打法及殲滅步兵、騎兵的不同方法。[11]這些內容都是根據長征路上的實際情況而安排的。學員們掌握了這些方法后,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戰斗能力,而且提高了對部隊的指揮能力。上級政治科科長兼軍事理論課教員彭紹輝結合自己參加指揮過的戰斗,分門別類地整理涉及的相關知識點,編寫成教學案例。上課時,利用沙盤講解攻防布陣、運動迂回等戰術,內容既有對自己戰斗經驗的總結,也有對未來戰爭態勢的預測。彭紹輝的課有理論高度,有實踐深度,深入淺出,學員們聽后收獲很大。

上戰術課時,少講解多示范,盡量利用當時的地形地貌和部隊裝備進行現場指導和演練是紅大教員們經常采用的方法。學員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直觀、領會直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碰到學員不易理解的問題就通過具體例子來解釋。如張宗遜教員在紅巖壩給高級指揮科的學員們上戰術課時,講到了偷襲和反偷襲問題,下課時學員們還在嘀嘀咕咕。隨堂聽課的劉伯承校長感覺到學員沒有很好地理解,于是針對教員講的內容,打起比方。他說:“我們千萬不要學牛抵角的戰術,去消耗、膠著。要學狼的戰術。當一個人推車過來的時候,它不咬,只在旁邊跟著。瞅準上坡的時候,才突然跳出來咬推車人的屁股。推車人不敢撒手,白白讓狼咬掉一塊肉。”[12]講得風趣,聽得輕松,學員不但理解深刻,記得也牢固。

與政治課相類似,軍事課也有一些“隨機問題”,比如長征中的“走”與“打”問題。教材里沒有現成答案,只能聯系實際現場教學。眾所周知,“走”是長征的一門“主課”,紅軍走的路,不是大道坦途,而是沒人走過的“小路”。教員們就結合部隊所處的環境,給學員們講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氣候條件對行軍的影響,講休整、宿營要注意的事項,講突然遭遇敵人時的應對方法等。如高級指揮科在丹巴休息一天,準備翻越黨嶺山主峰時,教員就提前給大家講授了高山行軍、宿營等注意事項,并總結出過雪山的最好時機是每天上午8點至11點。有了這些準備工作,翻越黨嶺山主峰的行動就較為順利。

長征中,“打”和“走”是如影相隨的問題,在哪里打、用什么戰術打、打多大規模,都要結合紅軍的實際情況和敵情作決定。例如紅軍南下的第一場戰役——攻取綏靖、崇化、丹巴、懋功,打通進軍川西南通道的戰役,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原則。1935年10月中旬, 在大小金川地區,徐向前指揮左、右兩路縱隊向敵人發起進攻。這里地勢險要、山川林立,紅軍就發揮自己山地戰、隘路戰、近戰、夜戰的特長,迂回穿插、斬關奪隘。10多天內,連克綏靖、丹巴、崇化、懋功及日隆關、巴郎關、火燒坪、鄧生等地,共擊潰敵劉文輝部、楊森部6個旅,斃俘敵3000余人。[13]紅大在教學中注重通過實際戰例啟發學員,既有很強的針對性,又能產生明顯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部隊的戰斗士氣。整個征途中,打仗不停止,教學不放松,紅大的教學在行軍中進行,邊走、邊打、邊教、邊學成了紅大的特色,也成了紅軍的特色。

長征路上的紅軍大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干部”的教育方針,憑借堅定的信仰和高昂的斗志,在艱苦的行軍路上培養紅軍人才,為壯大革命的力量作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

(三)輔助課:多樣化學習,練就多方面本領,保障教學行軍

長征中,在行軍路上學習,條件差、困難多、時間不固定,只能見縫插針。行軍中教員提出問題學員邊走邊答,或者學員間相互提問、相互回答是常有的事。如根據槍炮聲判斷是用的什么武器,該武器的戰術性能如何,急行軍時需要注意什么,怎樣隱蔽才能不被敵人發現,渡河時怎樣保護自己,等等。對于復雜的問題,教員在休息時集中解答,盡量讓學員把問題搞懂。對于文化課的學習內容,有些學員將需要記的字(或詞)粘在前面同志的背包上邊走邊記或邊走邊聽其他學員講解這個字(或詞)的正確用法。劉伯承校長經常到各科學員中了解學習情況,他尤其“偏愛”文化基礎薄弱的學員,鼓勵他們不要被困難嚇倒。他告訴大家:“文化是一切學習的入門,是其它學習的一把鑰匙,沒有文化什么也學不成。” [14]學員們對校長的話深有感悟,因而在長征路上,即使困難重重,學員們依然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休息時,劉伯承校長動員學員們向學校創辦的校刊——《紅爐》投稿,以此鍛煉學員們的表達能力、提升寫作水平。他說:“我們學校就是一個‘紅爐’,我們學習軍事、政治、文化,以及向一切惡劣的自然環境作斗爭,克服一切困難,就要在這個‘紅爐’中來鍛煉。堅強的革命意志就是在通紅的爐火中鍛煉出來的。”[15]他還組織學員開運動會、辦歌詠比賽來活躍氣氛、放松心情。為響應朱總司令的號召,紅大在爐霍還進行了輔助教學:一是自制毛衣,解決缺衣問題。當時,為做好在草地御寒的準備,紅大就用爐霍大喇嘛寺的羊毛,學習打毛衣、毛褲、毛襪等各種防寒的毛織品。二是請紅軍中的少數民族戰士當教師,教學員學燒牛糞、架設帳篷,解決露營時的取暖保暖問題。 [16]三是組織學員開展打草鞋、拔野菜等活動,解決日常生活資源缺乏問題。這些活動看似和教學沒有直接關系,但做好基本的保障工作,是有助于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輔助教學,幫助學員克服了生活上的一些困難,保證了紅大教學和行軍的順利進行。

行進在路上的紅大,行軍、學習兩不誤。教學中盡量將深奧的內容通過淺顯的語言來講授,使學員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還強調實踐,要求學員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做到學以致用。一路走來,紅大在辦學上帶有“游擊”性,在課程設置上是“點穴”式,特殊的學習方式,特別的課程安排,都圍繞著提高學員的軍政素質這個中心進行。驗收學習效果的標準也簡單明了——會講、會教、會做(應用) 。[17]紅大從成立到和陜北的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合并,僅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紅大克服了種種困難,培訓了從班排到軍師干部3000多人次,[18]使這些參加培訓同志的軍事水平、政治水平以及管理教育部隊的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對紅軍的發展作了人才上的儲備。

三、紅軍大學的辦學效果

征途辦學,面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國民黨反動派及地方反動勢力的圍追堵截,辦學條件非常差。這種條件下的教學效果肯定沒有在穩定環境中的教學效果好,但紅大仍然培養了大批人才,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長征路上的紅軍大學,教員就地取材,學員學以致用,產生了明顯的辦學效果。

(一)在民族斗爭與階級斗爭的關鍵時期,培養了革命需要的中堅人才

長征期間,日本侵略者策動了華北事變,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與此同時,蔣介石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集中重兵“圍剿”紅軍,國共對峙白熱化。在此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發表了“八一宣言”,欲聯合國民黨共同御敵,并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對此,紅大積極響應,培養了一批能力超強、意志堅定的軍事人才。例如,胥光義,1935年被安排到上級政治科學習,1937年11月任晉東南挺進支隊政治委員,率部越過平漢路,深入冀南平原開辟根據地。1938年1月,他任東進縱隊政治部主任、軍政委員會委員,參加領導冀南地區的抗日斗爭。解放戰爭初期,胥光義同志率領冀南、冀魯豫和渤海3個軍區各一部共11個團,清剿魯西北地區土匪,抗擊國民黨軍進犯。1955 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并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曾任總后勤部副部長。[19]何正文,1935年11月入紅軍大學學習,上級指揮科學員,抗戰時期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行抗日根據地多次反“掃蕩”作戰。抗戰勝利后,他任第二野戰軍11軍32師師長。1947年部隊進軍豫西后,他參加了豫東、鄭州、淮海、渡江、成都等戰役戰斗。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并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20]打正義仗,做明白人,胥光義、何正文用自己的經歷顯現了紅大的教育成果。

紅大與紅軍緊密相連,紅軍需要人才,紅大就培育人才,紅大在關鍵時期發揮了關鍵作用。猶如胥光義將軍所講:“長征時期,我們黨的眼光長遠。紅軍大學的目的是保存干部、培養干部,準備將來勝利的時候,有充足的干部儲備。”[21]

(二)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淬煉提升了學員的學習能力和作戰水平

紅軍大學負責培養我軍所需的各級政治軍事人才,為達到培養目標,學校分別設置了不同班級與專業,配備不同的師資力量。教學中既注重理論能力的提高,又注重實踐能力的養成。聯系實際講理論,好理解、易掌握;應用實物勤操練,學得快、記得牢。比如過高山大川時,介紹它們的名稱及概況;過關隘險要地段時,講解地形的特點;過雪山草地時講氣候及變化規律;過城鎮時講在軍事上的作用和反動武裝的兵力情況等。[22]長征中的紅軍大學課堂就在路上、在戰場上,每一段征程、每一場戰斗,都是一堂課。正如侯正果同志在他的一篇回憶文章中講的那樣:“我們在中阿壩時奉命到一個寨子去打糧,突然看到山下一群敵騎兵向我們飛奔而來,我們就迅速占據有利地形,當敵人進入有效射程后,立即按照劉伯承同志教給我們的‘排槍快放’的打法,一舉便把敵騎兵擊退。”[23]這一堂打騎兵課,讓學員們很好地理解了“排槍快放”的核心要義。類似的教學方式在征途教學中經常采用。學員們在跋山涉水中學習,在迂回轉折中掌握,靈機一動地創造戰機,出其不意地殲滅敵人。就像何長工講的那樣:“紅大的課堂、操場與野外一切活動,都盡量做到與作戰現場逼真相似,毫無教條習氣。”[24]劉伯承校長在指導安排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設置時,特別強調以實戰作教學案例,把課堂搬到戰場,諸如部隊如何集結、怎樣迅速展開,讓學員突出身臨其境之感,置身戰爭磨煉之中。這樣的教學方式,簡單、明了、透徹,既能提升學員的能力和水平,還能培養學員勇于戰斗、不怕犧牲的精神。

(三)艱苦的環境也造就了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為國建功立業

長征是一場高難度、高強度的行軍,征途中遭遇的艱難險阻是對紅軍的考驗。紅軍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挺過來了,他們用腳創造出人類歷史上的奇跡,被稱為“特殊部隊”。紅軍大學作為“特殊部隊”的組成部分,也擁有一支“特殊隊伍”——一支優秀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他們中有的是參加過秋收起義、南昌起義的骨干和領導人,有的是黃埔軍校及國內其他軍校受訓出身的軍官,有的是中國共產黨派往蘇聯留學,特別是到蘇聯軍事院校學習的軍事骨干和紅軍領導,有的是留學法、德、日等國的進步青年,也有的是前國民黨軍官,俘虜過來后轉變立場被紅大量才錄用,等等。他們把國外、軍外的軍事思想和培養軍事人才的方法帶進紅軍,把國外的教材翻譯為紅軍大學所用。[25]他們根據自己的教學和實戰經驗,傳授適合紅軍特點的戰斗打法,要求學員多琢磨戰例,在對戰例的反復琢磨中提高對戰法的理解。戰例分析得越深入,掌握的戰法就越系統, 打仗時就越沉著,對打贏戰爭就越有幫助。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為紅大傳經送寶,成為紅大的頂梁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曹里懷就是代表之一。他是紅大軍事教員,長征后入抗大任學員隊隊長。1938年7月,他離開抗大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參謀處處長、參謀長。1949年5月,曹里懷任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軍長,陸續參加了東北根據地的斗爭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以及宜沙戰役等,并配合第二野戰軍參加解放重慶的作戰。1951年4月,又跨過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并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曹里懷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6]

長征中的紅軍大學,服從于戰爭的需要,為部隊輸送了合格的人才。經過紅大熏陶的學員,政治上講使命、軍事上講技能、生活上不怕艱苦,能力和素質明顯提高,在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前,進攻與防御、前進與后退,從容應對,沒有任何畏懼。一路上,紅軍憑借對革命的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令敵人膽寒。他們所展示出的不屈品格和頑強意志,成為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這是紅大教育的成效,也是紅軍革命精神的表現。紅大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2][4][5][6][10][12][15][16][17][18][2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紅軍長征紀實叢書 紅四方面軍卷7》,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年版, 第2943、2943、2944、2944、2944、2945、2947、2960、2962、2955、2950、2955頁。

[3] [7][14][22]中共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從大渡河到夾金山——紅軍長征的一段艱苦歷程》,內部資料,2015年,第153、153、156、154頁。

[8][11][13]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料叢書 回憶史料3》,解放軍出版社,2016年版,第169、170—171、11頁。

[9]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紅軍長征紀實叢書 紅四方面軍卷 1》,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年版,第120—121頁。

[19] [20]湯少云主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2—693、513頁。

[21]楊永江:《紅色通江》,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第118頁。

[24]鄭登云編著:《中國高等教育史》(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93—294頁。

[25]蓋青:《1921—1949: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高等教育研究》(上),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122頁。

[26]中共宜昌市委黨史(地方志)辦公室編:《中共宜昌歷史人物(1921—2002)》,中共黨史出版社,2018年版,第211—212頁。

(責任編輯:孫開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专区|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97久久精品人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区免费|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高清|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国产午夜不卡|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亚洲午夜综合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噜噜噜久久| 国产乱论视频| 成人福利视频网|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日韩在线1|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国产| av色爱 天堂网|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91网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欧美天堂久久|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玖玖视频| 色婷婷在线影院| 欧美在线免费|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内毛片视频| 日日拍夜夜操|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精品久久人人爽人人玩人人妻|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丝袜国产一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国产色网站|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免费无码网站|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97久久精品人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久视频|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片在线无码观看| 日本久久免费|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