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我遇到過許許多多的人,他們大多都成了匆匆過客,有的我甚至已經忘記了是在何時何地相遇,又在何時何地分散的。然而,學生時代遇到的幾位老師,卻始終在我心中,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形象反而愈發鮮明。
我的啟蒙恩師是何老師。
我上小學時,何老師不是我的班主任,是代課老師,教語文。她30來歲的樣子,慢聲細語給我們講解知識。偶爾從我們身邊經過,就會有一股淡淡的雪花膏味氤氳開來,很是好聞!同學們都喜歡接近她。
我上小學四年級時,弟弟也要上一年級了。為了我們兄弟倆的學費,母親挑著家里釀的黃酒去集市上賣,一碗五分錢,往往要賣好幾個集日才能湊夠錢。
開學那天,母親用兩個小手絹分別把我們的學費包好,讓我拿著去報名。我的學雜費是3元,母親給我的手絹里包了60個5分硬幣;弟弟的學費是2元,他的手絹里包著100個2分硬幣。
到學校后,我發現同學們都帶著1元、2元甚至5元的紙幣報名,老師邊登記邊掃一眼就知道多少錢了??晌覅s拿了兩包鼓鼓囊囊的硬幣,就得要老師數半天。
我感覺挺丟人的,就一直等同學們都報完名了,才磨蹭著走進何老師的辦公室。
站在何老師的辦公桌前,我緊張得不敢抬頭,更別提從手絹里拿出包裹的硬幣讓她數了。
那一刻,我心里焦急得差點哭出聲。何老師似乎明白了我的窘迫,她溫和地說:“你媽媽給我帶的零錢呢?我還等著給別人找錢呢?!?/p>
啊,原來這些硬幣是老師需要的呀!我如釋重負,迅速將兩個手絹包裹的硬幣遞給何老師。她一邊登記我和弟弟的學籍信息,一邊很自然地把硬幣倒入抽屜,并輕聲對我說:“要謝謝你媽媽哦。”
隨著硬幣嘩啦啦地落下,我拉著弟弟的手,高興地跑向操場,加入了同學們打球、跳繩的隊伍。
小學畢業時,我們班12個同學個個發揮穩定,全部考上了初中,成績居全鎮村小第一名。何老師非常高興,建議學校給我們班組織一次畢業會餐。說是會餐,其實也十分簡單,就是在學校的教師食堂里給我們做了一大盆紅燒肉,蒸了一鍋白面饅頭。
肉塊很大,很誘人,不管教師還是學生每人兩塊;饅頭不限量,吃飽為止。我拿饅頭夾著一塊肉吃了,另一塊肉用饅頭夾好后沒舍得吃,想帶回去給當時正在生病的父親吃。
一直在一旁忙著招呼大家吃飯的何老師,似乎看出了我的意圖。她走到我身邊,摸了摸我的頭說:“趕快把那個饅頭也吃了,今天是你們畢業會餐,都要吃飽吃好?!?/p>
我以為何老師不同意我這樣做,就極不情愿地吃了那個夾肉的饅頭。
放學后,我已經走出學校一段距離了,何老師從后面喊住了我。她追上來,把一個用報紙包裹的東西塞到我手里,說:“我不喜歡吃肥肉,給你爸爸帶回去吧?!?/p>
那個還帶著溫熱的紙包,瞬間溫暖了我的心,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我急忙轉過身,怕路人看見,更怕善解人意的何老師看見。
如今,何老師已80多歲了,一頭銀發干凈整潔,臉上不僅沒有老年斑,也看不到明顯的皺紋。
因為是同村,我每次回去探親,何老師都第一時間來看我,不是掰幾個自家地里的嫩玉米,就是摘一袋艷紅的海棠果,或者端些土雞蛋來,讓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后來我再回去,就搶先去看何老師,但還是擋不住她來家看我。
另一位恩師是我的初中老師張老師。
張老師原來也是代課老師,調到鎮上中學后當了總務主任,家境好的學生買飯票、菜票找他,家境一般的學生背些面或米兌換飯票也找他。像我這樣家境比較差的,每頓飯只需要打一缸子白開水,把從家里背來或白或黑的饃往里面一泡就吃的學生,很少和張老師有交集。
但不知道為什么,張老師好像對我很熟悉。每次碰到了,他都要問問我,有沒有什么事?我也總會禮貌地回答他,沒有事。
一天中午,我剛在宿舍躺下準備午睡,迷迷糊糊間突然被人輕輕推了推。睜開眼一看,是張老師。我趕忙從大通鋪上爬起來,跟著他走出宿舍。
張老師領著我走到學校圍墻邊,那里停著一輛拖拉機。他對我說:“別睡了,趕緊把這車磚卸了,給自己掙些伙食費吧?!蔽腋吲d地連聲答應。
但當我抬頭往車斗里看時,心里有些發愁,滿滿一車磚,我一個人根本卸不完。在征得張老師同意后,我跑回宿舍找來了同學李國。他和我一樣家境不好,也很需要錢。我倆配合默契,一個在車上往外遞磚,一個在車下接并堆放好。
剛開始一切順利,但當磚垛逐漸變高時,我們發現自己放不上去了。張老師見了,便讓我們能堆多高就堆多高,只要把磚卸下來就行。謝天謝地,我們趕在下午上課前,終于把磚卸完了。
拿著張老師給的錢,我簡直不敢相信,僅僅2個多小時就掙了16元,我和李國每人8元。那可是我人生掙的第一筆錢啊!
盡管后面幾天我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但擁有一筆小財富的喜悅早已蓋過了肉體上的痛苦。這點痛算什么!
我離開學校走進軍營后,再沒見過張老師。如果他還健在的話,應該也有90多歲了。
還有一位黃老師讓我難忘。黃老師也是我的初中老師,雖然只教過我一學期的語文課,但他對我的影響卻很大。
黃老師身材高大,英俊瀟灑,據說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分配到我們學校的。他擅長書法,校園里的標語都出自他的手筆。
當黃老師了解到我對語文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作文也寫得不錯時,便經常在課后給我單獨輔導作文,甚至還送了我一本《中學生作文寫作基礎》。那本書成了我人生中第一本課外書,我視若珍寶,反復品讀,從中汲取了許多寫作養分。
那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天上晚自習,黃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拿出一幅在黃色油光紙上精心書寫的毛筆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說是送給我的。我驚喜交加,幾乎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只能連聲說:“謝謝老師!謝謝老師!”
那個周末,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早早回到家,讓母親準備了些糨糊,然后小心翼翼地將黃老師贈送的那幅字,貼在了墻上最顯眼的位置。
盡管那時我還不懂什么是座右銘,但黃老師贈給我的這句話,默默激勵著我,成為我學習的不竭動力。
新學期開學后,黃老師沒來學校,同學們說他調走了。多年后,我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單中,看到了黃老師的名字。
長大方知年少純,回首才懂師恩深。
我的老師都很平凡,但他們教會了我如何仰望星空,如何樹立不屈不撓精神,如何一筆一畫書寫人生。
(作者單位:新疆軍區保障部)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