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莊舉行。自2015年以來,世界機器人大會已邁入第十年。在致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的賀信中,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我們愿加強同各國科技界、產業界的合作,推動機器人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進程,使機器人科技及其產品更好為推動發展、造福人民服務。
近十年來,機器人科技及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人才隊伍日益壯大。于大會同期舉行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吸引國內外參賽隊伍7000余支現場比拼,比起10年前的145支呈爆發式增長。
在為期三天的主論壇中,機器人人才培養是一個突出亮點。以“機器人人才:塑造未來智能社會的基石”為主題,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孟慶虎在對話環節與5位國內外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
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教授王志東表示,機器人產業的人才培養與其他工科教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涉及96a4c8adbd40ef93c30b533e0fe908b79602870ec1753ab368d3338978923065的是跨學科、多學科的內容。以日本千葉工業大學未來機器人系的情況為例,在建立之初,他們就集合了電子、控制、機械設計以及人工智能等相關領域的教授,共同組建12個研究室,并以跨學科的方式開展教學。王志東坦言,他完全無法預測十年后的教材該是什么樣,因為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實在太快。
飛速發展的機器人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十分可觀。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教授陳和平看來,機器人產業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僅是頂端人才,而是涵蓋系統設計、調試、安裝、運維等多方面人才。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行業對人才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同時,現在的運維、編程人才不僅是工業機器人應用需要,將來發展人形機器人等也同樣需要,因此機器人產業的人才需求市場將非常廣闊。
而要滿足廣闊的人才需求市場,培養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清華大學研究員、RoboCup中國委員會委員趙明國認為,要想讓學生對機器人領域產生興趣并參與到相關競賽中,可能從本科生階段尤其是低年級開始培養較為合適。他們最近成立了機器人專業,并設立了一些方向性的培養計劃。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參加類似于入門級的比賽,如果他們能把走迷宮、循線這樣的事情做好,對很多學生來說就已經解決了動手能力和編程的基本技能問題;二年級以后可以嘗試更復雜的任務,比如帶有規劃、控制甚至智能性質的機器人任務;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則可以接受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任務。如果直接讓一年級的學生接受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可能對他們不利,因為挑戰過大可能會讓他們喪失興趣,當然也可能會激發某些學生的興趣,但最好是根據不同學生的類型,給予他們更多的選擇。
隨著機器人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益廣泛,以及機器人產品譜系的不斷完善,除了發展70年的工業機器人已經占據大部分工業領域外,專業服務機器人、個人服務機器人以及人形機器人的產品譜系也在不斷完善。為此,山東大學教授宋銳表示,機器人行業需要一個更為立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從職業教育到本科教育再到碩士、博士教育,以此為支撐,才能滿足對機器人人才全方位的需求。
對于機器人人才培養能否用人工智能替代,上海鯨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費旭鋒發表了他的觀點。他認為,機器人是硬件載體,機器人人才的教學培養過程是在和這個硬件載體的交互當中獲得知識、經驗和技能,反復調試離不開硬件平臺,但同時機器人技術綜合性強,包含機械、電子、軟件、人工智能等,因此目前人工智能很難替代機器人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