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發展理念下,全民健身成為了體育事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國民健康成為了國家、社會及人民群眾心中的重要主題,全民健身號召所有人都參與健身,鍛煉身體,增強自身體育技能。而在這其中,國家也加大了對全民健身事業的支持和推動力度,根據人們的健身需求,開始大量修建與配備場地設施,高質量的場地設施運行情況決定著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質量。所以,新發展理念下應高度關注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保證其穩健運行。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 全民健身 場地設施 高質量運行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8-001-3-ZQ
前言
近些年,隨著民眾健身運動意識不斷增強,相應的也有一定矛盾疊加。其中缺乏健身設施、場地設施運行困境、智能化投入不到位、協調機制不順暢等影響了全民健身運動下人們的健身意愿、質量和趨勢。新發展理念下,以人民群眾自身利益為主要出發點,時刻關注民眾在全民健身中的困境,以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理念打造高質量全民健身設施與場地環境,為保證我國全民健身理念運行,確保更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而提供幫助和指引,讓全民運動成為現實。
1、研究背景分析
新時代下為推動全民健身事業邁入新的階段,應對全新發展理念下健身設施高效率運行相關內容加以了解,對健身設施運行特征與機制進行充分把握。當今社會注重高質量發展,時刻將新發展、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作為核心,達到量的增長與質的提升。
能否高質量確保健身設施運行同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多重主體關系密切,此外,確保管理、供給、評價等多個環節與健身設施高質量運行相關標準結合。由保障系統、動力系統與發生系統構成了整個健身設施運行系統。健身設施運行以動力系統為驅動,其中健身設施運行重要環節囊括于發生系統中,通過對各個子系統進行調整,確保整個健身設施穩健運行,為實現整個健身運動發展提供保障。
一直以來,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理念推行,人們逐漸認識到自我健康同健身運動間的必然關聯,因此加速發展,擴大規模成為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要理念,很多大型設施、運動場館開始拔地而起,建設高質量運動設施成為了時代主題,滿足人們的運動需求,根據運動變化不斷調整設施配置。并且,傳統的設施結構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下的運動需求,因此應做到與時俱進,根據人們需求不斷進行調整,實現速度和質量上的雙重貼合。
所以,全新發展理念下應以造福民眾為核心,實現運動設施高質量配置,滿足人們的運動需求,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
2、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中的困境
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在提高國民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體運行中,卻面臨諸多困境,這不僅會制約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也會影響公眾健康體驗及生活質量。以下是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中存在的困境的描述:
第一,場地設施供給不足成為了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重要困境。盡管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力度,但總量上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健身需要,尤其在農村地區、欠發達地區,體育場地設施比較匱乏,很難滿足居民健身需求。同時,部分城市地區健身場地也存在分布不均問題,新建城區設施較多,而老城區則相對稀缺,造成部分居民很難享受到便捷的健身服務;第二,設施質量參差不齊也成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由于建設資金、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地區健身場地設施在質量上差異明顯。一些設施陳舊、損壞嚴重,存在安全隱患,無法為公眾提供安全、舒適的健身環境,影響了公眾健身體驗,增加了設施維護與管理難度;第三,設施管理及維護水平不高,制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發展。因為設施長期暴露在室外環境,極易受風雨侵蝕,遭受人為破壞,因此需定期維修、保養。但是,目前很多地區在設施管理、維護方面存在缺陷,缺乏專業維護人員與管理機制,造成設施損壞嚴重、使用壽命縮短。這既增加了設施更新成本,也影響了公眾對健身設施的使用意愿;第四,設施利用率低,導致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受阻。一些地區健身場地設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開放時間不科學、收費標準過高等原因,造成利用率較低,部分設施長期處在閑置狀態,浪費了寶貴的體育資源,降低了設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第五,社會參與不足,制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發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及管理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和支持。但是,目前社會參與程度較低,缺乏多元化投資運營模式,使得設施建設、維護資金來源單一,很難構成良性循環,也制約了設施創新發展。
總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行中面臨著供給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管理和維護水平不高、利用率低以及社會參與不足等多重困境。這些困境既制約了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也影響著公眾健康體驗和生活質量。所以,需要政府、社會、個人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優化布局,提升管理效率與服務質量,以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持續健康發展。
3、新發展理念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高質量運行方法
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隨著人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健身設施網絡成為時代之需。致力于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體育服務,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健身需求,為健康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3.1、構建基礎環節,推動高質量發展
首先,政府以政策引領,實現效應帶動,此外應以軟硬件角度靈活改造健身設施,切實提升整個健身運動場所兼容性。在運動設施中注重創新與發展。例如陸地沖浪、匹克球、水上瑜伽等新型運動項目引入,通過數字化技術、科技手段同康養、旅游相結合,構建特色鮮明的體育運動產品,將全新的運動體驗帶給民眾;其次,充分發揮智能化技術的優勢,構建數據化資源探究系統,對群眾的運動喜好進行實時定位與獲取,并根據數據的呈現采取智能化方式研判群眾需求。防止進行單一化的需求識別,使運動設施配置整體更具錨向性、精準度;再者,同青少年、老年以及殘疾人群體多重需求及身心發展特征相結合,有效將社會力量充分結合起來,推動迎童化、符老化、適殘化運動設施開發與研究,使可持續發展在全民健身設施中成為可能。一方面,同環境、建筑、材料等多重領域相結合,將“扇機組合”全新手段運用于體育場館內,切實發揮空調設施的功能,提升人們的運動舒適度;另一方面,充分結合水能、風能等融于健身設施之中,實現整個健身場館的打造向著綠色化推進。
3.2、構建核心體,提升運行效率
現階段,城鄉之間仍有明顯差異,根據鄉村發展情況及人口密度進行健身設施科學布局,并增配設施數量,改造老舊環境內健身設施結構模式。針對區域發展層面,尤其在我國西部地區,更應加大設施投入力度,確保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構建相應幫扶機制,均衡配置設施設備,同時切實發揮城市內部慢行系統、綠地公園的優勢,實現健身設施同森林山地、生態系統的自然化融合,實現全民健身向著綠色化方向轉變。在供給化角度,構建多元化發展主體,提升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效能,實現對健身設施市場的進一步細化,提升其針對性、層次性;其次,從政府傳統固化承辦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將其職能收縮,對社會供給主體審批過程實施放寬政策。再者,出臺相關政策保障社會力量自身權益,例如彈性年限、租讓融合的供地模式,以制度性角度為其帶來更優越的參與條件,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意愿和條件參與到設施場地供應中來;最后,在供給方面,實現政府、社會及市場的柔性結合,有效填充政府和市場在供給健身設施中呈現出的不足和滯后性問題。而回歸于運營管理角度,針對人們運動比較頻繁的街道和社區,借助智能化手段,例如GIS技術、衛星遙感技術,構建一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統與平臺,達到跨界融合、委托管理的目的,使健身設施整體向著便捷化、高效化方向邁進,實現多部門協調管理。以政府部門為主體,推動地方體育運行形成城管、財政和建筑等全方位融合,形成目標化、全方位發展趨勢。
3.3、制度支持,保障運行
全民健身運動理念下健身設施的投入和應用需要多元化主體參與,將社會資本的參與活力有效激發,進行國外優質投資主體引入,降低準入門檻,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這樣一來,體育運行設施質量會更加符合標準,一些全新技術力量融入其中,便利性在此基礎上得到顯著提升。加大健身設施、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充分發揮計算機軟件設施的作用和價值,同建筑業、制造業形成多元聯動,構成體育事業同多方研發機構的深度結合,培養出多元化人才。而運營管理層面實現內訓學習和外派學習充分融合,不斷招收人才,解決全新發展理念下全民健身場地運行中的人才短缺問題。制度保障層面,以綠色化發展為主要依托,制定任務方向,明確基本目標,關注核心化發展內容,并根據綠色發展理念進行運行設施建設和打造,形成市場化、多元化的補給方案,實現利益與消費的高度平衡,構建和諧、穩定、統一的健身設施發展環境。并且充分保障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的運動權益,以服務角度、制度角度給予其運動設施的供給,符合他們的運動指標,確保各類人群都能夠享受到應有的運動設施,以制度化角度充分關懷和照顧弱勢群體。
3.4、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實現設施流暢運行
當健身場地設施投入運行后,應做好相應的監督考核工作,各級部門成立巡查組,定期對各類健身設施進行排查,達到全方位考核的目的,收集設施在運行和應用中所呈現出的問題,進行跟蹤監督,防止有設施損壞和不達標等情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在運用健身設施時的人身安全。健身設施在實際運行中應重點考核和監督人員主體參與情況,特別是在全民健身項目組織及體育賽事承辦過程中。一定要同主責任方形成聯系,確保分工明確,針對安全方面建立相應制度和規范,防止出現突發事件及安全風險,保證場地內所有人員安全。
針對綠色化發展理念構建健身設施完備的評價體系,根據健身設施在實際運行時管理運營、開發軟硬件、供給等方面鼓舞行業專家與群眾形成主體多元化的評價窗口,對基本的過程性和終結性展開評價。除此之外,同設施階段性任務和目標相結合,對其評價標準進行深度研究,保證其性能和規格,符合民眾運動需求,鼓舞民眾積極參與其中,及時反饋問題,形成相應反饋機制,構建公平、明晰的反饋窗口。根據全民健身運動中的健身設施,形成健身優惠券、抽獎制度等鼓舞渠道,確保民眾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反饋具體問題。此外,有效整改和落實基本反饋意見,對群眾反饋安排專門部門給予及時回復,防止群眾出現不良情緒,同時將“碼上服務”、24小時服務熱線等便民渠道打開,便于群眾精準、快速查找問題反饋的基本情況,這樣能夠做到對運動體驗的真實反饋與跟蹤。
3.5、構建多元化發展渠道
當今時代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其在多重領域中嶄露頭角。新發展理念下全民健身運動成為了重要的主題,確保民眾能夠主動參與其中,迎合多元化發展理念。因此,場地設施建設也應充分迎合民眾基本需求,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和轉變,改變傳統設施配置模式,根據民眾需求以及智能化發展角度,打造智能設施全新發展趨勢。例如所配置的健身設施中,要求其功能齊全,在滿足基本運動需求前提下,實現智能化創新和完善,如配備數據捕捉系統,對民眾在運動時的基本運動指標做到實時跟蹤和了解,并能夠以真實的數據方式加以呈現,讓運動者根據自身運動指標適時調整運動量,更換運動項目。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更好地關注自身健康情況,而且參與運動的熱情也會持續高漲,切實發揮了運動設施在提升全民參與運動中的作用和價值。
4、結語
研究得知,新發展理念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的高質量運行是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途徑。通過深入分析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及使用的全過程,我們發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管理是實現高質量運行的關鍵。同時,公眾參與度的提升和多元化服務模式的構建也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引導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將更加完善,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健身服務。
參考文獻:
[1]陸海林.多源流理論視域下我國體育政策議程創建研究——基于《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0,36(4).
[2]王云升.我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發展短板、成因及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23,247(1).
[3]周彪,陳元欣.新時代我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高質量發展探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2,242(8).
[4]叢燦日,王志學.公共政策價值取向下我國全民健身設施配置的審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8,34(2).
[5]彭響,劉如,戴儉慧.“雙碳”目標驅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目標向度、現實問題與實踐策略[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3).
[6]蔣全虎,陳家起,高奎亭,等.我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配置政策演進與展望[J].體育文化導刊,2023,248(2).
[7]陳振明.政策科學:公共政策分析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8]約翰·W·金登.議程、備選方案與公共政策[M].丁煌,方興,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