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教育實現多樣化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面對重文化輕體育的現狀、對體育教學缺乏理性的理解、教師信息素養的不足等挑戰,多樣化教學同時也為中學體育教育開辟了發展的新路徑。教師需采納多元教學策略,展開豐富的教學活動,以促進教學效能的提升,全面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均衡發展。本文研究了“互聯網+”時代中學體育教育多樣化教學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中學體育教育 多樣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8-181-3-JF
教育部針對體育與教育融合深化,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策略提出,應依據學生發展歷程中顯現的多元興趣特征,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學生在初中階段處于關鍵的性格塑造時期,其生理及心理差異化顯著,施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各樣的教學活動,已成為中等教育體育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多樣化教學實踐應用的明顯優勢,同樣不容忽視。處于“互聯網+”時代的今日,信息技術革新引領中等教育體育不斷更新教學資源及管理模式,以適配現代化及信息化的趨勢,旨在點燃學生學習之熱情,促進其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成長,并推動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均衡發展。著力于塑造學生健全的體格與人格,兒時便培育出協作精神。據此,體育教育的多元化已成為“互聯網+”背景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1、“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體育教育中的機遇
1.1、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傳統體育教育領域產生了顛覆性影響,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因此層出不窮,形態各異。網絡平臺、移動設備和智能終端為學習者提供了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從而顯著拓展了體育教學的視野與邊界。數字資源為體育教育注入了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網絡視頻教程、虛擬現實技術和在線互動課程使得體育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傳播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互聯網的海量數據庫確保了資料更新的及時性和前沿性。教師和學生均可依托互聯網資料,迅速獲取到最新的運動技術分析,國內外體育新聞動態,以及健康科學的研究進展。信息技術革新了原有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模式。互動性強的在線平臺促進了師生之間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提升了學習體驗的互動性與實效性。智能穿戴設備能夠實時監測學習者的體能狀況和運動表現,為科學訓練提供了數據支持。學習者借助這些先進工具,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鍛煉成果和健康狀況,從而做出更合理的體育鍛煉規劃。依托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支持,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變得更為靈活多變。結合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講授和操場演練,教師可以依據學習者的具體需求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則通過線上平臺對學習成果進行跟蹤與指導,實現了教與學的高效互動和個性化發展。
1.2、高效傳輸教學內容
進入“互聯網+”的大潮,信息技術為體育教育領域帶來顯著影響,特別是在教學內容的傳輸過程中,涌現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促進了體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體育教育內容的傳遞更加高效、直觀、靈活。信息技術的利用,優化了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搭建,教師能夠上傳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如視頻、圖示、動畫與模擬等,不僅強化了學生的視覺體驗,也加深了其對技能動作的理解與把握。這一現象體現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傳輸效率上的巨大助益,使得抽象的運動技能更加立體化,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智能穿戴設備和應用程序的運用,在提升學習過程中數據記錄的準確性與實時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佩戴的智能設備能夠實時監測其心率、消耗的卡路里以及運動軌跡等數據,教師則可依據這些數據評估學生的運動表現,為其量身定制訓練計劃,這一點在個性化教學和訓練中表現尤為突出。互聯網的普及使得教學的空間局限性得以突破。無論是城市還是偏遠地區的學生,都能通過網絡平臺獲得一致的高質量教學資源。這不僅平衡了教育資源的分布,還提升了偏遠地區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
2、中學體育教育多樣化存在諸多挑戰
2.1、重文化輕體育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中學體育教育的多樣化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其中重視文化教育而忽視體育教育的問題尤為突出。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課程設置上,還深刻反映在社會文化價值觀和學校教育資源分配的傾斜上。文化課程教育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和資源,而體育教育往往被視為次要領域,缺乏應有的投入和重視,這種偏頗的教育觀念和實踐不僅限制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可能,同時也忽視了體育教育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在多數情況下,學校更多的財政和物質資源被投入到文化課程的教學和設備更新中,而體育設施卻長期處于欠缺和陳舊的狀態。這種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不僅影響了體育教育的質量,也從側面反映了社會和教育部門對體育教育重要性認識的不足。
2.2、缺乏對體育的理性認識
中學體育教育在追求多樣化的進程中,面對的一大難題便是缺乏對體育的理性認識。這種現象在師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中廣泛存在,其根源復雜,涉及教育觀念、體育價值認知等多個維度。教師與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存在偏差。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體育常被視為輔助學科,其重要性不如文化課。這種認識導致教育資源的分配存在偏頗,體育教師和設施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進而影響到體育課的質量和學生的參與度。家長的態度也是影響中學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升學壓力的推動下,不少家長傾向于讓孩子花更多時間在文化課學習上,而忽視體育鍛煉的必要性。這種偏向性的價值觀念不僅影響孩子對體育的態度,也間接導致學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偏重文化課程的設置。
2.3、教師缺乏信息素養
中學體育教育的多樣化在推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這一進程并非一帆風順,其面臨的挑戰之一便是教師普遍信息素養不高。信息素養,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涵蓋了對信息的檢索、評估、利用以及創造的全方位技能。在快速變化的信息時代,這些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尤為重要,尤其是在體育教育這一領域。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為體育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資源和手段。然而,這也對教師的信息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部分體育教師在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時,往往顯得手足無措,難以從中篩選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由于缺乏對信息技術的充分掌握能力,這部分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時,往往效果不佳。這不僅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更重要的是,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與熱情。
3、“互聯網+”時代中學體育教育多樣化教學策略分析
3.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中學體育教育
“互聯網+”時代賦予了中學體育教育全新的發展機遇,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與策略得以創新,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此框架下,實施多樣化教學的途徑需深入探索,確保教育質量與時俱進。數字化資源的整合與應用成為推動體育教學創新的關鍵。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下,教育工作者獲得了豐富多元的體育教學資源,涵蓋在線課程、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互動視頻等。這些建設性資料大大提升了學習者的參與熱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與互動性。于此教師需對這些數字化資源進行精挑細選與融合,確保它們滿足學習者體育學習的需求,且在教育公平性方面做到無愧,使每位學習者均能受益。個性化教學策略在網絡加速的時代顯得更為關鍵。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實施的可能性,教育工作者得以通過數據分析深入了解每位學習者的體育學習進度,并依據其特征及需求,制訂出專屬的教學計劃。利用智能穿戴設備來監測學習者的運動數據,根據數據反饋來調整訓練的強度與方法,此種措施能更準確地滿足學習者的體育學習需求,推動其體能與技能的均衡發展。
推廣互動與合作的學習模式,也是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網絡平臺提供的溝通交流功能,消除了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教育工作者間的信息障礙,實現了學習經驗的分享、體育規則的討論等互動。通過共同解決問題,不僅加強了學習者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提升了其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習者的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極為有益。在網絡加速的時代背景下,教育評價機制的創新也是學校體育教育領域不容忽視的一環。傳統的以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應引入更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如學生參與度、體育技能掌握程度等,甚至可以考慮學生的社會實踐表現和創新能力。通過信息技術,這些評價數據能夠實時收集和分析,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2、基于游戲教學法開展中學體育教育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學體育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借助游戲教學法對體育課程進行創新性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還能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從而實現體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落實,需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即所有教學活動的規劃與執行均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在具體實施層面,教師需依據學生興趣偏好、體質條件及技術水平等要素,精心策劃多樣化游戲教學活動,確保每位學生均能于游戲中發現適應自身之位置,體驗運動之樂趣。游戲設計也需注意科學性與挑戰性并重,既確保游戲能有效提升學生體質,也通過設定恰當難度與競爭機制,喚起學生挑戰欲望及團隊協作意識。
教師實施游戲教學法,需具備創新意識與靈活應變技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持續觀察學生游戲表現,針對學生反應與需求適時調整游戲規則與活動內容,保證教學活動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能有效實現教學目的。教師還應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游戲設計與改良,充分挖掘學生創新力與想象力,共探更有效的教學策略。互聯網技術在游戲教學法創新與優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能通過構建在線體育教學平臺,教師與學生得以于網絡環境下分享交流游戲教學心得,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學生的運動數據進行分析和評估,為每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運動指導和建議,進一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3、個性化與多樣化相結合開展中學體育教育
在探討“互聯網+”時代的中學體育教育多樣化教學策略時,結合個性化與多樣化的路徑展現了其內在的復雜性及其面對現代化教育需求的應對之道。鑒于當代學生的差異性、興趣多元及技術環境的日漸成熟,體育教育的教學策略也應擁抱變化,促進學生體育技能、健康觀念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需認識到學生個體在體質、興趣、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要求體育教學必須摒棄“一刀切”的舊教學模式,轉而采用更加個性化的教學策略。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有效收集和分析學生的體育活動數據,進而為每個學生制訂適配其能力和興趣的訓練計劃,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體育教學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和方法。網絡體育平臺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不僅拓展了學生體育活動的領域,亦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體育課程的參與率及活躍度。教師需根據學生反饋與教學效果,靈活運用這些技術,持續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力求達成教學的最優效果。借助互聯網工具,教師能夠構建起一個互幫互助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設置線上討論組、發布互動性作業等手段,促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參與和自我反省,為學生創造一個從競爭到合作,再至自我超越的成長環境。
4、結語
在“互聯網+”的浪潮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推動中學體育教育邁向多樣化,滿足時代與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期待。然而,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理念所帶來的影響仍然不容忽視,給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文化教育與體育教育的不平衡、對體育教育價值的認識缺乏深度、教師信息素養的不足等問題。與此同時,這一形勢也為中學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比如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與方式、利用信息設備提高教學內容的傳輸效率、運用軟件實時監控并評估學生的體能測試,以及依托大數據用過程性參數來取代傳統的體能測試標準等。因此,中學體育教育的發展急需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和諧發展。教師應積極探索并實踐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期培養出既有文化底蘊又具備良好體育素養的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張迪.“互聯網+”時代中學體育教育多樣化教學策略探析[J].科技風,2022(16).
[2]趙士寶.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對策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10).
[3]王振濤,林曄,劉二彥.以“課程+”為載體提高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運動精品,2023,42(7).
[4]甘文輝.“互聯網+”背景下我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中國新通信,2022,24(12).
[5]劉永晨.互聯網+家校合作初中體育教育研究[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3(10).
[6]魏菡婷.“互聯網+”時代數字賦能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構建模式[C]//四川省體育科學學會,四川省學生體育藝術協會.2024第二屆四川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報告會論文集(2).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2024.
[7]任棟棟,慕明.基于互聯網+移動時代智慧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10).
[8]韓坤霖,王志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信息化建設與實踐分析——以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新體育,2024(04).
[9]李祝青.“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改革路徑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4,47(01).
[10]楊潔,侯光定.“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體育教學的改進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