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線上問卷調查法、專題調研座談等方法,探究我國老年人體育健身開展存在的問題,根據“智慧助老”行動的實施,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研究結論:(1)老年人體育活動氛圍較濃厚,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形式;(2)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強度偏低,健身項目單一化發展;(3)地域文化和氣候因素制約了老年人體育健身鍛煉的方式、時長、地點等的選擇;(4)適老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影響著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參與;(5)基層體育組織工作的重視程度影響著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6)老年人本身的精力、空閑時間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原因,限制著老年人正常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發展策略:(1)豐富智能適老化體育場所供給,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是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關鍵;(2)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3)發揮老年人體育組織和協會的引導作用,推動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常態化;(4)加強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指導,提升老年人體育服務保障供給效能。
關鍵詞:智慧化 老年人 體育健身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8-163-3-HQW
老年人體育工作是我國老齡事業及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老年人群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將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具備的數字化、互動性等特性融入到體育中而產生智慧體育,使老年人體育活動愛好者獲得個性化、科學化、智慧化的體育健身體驗,引導更多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讓老年人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1、概念界定
老年人體育是指老年人進行的以增進健康、延緩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豐富晚年業余生活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
2、研究對象
本文將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體育健身現狀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323人(鄉鎮居民136人,城市居民187人),男性277人(鄉鎮居民115人,城市居民162人)。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
以“智慧助老”“老年人”“體育健身”為關鍵詞,查閱與老年人體育健身相關的圖書,同時借助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歸納與整理,為本文的撰寫奠定了理論基礎。
3.2、田野調查法
為保證研究的真實有效性,作者多次深入到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場所調查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開展與參與的情況,了解老年人體育健身的特點與需求。其次,了解老年人體育場地、設施設備以及體育指導與服務等情況。
3.3、線上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向有關專家進行咨詢,結合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確定了將老年人體育健身參與狀況、體育健身場地設施需求、體育健身賽事組織需求、體育服務于指導需求、體育健身影響因素等五個方面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并設計了調查問卷。
3.4、專題調研訪談
根據本研究的需求與目的,向老年人體育組織、政府部門等相關人員以及研究老年人體育健身方面專家、學者,以微信、電話或座談等方式進行訪談,了解老年人體育健身公共服務供給狀況,聽取老年人體育健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或建議。
4、研究結果與分析
4.1、老年人對體育健身重要性認識情況
圖1 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重要性認識情況統計
據圖1調查統計所示:在隨機抽查參與體育健身鍛煉的老年人中,認為參與體育健身非常重要的占比54%,認為比較重要的占比30.8%,認為重要的占比10.7%,只有4.5%的老年人認為參與體育健身鍛煉不重要。
4.2、老年人體育健身鍛煉時間點與時長調查情況
由于老年人受到空閑時間、體育健身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老年人選擇體育健身鍛煉的時間點也不盡相同。據調查顯示,有31.7%的老年人習慣早晨鍛煉,選擇晚上鍛煉的老年人占比高達52.1%,還有16.2%的老年人選擇早晚各鍛煉一次。其次,由于老年人選擇體育健身項目的不同,所以每次進行體育健身的時長也不相同,據調查統計顯示,每次體育健身在30min及以下的老年人占比為23.4%,健身時長在30min至60min的老年人比例為55.7%,健身時長在60min至2h的老年人占比為18.7%,而每次體育健身時長大于2h的老年人占比僅為2.2%。
4.3、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方式情況調查
圖2 老年人體育健身方式調查統計
據圖2調查可知:在眾多體育健身項目中,72.7%的老年人選擇廣場舞和健身操項目,67.2%的老年人喜歡散步或者跑步,58.8%的老年人經常使用公共健身器材,選擇棋牌與跳舞類、小球類項目的老年人占比分別為27.3%和21.3%,有19.5%的老年人選擇武術類項目。此外,選擇游泳、登山以及其他體育健身項目的比例分別為12.5%、10.2%以及9.8%。
4.4、老年人體育賽事參與情況調查
圖3 老年人體育賽事參與情況統計
圖3調查結果所示:老年人參加體育賽事活動的項目較多,參與人數也相對較多。其中,參加過舞蹈類(廣場舞、健身操等)體育健身項目的比例為27.7%,參加過球類(門球、柔力球、乒乓球等)體育賽事的老年人比例為14.5%,參加過棋牌類(中國象棋、撲克牌等)體育賽事的老年人比例為12%,參加過武術類(太極拳、太極劍等)和健身類(健身氣功、健身秧歌等)體育賽事的老年人占比分別為9%和7.2%,參加過徒步類(持杖健走等)體育賽事的比例為4.8%,參加過其他類體育賽事的老年人比例為3%。此外,還有21.8%的老年人沒有參加過任何老年人體育賽事。
4.5、老年人科學健身知識與指導的了解途徑情況調查
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的目標比較明確,主要為了強身健體、愉悅心情、治療疾病、豐富業余生活等。從圖4老年人了解科學體育健身知識與指導的途徑來看,76.3%的老年人主要是通過電腦、電視、手機等電子媒介了解科學體育健身知識,39.1%的老年人通過朋友、同事、家人等相互交流學習獲得。22.8%的老年人通過報刊、書籍、宣傳單等獲取科學健身與指導知識,18.5%的老人通過社區居委、村委宣傳獲得體育健身相關知識與指導,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醫務工作者以及專題講座而獲取科學體育健身知識與指導的老年人比例分別為10.4%和8.6%,通過其他途徑獲取體育健身知識與指導的占比為6.7%。
圖4 老年人了解體育健身知識與指導的途徑統計
4.6、適老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滿意度調查情況
據調查統計,現階段適老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老年人參與體育建設鍛煉的多元化需求。其中,對目前適老化體育硬件設施建設非常滿意的比例僅為7.5%,比較滿意的比例為10.8%,認為一般的比例為26.6%,而感到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占比分別為28.2%和26.9%,超過了所調查老年人數的一半以上。
5、研究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老年人體育活動氛圍較濃厚,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年人對身體健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因此,他們會主動地參加一些日常的身體鍛煉活動,形成了較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但是,老年人在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時,多以個體或者小群體鍛煉活動為主,缺乏有序的組織,體育鍛煉主要以慢性體育運動為主,比如徒步、廣場舞、太極拳、健身操、乒乓球等項目。
(2)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強度偏低,健身項目單一化發展。
老年人在參與體育健身時,由于自身的喜好或者出于對安全的考慮,而選擇低強度的體育健身項目,比如散步,雖然這些鍛煉對身體健康有益,但不能提供足夠的刺激來改善他們的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或者身體靈活性。其次,部分老年人體育健身是以自我鍛煉為主,參與體育健身的項目比較單一化,比如太極拳、徒步等,這些運動對身體特定部位的肌肉有益,但忽視了其他肌肉群或其他身體機能的均衡發展。
(3)地域文化和氣候因素制約了老年人體育健身鍛煉的方式、時長、地點等。
由于地域文化和氣候的不同,老年人在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時,鍛煉項目的選擇以及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時間和地點也會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寒冷季節,室外場地設施無法滿足體育鍛煉條件,室內體育鍛煉場地設施條件、數量有限,因此參與日常體育健身活動的老年人數量就較少。同時,氣候條件也制約著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時長和鍛煉方式。
(4)適老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影響著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參與。
據調研了解,大多數老年人比較注重自己的老年生活質量,比較渴望與其他老年人一起聚集聊天或者一起參加文化體育活動,從而豐富自己的老年生活。但是,由于部分地區或者社區的體育活動場地少、距離遠,而且適老化的體育設施、器材建設不完善或者沒有,造成部分老年人無法就近參加日常的體育健身活動。
(5)基層體育組織工作的重視程度影響著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
老年人體育工作和老年人體育組織或者協會建設的重視程度,影響著老年人文化與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情況。特別是一些最基層的體育組織,由于對老年人體育工作重視程度不足,指導力度不夠,認識存在偏差等原因,造成基層體育組織很少組織老年人進行文化體育活動,無法滿足老年人對文化體育健身活動的渴望需求。
(6)老年人本身的精力、空閑時間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原因,限制著老年人正常參與體育健身活動。
從調查現狀來看,部分在家的老年人擔負著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等繁瑣事務的重任,參加各類體育活動的精力和空閑時間有限。其次,由于老年人身體或者心理的原因,造成部分老年人的群聚活動意識比較淡薄,對文體活動的精神需求比較低,不喜歡參加集體性的體育健身活動,或者對參加各類體育健身活動有太多的顧慮,從而制約了老年人正常參與體育健身活動。
5.2、建議
(1)豐富智能適老化體育場所供給,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是加強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老年人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健身需求快速增長。地方政府應不斷豐富老年人健身場地供給,增加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建立各類體育場館、設施的便民智慧助老服務體系,構建高品質的老年人體育健身生活圈。其次,在提升智慧化體育健身場所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也要兼顧和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所面臨的實際困難,積極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加強和改進體育領域的“智慧助老”服務。此外,社會各界要在老年人群體中倡導主動健康理念,普及科學健身知識,為老年人體育健身提供更多指導。
(2)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把老年人體育賽事活動納入城市、社區、街鎮級組織的體育運動賽事中,舉辦老年人綜合體育運動會、老年人單項體育健身大賽等體育賽事,推出具有區域特色的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品牌。其次,依托“互聯網+科技+體育健身”舉辦適合老年人參與的線上體育健身賽事活動,簡化線上賽事平臺報名流程,為老年人提供電子秩序冊、成績冊以及電子證書等,同時保留傳統的線下報名渠道,便于老年人參與。再者,通過AI、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技術,構建老年人智能運動生態,幫助老年人便捷地享受在線觀賽等一系列智慧化網絡服務。
(3)發揮老年人體育組織和協會的引導作用,推動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常態化。
政府有關部門要持續推進各級老年人體育組織的發展,加強各級黨政部門對老年體育工作和老年人體育協會建設的重視以及財、物的支持,積極參與“智慧助老”活動,擴大老年人體育協會的覆蓋范圍,推動老年人體育健身項目深入普及,助力新時代健康中國建設。其次,通過社區引領、志愿服務、媒體宣傳等為主的體育健身宣傳教育活動,更新老年人體育觀念,推進老年人體育健身實踐,培育具有引領作用的老年人體育健身團隊,帶領更多的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推動老年人體育生活化,健身運動常態化。
(4)加強對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指導,提升老年人體育服務保障供給效能。
定期組織“老年人科學健身大課堂”“科學健身指導走進基層”等形式多樣的老年人科學體育健身指導和體育健身科普活動。向老年人推廣科學體育健身的方法,倡導科學體育健身的理念,不斷提升老年人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同時,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與優勢,深入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的第一線,開展體育健身指導志愿服務、體育健身項目培訓等活動,結合國民體質監測等工作,重點開展老年人的健身技能培訓,解答老年人在體育領域運用智能技術的問題。再者,不斷推動“智慧助老”適老化工作,重點圍繞提升老年人運用智能電子設備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能力,以及增強便捷性、多元化設置,為老年人進入體育場館、健身場所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鄧楠.智慧城市背景下改善老年人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育社會科學分會).遼寧師范大學,2022.
[2]張琪,李根,蔣宇璇,等.我國體育促進積極老齡化:現狀、價值理念與行動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7).
[3]黃桓渭,董傳升.“智慧體育”背景下老年人體育參與阻滯及消減策略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2023年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管理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沈陽體育學院,2023.
[4]常鳳,彥龍.極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人體育服務實效提升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