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強調,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這對新形勢下軍隊院校服務基層單位普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落實這一要求,軍隊院校需緊盯當前基層官兵群體特點和基層單位普法訴求,優化普法方式,著力完善普法內容、傳播法治精神、培樹法治信仰,全面提升普法工作質效。
一、匹配式普法,讓普法內容“精起來”
普法首先是法律知識從供給側傳送到需求側的過程。普法供給側提供的普法內容與普法需求側的真實法治需求越接近,普法的效果也就越能得到保證。隨著全民法治素養的普遍提高,大部分官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法律常識。同時,網絡學習資源的逐步豐富,也讓官兵們能夠依靠自主學習了解簡單、基礎的法律知識。官兵對軍隊院校普法工作的期許已經不是對大量法律規則的“大水漫灌”,而是對他們關注的法律問題的“精準滴灌”。要滿足這一要求,就需要軍隊院校和基層單位共同發力,通過普法工作前端籌劃準備和末端評估反饋,實現普法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精準匹配。
(一)定制普法菜單,做好前端籌劃準備。立足普法授課開展前端,摸清官兵法治訴求并據此設計教學內容,是精準配送法律知識的前提。籌劃準備過程中,軍隊院校與基層單位要緊密配合,同向發力。軍隊院校要統籌本單位法治類課程教學情況,安排教員結合自身擅長的領域、特色課程、科研成果,列明各自能夠承擔的基層普法課程題目、主要內容,定制成為“普法菜單”供基層單位選擇。此外,普法菜單還應保持動態更新,軍隊院校要及時將社會、軍營新近發生的案例,以及國家最新頒布的與官兵相關的法規制度增添進入菜單當中。基層單位則要采用班務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官兵對當下熱點難點法律問題的看法、存在的法律知識盲點、希望學習掌握的法律常識,以此為基礎從軍隊院校提供的菜單中確定授課題目、內容和教員。通過定制普法菜單,向基層官兵提供“點餐式”普法服務,變“我講什么,你聽什么”為“你聽什么,我講什么”,堅持扭住官兵實際定制普法內容。
(二)評估普法效果,抓好末端反饋改進。普法工作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匹配,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不斷調試修正的過程。為此,軍隊院校不僅要在赴部隊開展普法授課之前摸清對應單位官兵關注的法律問題,更要重視授課后基層單位、官兵對授課活動的反饋。基層單位要在院校教員授課之后,第一時間了解官兵對授課情況的評價和對未來普法授課的期待、建議。軍隊院校要深化與基層部隊的交流互動,收集、分析由基層部隊提供的評價、建議,并將此作為修訂普法授課內容的導向要求。除了依靠來自基層單位的外部反饋外,軍隊院校還應強化內部的自評整改,在普法授課結束后及時組織授課反思,完成普法授課質量的自我督促提升。通過在末端建立普法授課效果評估反饋機制,與前端的普法菜單定制相配合,形成“調研—反饋—優化”的良性循環,不斷推進普法供給與普法需求相適應,真正做到匹配式普法。
二、沉浸式普法,讓法治文化“興起來”
軍隊普法的作用不僅是向官兵普及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官兵培樹“自覺守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識。官兵法治意識的養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法治文化的滋養和熏陶。軍隊院校服務基層普法工作過程中,要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基層單位進行軍事法治文化建設,引導官兵法治意識的正確養成。基層單位官兵生活、工作環境一般較為固定、封閉,媒體平臺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從官兵的這一特點出發,軍隊院校在助力基層單位進行軍事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從軍營法治文化陣地的打造和官兵法治信息平臺的拓展兩個層面出發,全方位營造法治氛圍,使官兵能夠沉浸式地感悟法治精神、領會法治思想。
(一)打造軍營法治文化陣地。軍營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是軍隊法治文化建設的基礎。軍隊院校助力基層單位軍營法治文化陣地打造,內容要打動人,形式要吸引人。從法治文化陣地的內容建設方面,軍隊院校要發揮科研優勢,集智研究黨史、軍史資料,挖掘各個基層單位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法治建設實踐經驗,整理好基層單位自身或與基層單位相關的“厲行法治的榜樣模范”“違法違紀的反面典型”兩類案例素材,強化官兵場景帶入和情感共鳴。從法治文化陣地的形式表現上,軍隊院校要從觀點創意、技術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為基層單位法治文化墻、文化長廊、建設虛擬仿真技術應用等設施建設提供幫助。通過軍營法治文化陣地的打造,讓軍事法治元素和形象化的文化符號滲透充盈于軍營環境,潤物細無聲地實現法治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拓展官兵法治信息平臺。拓展官兵法治信息平臺、促進法治資源有效傳播是軍隊法治文化建設的重點。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微信、B站、抖音等新興信息平臺深受官兵喜愛。軍隊院校助力基層單位建設軍隊法治文化,就要善于發揮新興信息平臺優勢,豐富法治文化傳播渠道,為基層單位普法工作探索新的增長點。軍隊院校要緊盯新興信息平臺信息呈現多樣化的優勢,根據各個新興信息平臺搭載信息的模式,設計法治信息的呈現樣式,比如可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通俗易懂的普法文章和漫畫,在抖音上連載普法課程、進行普法專題直播等。同時,軍隊院校還要善于利用新興信息平臺信息交互性強的優勢,在平臺上開設法治論壇、法治交流社區等,由法律專家解答法律問題,供官兵之間交流探討法治疑問。通過拓展官兵法治信息平臺暢通法治文化的日常供給,在耳濡目染中發揮法治文化對官兵的正向引領作用。
三、體驗式普法,讓法治信仰“立起來”
軍隊普法工作必須著眼實現對官兵法治素養的整體培樹。當前,90后、00后成為官兵群體中的大多數。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往往會依靠自身的體驗、判斷而不是他人的宣傳、評價來決定對某一事物的認可程度。為此,在當今時代培樹官兵法治信仰,要讓他們通過親身參與、深度體驗,切實感受到法治建設對國家、對軍隊、對個人的重大意義,積累對法治的理性認識,從內心生發出對法治的崇尚之情。為此,軍隊院校服務基層單位普法工作,要將官兵體驗感作為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使官兵在參與和融入中樹立牢固的法治信仰。
(一)結合滲透,拉滿普法儀式感。對官兵而言,講究儀式感就賦予了日常事務特殊的精神意義,更有利于發生情感共鳴。軍隊院校在普法工作中拉滿儀式感,也就拉近了與官兵之間的距離,更有利于實現法治知識的入腦入心。在普法工作開展過程中,軍隊院校可與基層單位配合,利用節日契機牽引普法活動開展,比如可在婦女節舉辦與婦女權益保護相關的普法活動、在兒童節舉辦與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普法活動、在建軍節舉辦軍人軍屬權益保障普法宣傳活動等,以節日氣息提振法治精神。為使節日活動帶來的法治體驗向平時延伸,軍隊院校還可貢獻創作創意,協助基層單位設計普法文創用品、食品和普法紀念章、紀念服飾等,以具象化的物品啟迪法治情懷。
(二)實踐感悟,增強普法獲得感。從青年官兵的心態特點看,在某種實踐中取得的獲得感與他們對這一實踐的認同感成正比。獲得感是通過自我實踐達到內心滿足的情感體驗。軍隊院校在服務基層單位普法工作中,要注重官兵獲得感的激發,通過邀請官兵深度參與普法活動,在實踐中深化對法治的理解,從而對法治形成高度的情感認同。在普法過程中,軍隊院校可與基層單位合作,安排基層官兵走進駐地法院,參觀智慧法院建設、旁聽庭審,親身體驗法治建設成果。為增進官兵參與融入程度,軍隊院校還可幫助基層單位遴選出法治宣傳代表擔當“普法員”,赴其他部隊進行法治交流,赴法律援助中心、基層立法聯系點助力地方普法宣傳活動,通過自我實踐深化對法治建設的認識,自發形成崇尚法治的理念。
【作者單位: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軍官教育培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