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好奇、想象和創造的世界,教育應順應兒童成長的規律,滿足兒童成長的需要,發現和激發兒童創造的潛能。出于對兒童好奇心的尊重與保護,我們提出了創想教育。
游戲化的學是童年的學習課題。游戲是啟蒙“人”與打開“心”的重要載體。在游戲中,兒童通過多感官來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將認知與情感、思維與實踐相結合,開啟想象力的大門。
將游戲精神融入到學校的課程中。游戲精神是一種童年精神,它切切實實地貫穿于兒童的生活與學習中。我們構建了創想課程體系,將兒童的好奇心作為原點,讓兒童調動全腦思維、多感官參與、場景化記憶,實現做學玩合一。
將游戲精神融入到兒童的學習中。我們研發《游戲化學習手冊》,建一個快樂參與的游戲場,讓兒童在情境場、問題場、探究場中進行游戲化學習;搭一個沉浸體驗的腳手架,構建游戲化的學習目標、情境、操作、規則等元素,促進伙伴之間的互動學習;研一個積極玩學的流程線,讓兒童在游戲中開問題箱、選角色榜、做任務單,把動手操作與學習思考相結合,把游戲興趣與深度學習相結合,把好奇發現與問題解決相結合。兒童在游戲中感受學習的美好,進而成為積極而美好的“兒童創想家”。
創造性的玩是童年的生活主題。“玩”是童年的核心主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量身定制與兒童身心靈關聯甚至匹配的生活系統,搭建舒適度、自由感、成長性更高的環境。
用朋輩影響圈打開童年生活。兒童在朋輩生活圈中尋找同伴、萌生想法、喚醒自我。我們建立了班級創想會客廳、年級自治委員會、學校兒童創想城等,打造兒童生活共同體,讓兒童在協同學習中建構成長系統,在共同生活中發現興趣,找到自尊和歸屬。
用行為設計學構造創想生活。每學期的“創想周”,圍繞“自然詩學”“生活美學”“智能科學”“兒童哲學”四個主題十二個課程模塊構成內容體系,并將兒童學習與生活的軌跡按照四季變化有序地鋪陳開來,在春耕、夏長、秋耘、冬享中,玩耍、體驗、探索、實踐,讓兒童在四季中創想生活。
廣博性的創是童年的交往詩題。如果兒童每天充滿興趣,就會不斷對新事物、新問題產生好奇,激發想象,促進思維的發展和創造性行為的發生。
做“小小研究者”。兒童的好奇產生于豐富的生活,我們以33個FSC創想實踐基地為依托,成立了創想農學院、創想科學院、創想新能源研究院等七大學院,讓學生圍繞自己的興趣與問題開展實踐。
當“小小科學家”。我們開展主題為“100+創意實驗、100+科學小導師”的家庭科學實驗室創設行動,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科學興趣,在教材中尋找“線索”,或根據生活中的問題生成實驗清單,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或自制實驗器材開展科學小實驗。實驗室成了激發兒童創造能量的場域,也成了親子探索的夢工場。
成“小小創想家”。我們與高校、創新企業、研究所等合作建立20個娃娃創想實驗室,讓不同潛能的學生跟著研究員、科學家等一起研究,依托個性化的小課題,形成“基礎通修+興趣選修+專業精修+自主研修”的“四修”實踐方式,激發學生在各個領域的創造力。
童年時代的孩子最該追求的,并非只有知識,還有對生活的好奇、想象和美的啟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將教育與生活深度聯結,讓兒童保持好奇心,讓其幸福成長、個性化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