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和潛力。本文旨在探討區塊鏈技術在跨企業協調戰略中的信息化應用,分析其在提升企業間協作效率、保障數據安全和透明度方面的重要性,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回顧,進一步分析了跨企業協調戰略信息化應用困境,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應用建議。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跨企業協調;戰略信息化
引言
德國學者哈肯創立了協同學這一學科,其核心在于探究系統從無序向有序轉變的數學模型、機制,以及秩序狀態的確立。該領域特別關注系統實現協同作用的路徑和條件。“協同”作為系統內部各要素及不同系統間相互作用的總稱,在協同學的理論框架下,自然界中紛繁復雜的現象遵循著統一的規律,即便是在不同類型的系統中,序參量方程也呈現出一致性。不同系統和領域中的協同管理策略各具特色,它們在特點、內涵、方法、模式和結構上展現出多樣性[1]。在眾多協同形式中,協同管理尤為關鍵。隨著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演進,協同已成為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根據協同學的理論,企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面臨競爭與協同兩種基本互動。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企業必須實施協同策略,這不僅涉及企業內部的人力、組織結構和環境等多方面系統的協同,還包括與外部合作伙伴的協同,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只有通過全面的協同,企業才能充分發揮核心競爭力,從容應對市場的激烈競爭。
1. 跨企業協調戰略信息化應用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末期,美國對信息技術領域的大規模投資為其在90年代帶來了所謂的“新經濟”現象,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經歷了長達10年的快速增長。信息技術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從1990年的5.8%增長至2000年的8.3%[2]。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經濟的增長約有三分之一得益于信息化的推動,這一比例超過了其他任何單一行業的貢獻[3]。例如,福特汽車公司通過在線采購系統,顯著降低了汽車零部件的采購成本,降幅高達30%;通用電氣公司則利用先進的跨企業協調管理技術,在2000年實現了16億美元的成本節約[4]。
互聯網應用不斷深化,企業信息化時代隨之到來[5]。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網絡功能得到了顯著增強,全球500強企業中有近80%的企業采用了ERP管理軟件。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提升了組織在信息收集、處理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而且促進了企業在物流、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整合,推動了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以及組織結構的優化。信息的快速傳遞與處理能力促進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信息系統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中層監督控制部門的職能,加強了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直接溝通,從而簡化了管理層級,縮減了機構規模。
2. 跨企業協調戰略信息化應用困境分析
2.1 供應鏈信息協同水平不足
從宏觀視角分析,我國企業間在跨企業信息協同方面普遍呈現較低的水平,這一現象背后蘊含著復雜的成因。首要因素在于信息主體間信任機制的脆弱性,這種不穩定的信任基礎直接導致信息孤島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加劇。跨企業信息協同作為維系跨企業合作關系的核心要素,其深度與廣度高度依賴于各參與主體之間的信任程度。在我國,這種信任關系不僅是推動合作共贏、促進協調發展與實現成本效益優化的關鍵基石,也是實現高效信息協同不可或缺的前提。當信息主體間建立起高度信任時,跨企業合作網絡將更加穩固,信息流動將更加順暢,交互速度顯著提升,從而強化企業間的合作紐帶,促進更深層次的共贏發展[6]。反之,若信任缺失,不僅會降低跨企業合作的效率與效果,還可能因利益沖突而損害部分主體的經濟利益,進而威脅到整個跨企業合作體系的穩定性,阻礙企業間的互利共生。
此外,技術應用的滯后性也是制約我國企業跨企業信息協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盡管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企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但我國仍有部分企業在部分業務環節上沿用傳統的紙質辦公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嚴重制約了信息的實時共享與快速響應能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信息的滯后性不僅削弱了企業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還限制了企業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質量跨企業協調決策的可能性。因此,加快推進跨企業協調流程的智能化與電子化轉型,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與即時處理,對于提升我國企業跨企業信息協同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2 投入成本與技術能力瓶頸
當前,信息協同的可靠性不足、安全風險高企、信息延遲顯著以及高昂的投入成本,構成了制約企業跨企業協調效能提升的主要障礙。這些挑戰的根源可歸結為兩大方面。
首先,是關于成本投入與技術能力發展的動態平衡問題。構建高效的信息協同體系,要求跨企業協調網絡中的各主體協同努力,共同承擔從信息系統初建到后期實施、個性化開發、技術人員能力培養、系統維護等一系列高昂的成本[7]。然而,不同企業在經濟實力與技術基礎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導致在尋求技術優化與成本控制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點時面臨挑戰。一方面,技術能力的不足可能加劇信息安全風險;另一方面,過度的成本投入則可能抑制信息協同的廣泛推廣與應用。因此,亟須通過系統性調研與評估,篩選并應用性價比最優的信息協同技術,以實現成本與技術之間的和諧共生,進而提升整體的信息協同效能。
其次,是信息系統兼容性問題對跨企業協調進程的阻礙。在跨企業協調信息系統的建設與演進過程中,新舊系統間的兼容性問題以及不同企業系統間的互操作性缺失,成為制約信息協同效率的關鍵因素。具體而言,一方面,隨著信息系統的不斷升級,新系統與原有系統之間的兼容性問題日益凸顯,影響了信息的順暢流通與高效處理;另一方面,各企業間信息系統的異構性導致了數據傳輸標準與流程的不統一,進一步加劇了信息的滯后與失真,嚴重降低了信息協同的質量與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亟須建立統一的信息傳輸標準與流程規范,加強跨企業間信息系統的兼容性建設,以確保信息在跨企業協調網絡中的高效、準確、實時傳遞。
3.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跨企業協調戰略信息化應用策略
3.1 強化企業間戰略合作機制,構建跨企業協調信任體系
在全球化競爭與合作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應秉持合作共贏的核心理念,積極探索并實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以增強與同行業內企業的協同能力。合作的本質在于共同創造價值并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在網絡安全領域,我國企業應特別重視與國產化網絡安全建設相關的企業間合作,通過業務協調與資源共享,共同推動行業的整體發展。在合作實踐中,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合作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聯合研發、項目合作、技術共享、市場拓展等,以形成更深層次的協同效應[8]。同時,注重合作過程中的利益分配與風險共擔,確保合作各方均能從中獲益,進而促進整個跨企業協調網絡中的主體實現共贏發展。通過構建基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共享合作模式,如車聯網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對外界的信息交換)項目協作、軟件開發外包與駐場實施等,可以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為企業間的協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我國企業跨企業協調的進程中,建立并維護穩固的戰略伙伴關系對于推動核心業務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局限于子公司、參股及控股公司之間,還應廣泛涵蓋原材料供應商、外協工廠、銷售商、服務提供商等上下游企業。通過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機制,可以有效促進信息、資源、技術等的快速流通與高效整合,形成互惠互利的生態合作體系。在此過程中,企業應注重加強跨企業協調中各方主體的溝通與協作,通過共同制定合作規則、明確責任義務、優化利益分配機制等方式,不斷鞏固和提升信任基礎。同時,積極倡導并實踐開放、包容、共贏的合作理念,推動形成協調高效、資源共享、多方共贏的最優合作格局,為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3.2 構筑高效信息共享體系,實施標準化業務流程管理
鑒于當前我國企業跨企業協調網絡中,企業間及企業內部業務部門間普遍存在的信息共享渠道不暢與協調機制缺失問題,隨著跨企業協調規模的擴張與業務復雜性的增加,強化信息協同能力并提升信息協同質量,已成為保障跨企業協調體系平穩運行的關鍵要素。為此,我國企業亟須構建一套標準化的跨企業協調信息協同業務流程框架,該框架應基于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如區塊鏈技術,以構建高度安全、透明且不可篡改的跨企業協調信息協同系統。此系統旨在高效捕獲并分析跨企業協調終端用戶的實際需求信息,同時整合上下游企業的相關數據,以設計出更加貼合市場動態與消費者偏好的產品與服務[9]。該系統應具備對跨企業協調網絡內外多樣化、異構化信息的實時整合與快速響應能力,通過智能化分析與決策支持,實現協同管理的精細化與決策過程的高效化。具體而言,該系統將深度整合跨企業協調過程中的采購、銷售、生產庫存、物流管理等關鍵環節的信息流,促進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緊密協同,形成高效協同的供應鏈生態系統。
為確保上述信息協同目標的順利實現,必須依托高度標準化的業務流程設計,確保信息在各環節間的無縫對接與順暢流轉。同時,構建暢通無阻的信息協同渠道,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的全面共享與深度利用,為跨企業協調的持續優化與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強化企業核心引領作用,實現實時響應與高效協同
在跨企業協調的信息協同生態中,我國企業作為業務網絡的核心與樞紐,其主導作用對于確保整個協調體系的平穩運行至關重要。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與多樣化的客戶需求,我國企業需憑借其深厚的市場洞察力與資源調配能力,精準規劃并動態調整生產、供貨、銷售的任務分配,以最優方式整合各參與企業的生產能力與技術專長。這一過程中,我國企業主導的信息協同機制,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其雄厚的資本實力、穩定的運營管理能力、精準的市場定位優勢,還能促進各節點企業間信息的無縫對接與有機融合,從而顯著提升跨企業協調信息協同的效率與效能。
我國企業主導的信息協同體系,能夠實現對跨企業協調任務的全面掌控與靈活調度,確保各項任務在既定的時間框架內高效完成[10]。同時,該體系還促進了企業間實時、動態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使得各參與企業能夠迅速響應市場變化與客戶需求,共同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總之,通過強化我國企業在跨企業協調信息協同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不僅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整體競爭力,還能為構建更加緊密、高效的跨企業合作網絡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區塊鏈技術在跨企業協調戰略中的信息化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構建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提高企業間協作的效率和透明度,還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然而,要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在跨企業協調中的潛力,仍需克服技術成熟度、標準化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挑戰。未來的研究應進一步深入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不同行業和應用場景中的具體實施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推動其在更廣泛的領域落地應用。只有這樣,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成為推動企業戰略協調和信息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兆全.基于事項會計理論的航空公司會計信息系統建設構想[J].交通財會,2023(7):39-47.
[2]車娟.“精準供給”視域下跨企業培訓中心協同育人的創新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21(12):183-186.
[3]侯玉鳳.大智移云背景下跨企業協同會計信息系統:概念、模型與實現路徑[J].財會月刊,2021(1):82-88.
[4]楊峰.三重螺旋視角下跨企業培訓中心多方協同創新育人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0,33(12):117-119.
[5]馬銘澤,姜海新.跨企業協同戰略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探究[J].冶金管理,2020(17):136-137.
[6]馬秀麗.新零售生態圈跨企業成本協同管理體系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9(11):126-129.
[7]賀新聞,王如如.面向重大科技工程的跨企業協同創新博弈關系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8,36(4):56-59,72.
[8]李航,樊西為.跨企業成本協同管控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8(4):43-46.
[9]于洪才,孫鳳蘭,劉崇海,等.模型驅動的跨企業協同集成信息管理系統[EB/OL].[2024-08-10].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K-Um1AVqjsKLl8mdvKxfXMZsMugBB_xQ4l8gEVqxnDGnALWWU0vRkpZ9oW6M5YKqi-xFSneogvn846JWtqNpLG4GGcVt0AXvBO41zSiJUQ4x_MQgYVc3wVh0nSB5lzxIL7dDc6ZVZUP9BpDyyY90DHvYepg0z4YEyVEdhmayrkaEZt-NWavucFXeTbRmBd2pw3jXgNw66TM_9R-oWFUJ3QxS-IpekI19xLyG8V21PU0rgk1eG3vSkRmUdJD4nm7ZwO8mMdO-BxIYgJoGMylHD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0]李莉.遼寧汽車產業集群跨企業協同信息化問題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6):119-120.
作者簡介:楊騏榕,本科,yqryangqirong@163.com,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