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深度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對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課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進行了深入的范式革新。通過課程體系重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資源開發與師資隊伍建設等多維度措施,有效提升了學生的BIM技術應用能力、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力,為新時代工程造價教育探索了新路徑。
隨著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BIM技術已成為提升工程項目管理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風險的關鍵工具。作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造價專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將BIM技術深度融入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不僅是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注:要求1(工程知識)、要求2(問題分析)、要求3(解決方案)、要求4(研究)、要求5(使用現代工具)、要求6(工程與社會)、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要求8(職業規范)、要求9(個人和團隊)、要求10(溝通)、要求11(項目管理)、要求12(終身學習);H表示高度支撐;M表示中度支撐;L表示一般支撐。
制定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課程教學大綱、相關課程標準。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在課程目標中“要求6(工程與社會)、要求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要求8(職業規范)”給予了很大的比重,如今,“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寫進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對于當代“教”與“學”的改革,一定將其放置首位,以高質量教育體系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能為明天的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培養國之棟梁。
對傳統計量計價課程進行梳理與優化,刪減過時內容,增加BIM技術相關模塊。對于重疊構件的重點BIM模型展示完成三維扣減示意圖。
前置課程開設《BIM技術應用》《BIM項目管理綜合應用》等課程,將BIM技術融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核心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加BIM應用案例分析,對計價數據做到“云指標”校核,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設立BIM技術實踐課程,如“工程造價軟件應用”“BIM項目綜合實踐”,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課程學習、實訓項目、競賽參與等途徑,增強學生的BIM技術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機制,邀請企業工程師進課堂,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編寫BIM技術教學案例,如本校食堂項目、本校宿舍樓項目等,保證案例的多樣性和實用性,沉浸式教學案例,讓學生從抽象概念到直觀實踐。
利用BIM技術構建虛擬仿真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更直觀、更便捷的學習環境。
開發BIM在線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與互動。
選派教師參加BIM技術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與教學能力。
鼓勵教師參與企業BIM技術項目,積累實際工程經驗,并將其融入教學中。
建立教師交流與合作機制,共同研討BIM技術與工程造價專業教學的融合策略。
通過OBE筑基與BIM賦能的雙重作用,本項目不僅重構了工程造價專業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體系,還創新了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資源,并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學生的BIM技術應用能力、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力,為新時代工程造價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探索更多適應行業需求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工程造價人才貢獻力量。
課題項目:貴州省教育廳2022年普通本科高校省級“金課”(一流課程)“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項目編號:2022JKXX0236)。
(作者單位:貴陽信息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