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開水、炒菜時飛濺出的熱油導致的燒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燒燙傷可損害傷者的皮膚外觀形態,損傷其生理功能,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傷者的生命。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容易引發燒燙傷的危險因素?被燒傷、燙傷后該如何進行急救呢?
什么是燒燙傷?
燒燙傷包括燒傷和燙傷兩類。這兩種傷害本質上是一樣的,區別在于損傷原因、損傷程度、治療措施等。燒傷指各種熱源(如火焰、熱液、熱蒸汽、熱金屬)、激光、化學物質、放射線等因素引起的人體組織損傷。燙傷則多由熱液、熱蒸汽所致。
臨床根據損傷的深度,燒燙傷可分為四度:Ⅰ度燒燙傷指傷及表皮淺層,患處出現紅斑,有灼熱、刺痛感;淺Ⅱ度燒燙傷指傷及表皮生發層、真皮乳頭層,患處疼痛劇烈,有明顯紅腫、水泡;深Ⅱ度燒燙傷指傷及真皮網狀層,患處有水泡,感覺遲鈍;Ⅲ度燒燙傷指對全層皮膚、肌肉和骨骼造成損傷,患處蒼白、焦黃甚至碳化,感覺消失。
生活中導致燒燙傷的
常見因素
1.直接接觸火源
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直接接觸火源,比如做飯時被火燒傷,接觸爆竹等易燃物時被意外燒傷,因火災事故造成的燒傷等。
2.接觸高溫物體
皮膚接觸開水、熱油、高溫蒸氣、熱鍋、卷發棒等物體會導致燙傷。
3.接觸化學物品
硫酸、氫氧化鈉等化學品具有較強的腐蝕性,與皮膚接觸時可造成嚴重燒傷。這類燒傷常見于從事化學危險品生產、儲存、運輸工作的人群,從事化學研究的工作人員、高校師生。
燒燙傷的急救措施
1.遠離熱源
如果因不慎接觸火源、高溫物體等導致皮膚損傷,應立即遠離熱源,盡量減少熱源對皮膚的持續刺激。不能直接用手撲滅火焰,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如果身上的衣物開始燃燒,應就地打滾撲滅火焰,盡快離開現場。
2.冷卻處理
迅速將受傷部位置于流動的冷水下沖洗或浸入冷水中冷卻。注意沖洗時水流不宜過大、過急,不要讓水龍頭直接對準患處,應讓水流從患處側面緩緩流過,以免水流壓力加重損傷。冷卻處理時間應持續15~60分鐘,直至疼痛感有所緩解。冷卻處理可使受傷部位的皮膚組織溫度下降,減輕受損程度,緩解疼痛。應注意,不要冰敷燙傷部位,以免凍傷。
3.保護創面
妥善保護創面可阻隔外界細菌侵擾,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對患處進行冷卻處理后,可先用干凈的紗布輕輕覆蓋創面,再用醫用膠布暫時固定。注意不可直接使用粘附性敷料,避免患處皮膚撕裂或感染。如果患處有衣物覆蓋,可輕輕揭下或剪除衣物后再包扎,如果衣服已經與皮膚粘在一起,不應強行分離。
4.及時就醫
如果燒燙傷的面積很小,程度輕微,屬于Ⅰ度燒傷,沒有開放性創傷,可居家自我處理。用冷水降溫處理后涂抹燙傷膏,注意創面清潔衛生,恢復期密切觀察創面情況即可。如果創面大、損傷嚴重,傷者應在簡單處理后立即去醫院就診,也可以撥打120急救電話等待救援。
精油療法可輔助治療燙傷
臨床上,對于燒燙傷可采用精油療法輔助治療,促進創面恢復、鎮痛消炎。精油療法具有專業性要求,為避免造成不良反應,患者請勿自行開展。如果有治療需求,應前往醫院,由專業醫護人員開展治療。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薰衣草含有乙酸芳樟醚、沉香醇、桉油醇、丁香烯、丁酸酯、香豆素等成分,具有鎮靜舒緩、抗菌消炎等作用,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繁殖,預防創面感染,減輕疼痛感。將薰衣草、乳香、茶樹等精油涂于創面,可以形成一層均勻的保護膜,防止組織液滲出,形成濕潤環境,利于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和瘢痕形成。
對于燙傷后形成的疤痕,患者可以利用精油來淡化。可選擇永久花精油、檀香精油、乳香精油和廣藿香精油,將其以2∶2∶1∶1的比例,與3~5倍的椰子油充分混合并涂抹于疤痕處,輕輕按摩直至吸收,每日涂抹2~3次。
燒燙傷急救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在傷口上撒鹽、用鹽水沖洗傷口,可以消毒、散熱。
正確解讀:食鹽、鹽水沒有消毒作用。如果創面有污染物,可以用醫用生理鹽水適當沖洗,清除污物和雜質。在燒燙傷創面涂抹食鹽,不僅起不到消毒作用,還可能刺激傷口導致劇烈疼痛,甚至引發感染。
醫用生理鹽水的濃度為0.9%,其滲透壓和人的血漿、組織液基本一致,用其沖洗創面不會導致組織細胞脫水或過度水腫。而用食鹽沖兌的鹽水,無法明確其濃度,用這種鹽水直接沖洗傷處很可能加重損害。
★誤區二:在燒燙傷位置涂抹雞蛋清、香油、醬油、牙膏等,可以促進恢復,避免留疤。
正確解讀:我國民間流傳著一些治療燒燙傷的“土法子”,比如在創面上涂抹雞蛋清、香油等。事實上,這些做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還有可能導致受損組織的熱量無法快速散去,加重組織的受損程度,引起感染。此外,醬油的顏色很深,用其涂抹患處后會影響醫師做出正確的診斷。
燒燙傷的預防建議
1.安全烹飪
日常生活中,燒燙傷高發于烹飪過程中。建議您在烹飪時增強風險意識,與熱源保持安全距離,避免受傷。使用燃氣灶時,注意保持通風,遠離面粉、食用油等易燃易爆物品。明火未熄滅時不能離開廚房,避免發生火災。熱水、熱油沸騰后應先關火,待止沸后再傾倒。傾倒動作要迅速,盛裝熱水、熱油的容器要耐高溫,以免突然炸裂。炒菜時應盡量瀝干食材表面的水分再將其放入油鍋,以免熱油飛濺。如果油鍋起火,切勿慌張,可蓋上鍋蓋后關火,待油溫降低后再處理。接觸高壓鍋、烤箱、空氣炸鍋等廚房電器時,要佩戴防護手套以避免燙傷。
2.準備消防器材
家中應常備滅火器、滅火毯、煙霧報警器等消防器材,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器材過期后及時更換。
3.增強風險意識
不要在家中存放煙花爆竹和具有腐蝕、爆炸等隱患的化學品。兒童天性好動,風險意識淡漠,家長應將熱水瓶、打火機等物品放置于孩子不能觸及的位置,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