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進食是人的本能,對于正常人來說,自主進食是非常簡單的。但對于吞咽障礙患者來說,張口吃飯卻難如登天。吞咽障礙可直接影響正常攝食和營養吸收,還可能導致咳嗆、誤吸、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嚴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可引發吞咽障礙。病情較重的患者往往只能通過鼻飼甚至是造瘺管進食,病情較輕者則可在醫師指導下逐漸恢復經口進食。經口進食既能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也有助于恢復吞咽功能。
那么,吞咽障礙患者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能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恢復吞咽能力呢?
準備性狀適宜的食物
由于患者的吞咽能力受限、容易發生咳嗆,因此家屬等備餐者要格外注意食物的性狀。以下食物存在很高的誤吸風險:(1)流動性很強的水、清湯等液體食物,進入咽喉部時流速很快;(2)松散的食物在口腔中容易分散并殘留在口咽部;(3)固體和液體混合的食物如牛奶泡麥片,進入口腔后會發生固液分離。
所以,吞咽障礙患者的食物性狀應符合以下原則:(1)液體食物稠度適當;(2)固體食物柔軟易咀嚼;(3)食團密度均勻且不易松散。可通過合理的烹飪手段改變食物的性狀,達到安全吞咽的目的。在此基礎上,應盡量保證食材營養均衡、色香味俱全,以增進患者的食欲。
對于比較硬的固體食物,如水果、肉類等,可以蒸熟后搗爛成泥,或者使用破壁機做成糊狀再食用。對于水、清湯、牛奶、果汁等液體,可以加入適當比例的增稠劑,使其變稠,減緩流動速度,防止誤吸。為了保證安全進食,建議患者采取糊狀-半流質-固體軟食-液體的順序進食。
選擇合適的餐具
建議選擇勺面小而淺、不易粘附食物的長柄圓頭勺子進食。這樣的勺子方便患者抓握,易于將食物送入口腔中,還可以很好地控制每口的進食量。勺子應選擇邊緣鈍一些的,以免損傷口腔黏膜。碗和盤子應選擇底部有防滑設計、廣口平底或邊緣向內傾斜的產品,便于舀取食物,防止食物掉落。
杯子的選擇也很重要,使用普通杯子喝水時人會仰頭,發生誤吸的可能性比較大。建議為患者準備杯沿一邊高一邊低的缺口杯。患者應謹慎使用吸管,只有在神志清楚、能自主控制吸入液體量時方可使用,應避免一次吸入大量液體導致誤吸。
正確進食
1.控制每口攝入量
進食時,要評估患者每口進食的適宜量,按照適宜量進食。如果一口量太多,食物易從口中漏出或殘留于咽部,增加誤吸風險;一口量太小,則難以誘發吞咽反射。一般應從2~6毫升的一口量開始,逐漸增量。
2.減緩進食速度
患者的進食速度要緩慢,每口至少間隔30秒,確保口腔內的食物完全咽下后再吃下一口。每餐的用餐時間以45分鐘左右為宜。患者嘴里有食物的時候,家屬或其他照護人員不宜與其交談,以免分心。
3.合理放置食物
患者進食時,最好將食物放置在健側舌部或健側頰部,以利于吞咽。若用勺子進食,可在勺子入口后,用勺子向下或者向后壓一下舌頭,使吞咽反射更早啟動,然后傾倒食物,并迅速將勺子從口中取出,最后咀嚼吞咽。
4.調整進食的體位、姿勢
為了便于吞咽食物、防止誤吸,最好選擇坐位進食,如果無法保持坐位,可以采取半臥位,將患者的上身抬高30°~45°左右。
進食時,患者可以適當調整頭頸部姿勢,降低誤吸風險。比如:低頭吞咽可以使口咽解剖結構變窄,呼吸道入口變窄,適用于吞咽時氣道保護功能欠缺的患者。轉頭吞咽可以使一側的吞咽通道變窄或關閉,更有利于單側吞咽功能減弱的患者進食。在進食或者飲水后須保持坐位或半臥位30分鐘以上,以防食物反流,導致誤吸。
注意事項
1.經醫師評估后再開展
進行經口進食前,要保證患者的意識清醒,身體各項機能穩定,能夠產生吞咽反射。醫師會通過直接觀察、進食測試等途徑,確定患者的各項機體功能是否正常,吞咽功能是否符合經口進食的要求。意識不清、配合度不高的患者不可經口進食。
2.清潔分泌物及食物殘留
進食前后需進行清潔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防止因誤吸而誘發吸入性肺炎。如果咽部滯留食物,可引導患者嘗試使用空吞咽、交替吞咽固體食物和流食的方式去除食物殘渣。用餐后,可通過漱口、擦洗等方式清潔口腔,避免細菌滋生。
3.關注突發情況
患者在進食過程中,一旦出現咳嗆,應立即停止進食。家屬及陪護人員應掌握基礎的誤吸急救知識,如海姆立克急救法。若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因咳嗆而發生窒息,可以及時進行急救。
4.創造適宜的進食條件
保證進食環境安靜而舒適,讓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患者進食時應注意力集中,不可交談,以更好地完成吞咽行為、預防發生誤吸。
此外,家屬應密切關注患者的體重、每餐進食量和營養狀況,定期由醫師為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和篩查,以便于及時發現營養不良等風險,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配合吞咽功能的間接訓練
適當進行吞咽功能的間接訓練,有助于改善吞咽相關器官的功能和協調性,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在嘗試經口進食期間,患者應配合進行吞咽功能的間接訓練,便于提高整體康復效果和生存質量。
間接訓練方式包括口唇舌部訓練、吞咽訓練、冷刺激等。比如,患者通過張嘴、鼓腮、伸舌等動作,增強對面部、口部、舌部的控制能力,增強相關部位的肌肉力量。用冰涼的棉簽等物體輕輕刺激軟腭、腭弓等部位后,再做吞咽動作,可強化吞咽反射。
恢復吞咽功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康復訓練期間,患者不可急于求進。患者家屬應及時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增強其信心。希望各位吞咽障礙患者能夠早日康復,重享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