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老百姓常說的“中風”即腦卒中,包括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兩類,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更多發,發病比例可達70%以上。除溶栓等治療手段外,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康復期進行針灸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病情、緩解癥狀,降低致殘風險,提升治療效果。
針灸治療對缺血性腦卒中有明確療效
缺血性腦卒中的致病原因是腦血管狹窄或堵塞導致腦供血不足,相應區域的腦組織缺血缺氧,發生軟化、壞死。由于神經功能受損,很多患者會出現偏癱、失語、認知功能障礙等后遺癥。
中醫針灸療法以經絡理論為基礎,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對患者的特定經絡、腧穴施加一定的刺激,同時聯合推拿、中藥熏洗、內服藥物等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療效。有臨床研究顯示,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開展針灸治療,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針刺治療的效果與方法
針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相關穴位,可以改善腦供血情況,疏通氣血、通利關節。數據顯示,早期開展針灸治療的患者可以不同程度上改善病情,超過70%的患者可以實現生活自理,部分患者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
1.治療效果
(1)建立側支循環
腦側支循環指腦血管主干近側分支和遠側分支之間所形成的血管網。它們是人體的固有血管,平時不發揮作用。當主干血管發生梗阻時,側支循環可代償性地為缺血腦組織細胞輸送血液,改善腦血流灌注。
有研究發現,在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針刺療法能夠促進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建立側支循環,協調微血管的舒縮運動,促進血液進入缺血區,挽救腦組織細胞,保護神經元,減少腦梗死面積,幫助恢復神經功能。
此外,針刺可以促使患者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構建新生毛細血管網,恢復缺血區的血流灌注。
(2)改善肢體功能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通常伴有肢體麻木、僵硬、痙攣等癥狀,針刺相關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調節肌肉張力,恢復肢體功能。及早進行針刺治療干預,可以延緩病情發展,降低偏癱等后遺癥的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操作方法
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醫師主要對百會、曲池、肩髃、足三里、風池、地倉、陽陵泉、環跳、懸鐘等穴位辨證施針。針刺的具體操作方法包含毫針療法、耳針法、頭針法、眼針法、電針法、巨刺法等。
以巨刺法為例,該療法是選取患者健側經穴進行治療,即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左右交叉取穴治療。中醫認為,半身不遂的患者,病機在于半側身體的血氣不足而邪氣居之。人體的經脈左右對稱且互相影響、交叉運行。對于腦卒中發生偏癱的患者,以巨刺療法針刺健側肢體相關穴位,可以激發血氣運行,疏通患側經絡,平衡陰陽失調狀態,改善病情。《黃帝內經》記載:“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志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余,乃可復也。”
艾灸治療的效果與方法
艾灸指以艾絨為主要材料,點燃后直接或間接熏灼體表穴b4jLkY6y4OQEbYsmlfcWbuzRF5s4JIlhyHHswjfUBkw=位的一種治療方法,也可在艾絨中摻入少量辛溫香燥的藥末,以增強治療效果。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接受艾灸能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1.治療效果
很多腦卒中患者會出現言語、認知功能障礙、偏癱等后遺癥。中醫認為,其病因是氣虛則血瘀、痰瘀阻滯經絡,應以調理氣血、活血化瘀為主要治療原則。多項研究顯示,對于處在恢復期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艾灸,有助于恢復患者的上肢功能,減輕偏癱和認知障礙。
艾灸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通痹止痛的作用。《本草正》記載:“艾葉,能通十二經,善溫中、逐冷,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熱力刺激,促進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血液循環。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選取腧穴,掌握好溫度、距離、時長,讓艾絨散發的熱量、藥效有效刺激穴位,能夠疏通經絡、恢復血運,有助于恢復肢體功能。此外,有研究發現,艾灸督脈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改善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
2.操作方法
針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常選曲池、足三里、三陰交、豐隆、八會、陽陵泉、太溪、太沖、涌泉等穴進行艾灸治療。既可以直接灸,也可以隔姜、隔鹽灸。有研究顯示,相較于常規灸法,隔姜、隔鹽灸法對于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礙,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患者和家屬注意的是,針灸療法僅能作為輔助治療措施,必須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共同改善患者病情。不同患者的病因不同、病情不同,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患者及家屬應配合主治醫師,爭取早日康復。另外,所有患者均應盡早開展康復訓練,減輕后遺癥。
預防腦卒中的實用建議
高齡人群,罹患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疾病的患者,有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者,有腦卒中家族史者等均為腦卒中的高風險人群,應積極控制原發疾病,同時注意做好預防措施,盡量降低腦卒中的發作風險。
1.調整飲食習慣
戒煙限酒、均衡飲食,減少辛辣刺激、高脂高糖類食物攝入,保護血管健康。血液黏稠度過高容易引發缺血性腦卒中,建議每日充足飲水。尤其是在夏季氣溫高、出汗多的時候,更應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到口渴再飲水。
2.規律作息,心情舒暢
長期睡眠不足、抑郁焦慮以及情緒突然過激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建議按時作息,睡前不進食、不進行劇烈運動、不使用電子產品,以保證睡眠質量。如存在睡眠障礙,應及時就醫治療。好心態是健康長壽的有效保證,遇事應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切勿大喜大悲。
3.注意腦卒中的先兆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即俗稱的“小中風”,被醫學界認為是腦卒中的先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癥狀為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目眩、手腳麻木無力等。有數據顯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7天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為8%~12%,1個月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為11%~15%。因此,一旦發生上述癥狀,建議及時就醫,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