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北京市殘疾人職業康復和托養服務中心,原為西客站南廣場西區的融信大廈,經過全面改造,以“生命之樹”為設計理念,為殘疾人提供了一個綜合性服務和康復的平臺。該項目改造工程注重個性化服務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成功將中心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省級殘疾人服務陣地。匯愛大廈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展示窗口,項目在無障礙設計、客房布局、立面改造等方面展現了創新經驗,為殘障人士提供了一個充滿陽光和生命力的康復環境。
關鍵詞:城市更新;無障礙設計;殘疾人服務;康復中心;創新改造
1 基本情況
該項目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南里,原為西客站南廣場西區的融信大廈(圖1)。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和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生命之樹”為理念,對建筑的平面功能布局、設施設備和外立面進行全面的設計更新改造,旨在建造能夠像大樹一樣為殘障人士提供遮風避雨的港灣。項目改造后致力于服務各障別殘疾人,為殘疾人提供個性化服務,建設高水平無障礙環境,為全市各障別殘疾人提供專業化綜合性服務。
2 實施成效
項目作為首都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的展示窗口, 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殘疾人綜合服務陣地。同時,眾多殘疾人士和新聞媒體競相到這里打卡,交流分享中心建設規劃、功能定位、運管模式、服務經驗和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情況,致力于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成就,積極推動國際殘疾人事業交流。
匯愛大廈被冬奧組委選為北京2022 年冬殘奧會對外接待展示窗口單位,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人文形象、殘疾人事業發展成就和首都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展示中國高標準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的示范樣板。
3 創新經驗
3.1 根據殘障人士康復托養建筑特點制定最適宜的土建改造方案
3.1.1 客房布局新模式
項目結合現狀建筑標準層進深較小的特點及托養區客房無障礙要求,將傳統可布置三間客房的布局改成兩間客房布局,其中一間改為衛生間及共享客廳,另外一間設置為三人間客房。既擴大了客房的空間使用效率,滿足無障礙規范要求,又便于殘障人士進行溝通和交流。托養層南側利用角部空間設置兩間避難間及救援窗口,保證在緊急情況下,對疏散困難的殘障人士實施本層內水平避難。
3.1.2 裙房改造亮點
原有建筑裙房內部空間進深較大,采光和通風條件都不理想。該項目通過在裙房中部開辟中庭,創造了一個上下貫通,且可以從頂部采光的核心空間。既有效解決了采光及通風問題,又成為改造建筑的設計亮點。
3.1.3 優化立面體型改造
在保證建筑總面積不變的前提下,本項目通過削減主樓北側及西側裙房,同時將18—22層建筑外輪廓邊緣補齊,使建筑從整體形態上呈現由地面直達83m 高的完整體量,看上去更加挺拔(圖2)。
3.2“生命之樹”理念貫穿建筑改造設計過程,為殘障人士提供遮風避雨的心靈港灣
在設計中,堅持“生命之樹”理念,從建筑外觀到內部空間的改造設計,始終堅持這一思路。該項目外立面設計簡潔干凈,通過豎線條進退關系的變化來體現生長及積極向上的設計態度,建筑外觀看起來充滿勃勃生機。建筑內部改造也緊緊圍繞“生命之樹”理念,打造一個充滿陽光、具有生命力的殘疾人一站式托養康復場所。特別是在裙房中庭,將周圍的柱子設計成樹干的形狀,一直生長到屋頂,與玻璃采光頂的枝葉結合形成“生命之樹”,樹干與枝葉在屋頂互相連接,寓意著在此生活的人們互相陪伴、幫助,在這里汲取營養,展現頑強、旺盛的生命力(圖3,圖4)。
3.3“通用化”的無障礙設計融入建筑每個角落,全方位服務殘障人士
作為為殘疾人服務的專業場所,項目的無障礙專項設計基于規范而高于規范,可服務各類別殘障人士,并積極踐行“殘健共享”“殘疾人優先”的原則。在設計過程中,項目努力將無障礙設計融入全樓每一個角落,從總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建筑構造、電梯設置等各方面都做相應的考慮,又不讓使用者感到是刻意而為,于無形之中體現無障礙設計(圖5)。
3.3.1 閱讀體驗空間
項目設置了兩條上升的路徑,形成了樓梯功能和坡道功能混合的趣味空間,并取名為書香山徑。盤旋上升、充滿動感的坡道,為圍合而成的活動空間帶來了生機(圖6)。
3.3.2 托養空間
重點樓層面向蓮花池公園的位置設置了康復休息區,充分利用景觀優勢,給殘障人士開闊的視野,愉悅的心情,方便每層托養人員在此活動交流(圖7)。
3.3.3 電梯廳
電梯入口采用了八字型,方便從電梯廳每個角度觀察電梯的停靠情況。設置腳踏按鈕和帶有傾斜角度的高位運行顯示,方便無上肢人員使用。視障人士通過盲道、扶手、報層音響,可以便捷地使用電梯(圖8)。
3.3.4 衛生間
公共空間的所有衛生間內均設有專用無障礙廁位(圖9,圖10),同時還設計了殘疾人專用衛生間。托養客房的衛生間,在馬桶旁邊特別設置了低位花灑,為如廁提供方便的沖洗功能。同時考慮聽障人士的使用,設置了聲光報警系統。
3.3.5 其他公共區域無障礙空間
在二層設置了小型的放映廳,并設有擺放輪椅的空間,還可以在此舉辦盲人聽電影的活動(圖11)。三層的多功能廳不設置固定坐席,可更好地適應輪椅席位需求,可供殘障人士開展文體活動。四層的培訓教室,所有房間的墻體都采用圓弧形,重點部位設置了弧形玻璃,保證視線的通透無遮擋,方便教室內外殘障人士的視覺交流及溝通。
3.4 在“生命之樹”上開出“匯愛之花”,讓堅強的生命綻放希望的光芒
本項目運營后命名為“匯愛大廈”,寓意匯聚八方力量,共建匯愛大廈;體現“平等、融合、共享、陽光”的殘疾人工作理念,傳遞人文關懷的雋永溫暖。自2022 年3 月4 日正式投入運營以來,已有11 家優秀助殘服務機構入駐匯愛大廈,面向全市各障別、全年齡段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職業康復、藝術康復、就業實訓、短期托養,以及公益服務和交流展示等7 大類共14 項專業化助殘服務項目。開拓創新實現市級職業康復勞動項目落地運營,3 家市級職康站通過對殘疾人的生活能力、適應能力和勞動技能訓練,提升殘疾人融入社會的能力。藝術康復將藝術培訓與殘疾人康復充分結合,搭建殘疾人的“青少年宮”,激發殘疾人的潛在能力;自主生活訓練項目開展殘疾人生活自理、社會融合、就業幫扶服務;舉辦各類公益活動,努力打造公益助殘服務新陣地。一年多來,殘疾人服務總量累計超過5 萬人次,中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省級殘疾人綜合服務陣地,較好地發揮了首都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展示窗口的作用。
2023北京城市更新優秀實踐
項目類型:設施類更新(公共服務設施)
項目位置: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南里23號
項目規模:占地面積約0.49hm2,建筑面積3.32萬m2
實施主體: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
設計單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北京城建北方集團有限公司
運營單位:北京市殘疾人服務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