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青春中后期的高中生,他們的思維更敏捷,個性更加獨立,但情緒波動大,心理活動具有閉鎖性,加之處于高度緊張的學習和復雜的人際環境中,對生活感到枯燥乏味,積極的幸福體驗感不足。本次團體心理輔導課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基于積極心理學PERMA模型(積極情緒、投入、關系、意義、成就)而設計,進而引導學生用心感受自己擁有的幸福,探索心中理想的幸福,學會珍惜當下,發現并創造持續的幸福。
一、團體暖身階段:幸運大抽獎
老師:同學們,今天心理老師帶領大家來玩兒“幸運大抽獎”的游戲,哪些同學是幸運兒,能參與抽獎呢?我們以“剪刀石頭布”決定勝負,每一輪每一組的勝出者參與抽獎。
活動結束后,學生分享感受。
學生1:簡直太幸運了!還想再抽一次。
學生2:有點兒失落,沒有機會參與抽獎。
學生3:覺得很幸福,能連續兩次參與抽獎。
教師:有的同學感受到了小確幸,有的同學有一些失落……讓我們帶著參加活動后不同的心理感受走進“探索我的幸福形態”這節心理課。
設計意圖: 通過“幸運大抽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導入“探索我的幸福形態”主題。
二、團體轉換階段:幸福初認知
如果幸福有形狀,會是什么?請用桌子上的毛根,賦予幸福一個形狀。
制作完成后,分享作品。
學生1:我把幸福制作成了一個心形,因為對于我來說,有愛就是幸福的。
學生2:我把幸福制作成了一個整圓,代表著完整和美好。
教師小結:同學們對于幸福有不同的定義和理解。我們都渴望擁有持續的幸福,如何才能擁有持續的幸福呢?積極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了幸福2.0模型,即認為獲得持續的幸福,需要我們把握住5個要素,分別是:培養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地做事(engagement)、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relationship)、創造積極的意義(meaning)、不斷積累小成就(accomplishment),簡稱PERMA模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制作幸福形狀,將心里對幸福的感覺具象化并做分享,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全身心參與中,初步感受幸福的不同模樣和多姿多彩。隨后教師講解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PERMA模型”,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對幸福要素的理解。
三、團體工作階段:假如幸福可以交換
1. 七嘴八舌說幸福
同學們,作為你們的心理老師,我很好奇你們主要在哪些元素上體驗的幸福感多一些呢?現在請你們回憶過去所經歷的幸福事件并以接龍的方式進行分享,每位同學分享一件。
學生1:這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一名,我體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學生2:在我12歲生日那天,當時因為疫情不能回家,我的幾個好朋友陪著我一起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
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事情可以讓我們獲得幸福感,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會讓我們感覺幸福呢?
播放幸福小事的視頻《生活中的小確幸》,學生觀看后談感受。
學生1:哇,原來幸福那么簡單,我一直都沒發現呢!
生2:老師,我覺得自己挺幸福的,視頻里面那些小事我大多都經歷過。
教師小結:幸福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感到幸福的,也許是一些毫不起眼兒的小事,用心去感受,就能與幸福不期而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回憶和講述幸福的過程中體驗當下幸福;借助幸福小事視頻,啟發學生領悟和感受毫不起眼兒的小事也能帶來幸福感,進而領悟,只要用心感受,就會與幸福不期而遇。
2.假如幸福可以交換
同學們,每個人的幸福有獨特的形狀,如果幸福可以用來交換,你們又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接下來,我們做一個“交換幸福卡牌”的游戲。游戲規則為: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劃拳決定勝負,贏的一方有權看對方的卡片,并拿走一張自己想要的,同時退給對方一張自己的卡牌;重新選擇PK的同學,同樣以劃拳定輸贏,規則同上,活動時間4分鐘。
活動結束,學生分享感受和發現。
學生1:活動中我失去了關系卡和成就卡,有點兒失望。
學生2:我對現在手上的5張卡牌非常滿意,因為這些都是我想要的。
教師小結:這個游戲基于PERMA模型,為大家準備了快樂卡、投入卡、關系卡、意義卡、成就卡。游戲結束,目前你手上擁有哪些卡牌?為了理想幸福形態,接下來可以做點兒什么?
學生1:我需要意義卡和成就卡,如何獲得意義現在暫時沒有想到。至于成就方面,我目前只能通過提升自己學習成績這個途徑來獲得。
學生2:游戲中我失去了關系卡,但是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很愛我,我會倍加珍惜。另外,最近感受不太好,我的生活需要添加一些快樂的元素,接下來的月假,我想放松一下自己。
設計意圖:交換幸福人生五元素卡牌,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理想的幸福形態,并激發他們內在積極的心理能量。
四、團體結束階段: 幸福拍了拍我
讓我們從游戲當中回到現實。請左手握住幸福,就是剛才我們賦予幸福形態的那根毛根,現在如果幸福會說話,他拍拍你的肩,你覺得他會說什么呢?
學生1:當你幸福的時候,我在你身邊;當你不幸的時候,不必擔心,我就在你的身后。
學生2:我會永遠屬于你,我也會一直站在你的身后支持你、保護你。
教師:感謝同學們的真誠分享!今天我們一起覺察了幸福的形態,認識了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幸福,還分享了我們的幸福故事,在交換幸福卡牌活動中,探索并創造我們的理想幸福形態。愿這些探索能幫助大家感受和珍惜當下的幸福,不斷創造并收獲持續的幸福。
設計意圖: 讓幸福對學生說一句話,強化學生內心積極情緒體驗,主題得以升華。
本課活動體驗性和生成性較強,學生參與度高,學生在活動體驗后的分享豐富多彩,教師的適時、適度回應對教學效果達成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需要不斷修煉傾聽、具體化、內容反應、情感反應、共情、積極關注等基本功。
特約編審/唐遠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