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心理老師,時常有家長跟我反映:“孩子升入小學高年級后就像變了一個人。我們雖然住在一起,但感覺關系卻疏遠了。”“為什么孩子總跟我頂嘴,或者干脆變得愛答不理?”“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還是依舊拖拉不改?原本制訂好的學習計劃根本無法執行。”如果您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上的變化,先別著急上火,您的孩子可能開始進入人生另一個重要階段——青春期。
在許多人眼中,青春期似乎是“危機”的代名詞,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似乎特別會惹事,特別不聽話!正如那句玩笑話所說:“不提學習,母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
這是因為孩子的身心正在發生“系統升級”。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是第二性征的發育期,也是身體的第二快速成長期。然而,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青春期的大腦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腦的邊緣系統負責情緒的管理,前額葉負責高級的計劃、協調和控制。如果把邊緣系統的功能比作車輛的動力系統,把前額葉的功能比作剎車系統,我們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迅速發展成熟,而前額葉到了25歲才緩慢發展完成。這意味著,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擁有低配版的控制系統,卻有著高配版的動力系統。因此,他們非常容易興奮沖動,但會因為自控力不足而惹出麻煩。
其次,大腦神經元也在青春期經歷著髓鞘化的過程。這一過程會讓腦神經在信息的傳遞方面更加高效,孩子會有一種突然覺醒的感覺,他們會覺得自己在記憶力、思維能力以及洞察力方面更有優勢,他們會非常渴望獨立,并將違抗權威作為擺脫依賴走向成熟的標志。
“危機”其實可以成為“轉機”,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正經歷大腦和身體升級的過程中,身為父母的我們何不趁此機會進行一番自我革新!
1. 勿催促,重根源
如果孩子出現嚴重拖拉的現象,家長肯定會覺得十分頭疼,這時,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催促起來。其實,深入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出現拖延,可能是孩子的能力不足以應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抑或是在曾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過較大的痛苦感受,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還要繼續催促甚至打罵,會讓孩子對學習任務更加厭惡,加倍拖延。
句式一:肯定階段努力+描述情緒+找原因想辦法
您可以試試這樣說:“我看到了你之前的努力,覺得你現在一定也很著急。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看看是什么阻礙了你開始這個學習任務呢?”
2. 勿挖苦,重傾聽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心情會變得十分糟糕,可能是因為來自學業上的壓力,也可能因為同學間的沖突。當他們情緒不好的時候,作為家長,您會怎么做呢?一個五年級的學生曾經對我說:“在我情緒不好的時候,父母總會火上澆油。當我考得不好,心里很難過時,他們會拿我跟好學生比較;當我成績好了,他們又會說是考卷簡單;如果和朋友發生沖突了,他們總讓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我感覺好累!”
句式二:描述情緒+說自己感受+發出邀請
“媽媽(爸爸)看到你現在特別憤怒/傷心,我也特別心疼/難過……(停頓)你愿意跟媽媽說說看嗎?”然后認真傾聽,聽孩子把苦悶盡可能地宣泄掉。接著可以問問孩子:“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于是,在孩子訴說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開始了復盤,甚至能夠自己想出最佳的應對策略!
我們需要向孩子傳遞一種無條件的信任,相信孩子就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3. 勿動怒,重關系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否會處理情緒和家長應對情緒的方式息息相關。
每當怒氣襲來,我們首先需要穩定好自己,深呼吸,數到10,轉移注意力都是一些好辦法。但人非圣賢,如果您沒有控制住怒火,可以試試以下方式——
句式三:承認問題+感受+解決辦法+邀請監督
“很抱歉,剛剛媽媽沒有控制好情緒,當時我真的氣沖云霄了,感覺整個人都在抖。但是這樣不利于解決問題。我覺得如果以后這樣做……我能更好地控制住火氣,我需要你的幫助!”然后和孩子形成同盟,讓孩子幫忙監督,并堅決執行。
4. 勿質問,重策略
進入青春期后,孩子開始有小秘密了,這是他們走向獨立的表現。父母很想幫孩子繼續把關,于是偷偷窺探,結果被孩子發現,大吵一架。有的父母會直接質問,孩子今后可能會更加躲閃設防。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是未成年人,我不贊成過分放手不管,這意味著監護失職,我們需要給予孩子信任,同時有技巧地適度把關。
有一位家長這樣跟我說:“我跟孩子的關系不錯,但我還是會通過我自己的方式適當了解孩子的交友對象和聊天內容。如果碰到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我不太會一上來就責問,而是通過閑聊的方式了解情況,讓孩子自己說出來,然后把事情談開。”這意味著,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孩子才會愿意事無巨細地和媽媽交流。當然,您也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句式四:表達信任+自我表露+敞開胸懷
“你長大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自己處理好。不愿意事事分享,我們很能理解,因為我也這樣經歷過……(列舉事例)。如果你碰到一些事情拿不定主意,或者碰上難題,我隨時愿意幫你分析,相信你最后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青春期的成長,可以形容為“脫胎換骨”,經歷過這一階段的嘗試和歷練,他們能夠更審慎地看待問題,更全面地處理問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人。作為陪伴孩子成長的大人,我們同樣需要主動升級系統,做好角色轉變的心理準備,從一個朋友的角度,給予他們適度的試錯空間;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理解孩子成長的渴望和走向獨立的需要;從一個顧問的角度,幫助孩子復盤問題,出謀劃策。
希望我們都能夠陪伴孩子經歷風雨,走過這段美好的花季雨季。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