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老師,您好!
我是兩個男孩兒的媽媽,大寶今年7歲上小學二年級,二寶今年3歲剛剛上幼兒園。
記得二寶出生時,正趕上大寶要上幼兒園,每天早上爸爸送大寶去幼兒園時,大寶都哭得很厲害,到了幼兒園門口抱著爸爸的大腿,說什么都要回家,搞得好幾次我愛人都上班遲到。在家里,之前懂事的大寶,變得越來越不如從前,經常“沖”到二寶的小床前,我非常擔心大寶傷到二寶。除此之外,大寶又出現了尿床的現象,到了晚上很晚都不睡覺,要么吵著和弟弟睡,要么就胡亂“折騰”。
為此我和我愛人心力交瘁,不得不把姥姥接到家里,主要負責照顧大寶。可誰想,姥姥根本管不了大寶,沒辦法,我們只能讓姥姥負責二寶,大寶還是由我們照顧。每次給二寶喂奶,我都跟做賊似的,悄悄地到姥姥房間給二寶喂奶,一旦大寶找不到我,就哭著喊著要媽媽,我只能匆匆忙忙地喂完二寶,回到大寶身邊。即使爸爸安撫大寶,也不能減輕大寶對我的需求。
我現在經常感覺對不起大寶,覺得沒能讓他健康地成長,可有時候又很“討厭”他,覺得二寶懂事兒、貼心,對二寶不能和我一起睡,懷有很深的內疚。現在我和我愛人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請您幫幫我!
兩個男孩兒的媽媽
A這位媽媽,您好!
從您訴說的內容中,我看到了一個身心俱疲、應接不暇、顧此失彼且懷有“恨”意的媽媽。
隨著多胎政策的放開,我國的家庭構成逐漸向多子女家庭過渡,目前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很多來自過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就形成了獨生子女養育多子女的現象。面對多子女間的競爭,作為獨生子女父母會出現很多困難和不解,甚至手足無措,有時還會采取一些錯誤的應對方法。
按照精神分析排行學理論,同性別子女較異性別子女競爭性更強,尤其是都是男孩的家庭,二寶的出生撼動了大寶以往的地位。由于大寶的干擾,二寶好像沒有獲得大寶之前的“待遇”,讓媽媽會以補償的方式來對待二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寶以往獨占媽媽愛的喪失感,導致大寶出現“退行”。所謂退行,簡單地說就是指孩子好像越來越不如從前了,之前已經形成的個人能力現在出現倒退的情況,比如大寶的尿床現象。這也正是大寶保護自己的防御措施,為的是引起媽媽的注意,從而獲得媽媽的愛。
針對您面臨的問題,建議您從以下幾方面做些思考和嘗試:
無論是對大寶還是二寶,我們都不能忽視這個原則。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奉獻,所以您不需要自己去度量,擔心“虧了”大寶。也許正因如此,您才做不到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
您可以根據兩個孩子的實際需求去滿足,畢竟孩子相差四歲,孩子間的需求是不同的,對于大寶,您要一如既往地關心和關注,用語言進行溝通,還可以讓他參與到養育二寶的過程中來。對于二寶,要以真誠的態度,盡自己所能去關心、愛護、養育即可,不必過于擔心,過度的關注和焦慮對孩子也是不利的。
在面對大寶時,爸爸要有“框架性”作用,要能夠協助媽媽“抵擋”大寶的不滿情緒和行為;面對二寶時,爸爸要以支持媽媽為主,要了解媽媽的需求,理解媽媽,分擔家務,讓媽媽更有力量,從中起到協調媽媽和孩子關系的作用。
教育的功能與養育是有區別的,教育更強調技能、掌握知識和遵守規則。養育是父母的職責,教育主要是社會、學校的職責,養育和教育既有交叉又有重疊。
在您的訴說中,大寶“沖”過來看二寶,您可能擔心大寶“傷”到二寶,在此,您只需要將二寶安置在視線范圍之內,注意安全即可,不能反應過度。
對大寶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反應還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認可,比如:上幼兒園時候沒有哭鬧,回家和弟弟打了招呼等等。
有時間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小游戲了解大寶的一些想法,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和孩子及時溝通,讓大寶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沒有因為弟弟的到來而減少,弟弟是他的好伙伴。
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在孩子兩到三歲時,就可以逐漸讓孩子單獨睡了。目前大寶已經七歲,完全可以嘗試單獨睡了,一開始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等孩子睡著后離開的方式,逐漸過渡到完全獨立睡覺,這對于培養大寶的獨立人格有很多益處。
當大寶和二寶發生沖突時,不要打壓、呵斥哥哥,或者以“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的說辭去責怪孩子,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訴求,鼓勵孩子采取協商的方式,在表達與協商過程中,讓孩子體驗到關系中的妥協,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最后,如果您還是一直無法從這個“焦慮”的養育中走出來,建議您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進行心理咨詢,或者家庭治療,去探索您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您現在的再生家庭,從中發現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父母關系等互動模式。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