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全面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有助于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避免資源的枯竭和浪費,形成新的生產方式,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與發展。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快速成長,對于提升資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河北向新而行,向新求變,圍繞新型電池及循環經濟產業鏈補鏈、延鏈和強鏈,以打造京津冀新型電池及循環經濟示范區為重點,加快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新型電池及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強動力。盡管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前景廣闊,技術不斷發展,但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回收渠道不規范、管理體系不完善、成本價格不透明等系列問題。為此建議:
一、強化協同創新,注重“三個深化”。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支持華北電力大學、國網河北電科院、風帆動力和唐山奧盛等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建立產業聯盟,搭建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平臺。開發功能更強大的能量均衡模塊及更精確電池狀態估計方法,設計更合理的串并聯結構和更完善的安全管控措施。二是深化優勢互補。鼓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在回收體系共建、數據信息共享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解決電池高效回收、健康狀態快速評估等問題,形成適應行業發展的商業合作與技術發展模式。三是深化融合發展。推進智慧城市物聯網、新能源儲能等多領域的電池梯次利用,推動數字經濟與回收行業企業深度融合,培育骨干梯次利用企業,帶動梯次產品質量、性能水平提升,促進新一代智能智慧信息技術為回收設備賦智、為回收企業賦值、為回收產業賦能。
二、強化行業規范,注重“三個統籌”。一是統籌全周期管理。建立電池從生產到回收的全鏈條數據閉環,實現電池生產、銷售、回收等各方數據同步,讓每塊電池的“行蹤”更加透明、可追溯。同時,利用大數據實現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全程可控監測。二是統籌全場景應用。在光儲充電方面,采用退役電池和光儲充系統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為車輛提供充電;在電網儲能充電方面,采用“變電站+儲能站+光伏充電站+數據中心”形式,加快能源、數據的融合共享;在移動通信備用電源方面,使用退役動力電池與原有后備電池共同為通信站出力,為5G信號的覆蓋提供穩定保障。三是統籌全行業治理。加大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對環評不過關、操作不規范、破壞市場秩序的小作坊或電池中間商予以嚴厲打擊。加強對電池來源主體的日常監管,如發現違規操作,取消其相關行業資格,通過嚴規嚴管嚴治,起到規范凈化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作用。
三、強化服務保障,注重“三個完善”。一是完善政策法規。爭取國家先行先試政策,率先探索擴充河北省退役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范企業認證認可名單。對正規企業給予資金補貼和稅收等減免,有效遏制回收利用小作坊、個體戶無序擴張,防止“劣幣驅逐良幣”。二是完善標準體系。借鑒上海、浙江等地經驗,出臺汽車電池回收利用地方標準,嚴格按照新能源汽車廢舊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合理布局報廢電池拆解及再生利用,實現蓄電池拆解和再生利用的無害化處置。探索公平公正的價格評估體系,實現過程監管的檢測評價服務。三是完善運行機制。借鑒安徽、江蘇等省份的經驗做法,從省級層面建立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協調機制。建立監測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建立專門的信息中心、數據庫和咨詢機構,做好市場趨勢研判、風險預警和對策研究,對規范條件公告企業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