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基礎教育工作者肩負著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質量的重任,不僅要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內涵與教育家精神,還要將其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學實踐。要立足實際,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模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一個都不能少”,為學校發展注入動力,為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充分認識“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的重要地位。這既是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體現,更是新時代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落實到教育領域,要在惠州引導全社會營造關心教育的氛圍,讓更多有教育理想的人才愿意從事教育工作,為每位師生能忘我地投入工作與學習提供保障。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傾聽學生心聲,與他們做朋友。2021年,惠州市實驗中學有學生通過“校長信箱”提出結合學校特色(校園栽種有芒果樹),每年辦芒果節的想法。學校采納了這位學生的建議,舉辦了以“芒果精神放光芒”為主題的芒果節暨“2019走進高三啟航儀式”,“艱苦奮斗、樂于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實中芒果精神”正式隆重推出。從此學校每年會因時因境舉辦芒果節,將學生的關注點統一到個人成長與整體進步中來,最終凝聚成向上的青春力量。
全面理解“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在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過程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就是學生“一個都不能少”。惠州市實驗中學用具體行動詮釋了其主要內涵,即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人成才,體現教育公平、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各個方面,體現全面發展、人格健全的教育導向;引導學生抓住每一個人生出彩機會,落實個性發展與因材施教的教育策略。學校開展以“一個都不能少”為主題的教職工大會,轉變全體教職工的育人觀念;通過主題家長會,鼓勵全體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等,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準確把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的實際指向。這種理念在教育領域落地生根,就是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落實好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各環節,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道德情操、鍛造堅毅奮斗精神,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例如,惠州市實驗中學每年高三學生在高考結束后,都會自覺回到各自教室和宿舍,收拾書本、分類垃圾、整理教室、打掃宿舍,通過實際行動為學弟學妹做出了“文明離校”的好榜樣。將整潔的教室、干凈的宿舍、優雅的背影,作為高三學子紀念奮斗青春最好的形式。
具體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教育行動。這是“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古代思想在今天的延續,體現為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文化傳統一直延續至今。在學校教育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應該是一句空話。它實實在在體現在每一個學生的一舉一動之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并通過學生帶動家長增強節約意識,樹立生態保護意識,投身垃圾分類行動,參與光盤行動,愛惜身邊花草,保護動物,學法守法,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中貢獻個人力量。
不斷增強“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意識自覺。這種自覺化作教育領域的實際行動,就是加強學生以國際視野理解教育的能力,筑牢他們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方式。學校要讓不同特點的學生通過成長共同體來樹立團結合作意識,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如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構建了“團結共進體”管理模式,即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各班學生按每6人一組,分成9個在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團結合作的小組(即團結共進體);按照“一人進步,全組受獎;一人退步,全組幫助”的原則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樹立共同體意識;在日常教學中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開闊學生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格局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