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每節課最頭疼的不是如何教授知識,而是如何管理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副科”老師的身份難以鎮住那些善于“察言觀色”的機靈鬼們。在初為人師時,我總想將那些“小機靈鬼”打發掉,這樣就可以安然地完成教學任務,不必因為個別人而耽誤大多數孩子上課受教育。但有一個“小機靈鬼”卻深深地觸動了我,改變了我的看法……
上課鈴剛剛響過,一名外班學生過來,對我說,數學老師要找一名男生抱一下作業。我掃視了一下全班,嘴里說著:“看誰做得最好就讓誰去?!倍昙壍暮⒆樱蠖嘤泻軓姷谋憩F欲,以能幫老師做事為榮。大家迅速坐好,期待被點到名字。我的目光最后停留在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身上,對他說:“你去吧。”本以為他會欣喜若狂,不承想,他慢悠悠地站起來,說了句:“我知道,肯定是叫最搗蛋的去!”
看著那幼小的身影走出門外,我心中的震動久久不能平息——為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的小私心“昭然若揭”;也為他小小年紀便能洞察“人情世故”,看清“世態炎涼”。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也想將小私心隱藏得更深些,在他回來時,我表揚了他。可他卻一臉無所謂的樣子,笑嘻嘻地說:“我知道,讓我去,老師是想這節課不生氣,最好一節課別回來。”我不知道,是因為他分外敏感,還是已經習慣了這種“待遇”??粗歉毙〈笕说臉幼?,驚詫之余,我不禁深深反?。河惺裁礃拥慕逃袨?,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效果。
自此以后,我認真觀察他,發現:雖然他上課愛接話茬、愛做小動作、愛出怪聲,但是人很機靈,學東西很快。于是,我特別注意捕捉他的“閃光點”;當他完成課堂中的計算機操作任務時,我就讓他去幫助同組沒有完成的同學,讓他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調皮搗蛋;并跟他約定,課上表現好,就給他一點獎勵,比如:可以第一個開電腦、可以幫老師保管學生作品等。慢慢地,我欣喜地發現,賞識教育不但大大拉近了我和他的距離,也使他逐漸進步了。課堂上,我再也不用對他說課堂常規,只要我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他就知道該做什么。他的學習熱情也變得高漲,課上聽得津津有味,課堂練習常能出色完成。有一次,他跟在我身邊,怯怯地問:“老師,我可以參加您的信息技術社團嗎?”看著他那期待的眼神,我拍拍他的頭說:“當然可以?!薄疤袅?!謝謝老師!”他雀躍著向我敬了一個禮。在社團活動中,他變得更2PSUy7GX2oDXiQFZMbDF6jC8ry1etcekUx+H1trfahk=加努力、認真。在一次區級的電腦繪畫比賽中,他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看到這個孩子的轉變,我不由得想起曾經讀過的一個故事:“回鄉下,跟母親一起到地里去,驚奇地發現,一種叫牛耳朵的草,開了細小的黃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澀地藏在葉間。我說,怎么草也開花?母親笑著掃過一眼來,淡淡地說:每一棵草,都會開花的。愣住,細想,還真是這樣。蒲公英開花是眾所周知的,開成白白的絨球球,輕輕一吹,滿天飛花。狗尾巴草開的花,就像一條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過的景。蒿子開花,是大團大團的……就沒見過不開花的。”
當他拿著獲獎證書奔向我時,我眼前仿佛浮現了牛耳朵草,它很不起眼,卻開著小小的、黃黃的花。那些小小的花藏在葉間,不細看,還真看不出……
盡管過去了很多年,但這件事仍時不時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提醒我,每一棵幼苗都需要我們精心呵護,不能有絲毫懈怠,哪怕是內心中隱隱的松懈、絲絲的逃避都是一種過錯;也讓我謹記,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因為每一株“草”都會開花,每一株“草”都在盡力裝扮美麗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