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條件。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遵循,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特別是“兩個結合”重要論述,不僅深化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解,也為出版工作者在新征程中的工作實踐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教育出版是傳承知識、啟迪智慧、培育人才的重要陣地,教育出版工作者所肩負的使命偉大而光榮。在思想層面,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將這一科學理論轉化為推動教育出版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實踐層面,我們不僅要堅守教育出版的初心與使命,更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教育出版的新路徑、新模式。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以高質量的教育出版物引領社會風尚,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第一,聚焦精品出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教育出版工作者需要深刻領會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教育出版工作者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要聚焦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出一批具有深刻文化內涵和高藝術價值的精品出版物。這些精品出版物不僅要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還要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培養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精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正是教育出版的責任和擔當所在。
第二,促進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現代教育體系的深度融合。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彰顯民族精神和凝聚民族力量的作用不可替代。在現代教育體系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國家認同感,更是提高國民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發揮教育出版社的優勢,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轉化為適應當代青少年閱讀需求和閱讀興趣的出版物,以文化人的方式,喚醒青少年的文化自覺,促使他們加入文化傳承與保護的行列。
第三,積極探索創新出版形式,積極適應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習慣。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這一重要論述為教育出版指明了方向,即在出版行業各領域也要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出版形式的創新與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代青少年的學習方式、閱讀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更加傾向于數字化、互動化的學習體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因此,在積極探索創新出版形式的過程中,我們應始終堅持以青少年為中心,創作出更多符合他們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的優秀作品,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作為教育出版工作者,我們要積極引入數字技術,采用多媒體手段,依靠互聯網平臺,開發互動式、體驗式的學習資源,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給讀者,增強其學習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并號召全黨全國人民要堅定信心、久久為功,為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而共同努力。作為教育出版工作者,我們要牢記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傳承文化,凝聚共識,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為奮進新征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浙江教育出版社集團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