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應急場景中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輔助物聯網節點(Internet of Things Node,IoTN)收集數據過程數據時效性差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費馬點最小化數據收集時間的UAV 路徑優化方法。費馬點的選取能夠有效地優化UAV 飛行路徑,從而使數據收集時間最小,確保收集數據的及時性。該方法通過路徑離散化將UAV飛行路徑分段,利用連續凸優化(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轉化復雜混合整數問題的非凸約束,圍繞節點的聯通性,優化UAV 飛行速度與懸停點,求解出最小化數據收集時間的飛行路徑。仿真結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收集數據時間方面相較于傳統方法有6% 的提升。
關鍵詞:應急場景;無人機;物聯網節點;數據收集;路徑優化
中圖分類號:TN919. 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3114(2024)05-0940-09
0 引言
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森林火災、洪水、地震等,給人民的經濟和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2022 年全年我國自然災害共造成1.12 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554 人,緊急轉移安置242. 8 萬人[1]。應急場景的數據收集至關重要,可以用于目標識別、地圖重建以及災害原因分析等。因此為減少災害損失,及時了解應急場景災害情況,獲取應急場景的及時數據是目前關注的熱點[2]。應急場景往往伴隨著“斷電、斷路、斷網”的“三斷”問題[3],導致物聯網節點(Internet of Things Node,IoTN)無法及時有效地傳輸數據[4]。無人機(Unmanned AerialVehicle,UAV)憑借高移動性、易控制、低成本等特性,被廣泛應用于應急通信[5-7],因此采用UAV 搭載移動收發器收集應急場景的IoTN 數據。UAV 在空中擁有更好的數據鏈路,且空中障礙物少、易操縱[8]。采用UAV 收集應急場景的數據時效性強,有助于救援人員迅速掌握場景情況,把握救援方向,同時IoTN 采集場景的連續型數據,也有利于災后原因分析調查[9]。應急場景的IoTN 采用Zigbee 協議,在該協議下節點數據傳輸丟包率少,數據傳輸速率較高且壽命長,更適用于應急場景的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