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杜堂村鄉村振興交流中心,杜堂村通過流轉土地、改造農房、發展旅游產業等措施,實現了村莊的華麗轉身……”在武漢市黃陂區木蘭杜堂村,講解員周春秀熱情洋溢地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城鄉村守望者小分隊介紹該村的發展變遷。
守望者小分隊于8月15日至18日深入杜堂村開展調查研究。隊員們通過實地探訪、問卷調查等,從中國青年的視角探究木蘭文化IP對鄉村振興的多維影響。
8月15日晚,在杜堂村的木蘭不夜城,霓虹燈光、熱鬧的商鋪、摩肩接踵的人群,構成了一幅繁榮的畫面。以木蘭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歌舞劇表演,吸引了大量觀眾。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歌聲講述了木蘭替父從軍的英勇故事,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木蘭不夜城主打北魏風格,整個景區以花木蘭從軍的故事為背景,西市走的是江湖風,有著邊陲小鎮的俠氣,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小吃。而東市里滿是濃郁的民俗風,在花燈下徜徉,似乎可以感受到幾千年前北魏人家里的煙火氣。
杜堂村黨支部副書記盧永華介紹:“木蘭花鄉景區通過創建武漢市田園綜合體、木蘭不夜城,已經形成‘白+黑’全天候旅游景區。”
守望者小分隊的隊員們感受到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文化韻味,熱鬧的商業背后,更是杜堂村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融的展示窗口。
“‘三鄉工程’給杜堂村帶來了積極變化,現在這里已經成為游客追尋的‘詩與遠方’。”周春秀是當地村民,在杜堂村鄉村振興交流中心當講解員。她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隊員們介紹了杜堂村的變遷。杜堂村通過流轉土地、改造農房、發展旅游產業等措施,實現了從省級重點貧困村到旅游勝地的華麗轉變。
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杜堂旅游專業合作社分紅520多萬元;2021年,盡管受疫情影響,分紅仍達到618萬多元,戶均近4萬元。2017年至2021年底,該村共吸引游客318萬多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8萬人次,實現綜合收益2.8億元,帶動就業3200余人。
據木蘭花鄉辦公室主任李鵬介紹,建設木蘭不夜城是為了打造以木蘭文化為主題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空間。景區引入專業團隊,將木蘭文化與現代元素結合,為游客提供獨特的夜游體驗。
項目策劃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東市里”和“西市里”的分區設計,通過環形動線,提供了沉浸式的觀演體驗。在運營中,采取“零租金”入駐策略,吸引了眾多商戶。景區與商戶之間的聯營合作模式,降低了商戶經營壓力,保障了景區穩定收入。通過舉辦煙花秀、電音節等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實現了景區與商戶的互利共贏。
經過4天的深入探訪,守望者小分隊的成員們感受到黃陂木蘭杜堂村在鄉村振興中煥發出的勃勃生機,體驗了傳統與現代、文化與商業的融合,了解到杜堂村如何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現代商業元素,打造出了充滿活力的旅游勝地。
媒介的介入進一步塑造了木蘭文化生態旅游區在公眾間的形象。有效利用短視頻等媒介使得木蘭文化IP爆火,對當地的鄉村振興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目前,杜堂村已經成為全國首批、全省唯一“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試驗項目。
木蘭不夜城的“出圈”不僅是商業繁榮的標志,更是文化自信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體現。它照亮了村民的希望和杜堂村的未來,也成為人們心中向往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