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政協原副主席鄭全偉擅長“理財”:有時將手中閑錢直接交給企業主“投資”,穩穩賺取由對方支付的遠高于銀行利息的“收益”;有時則委托企業主直接幫其用賄款對外“投資”……
一般而言,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有可能賺也有可能虧。然而,鄭全偉卻與當地一名企業主共同演繹了一場包賺不賠的投資鬧劇。
這名企業主叫戚某,是常州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房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某房產公司成立于2001年,經營地點就位于遙觀鎮,且開發的項目也都在遙觀鎮,戚某自然少不了在企業需要承攬項目或解決困難時求助于地方政府。
2008年,鄭全偉擔任遙觀鎮鎮長時,就結識了戚某。2010年左右,鄭全偉擔任遙觀鎮黨委書記時,因為遙觀鎮政府還欠鄭全偉五六千萬元安置房工程款沒有結算。為了及時回籠資金,戚某每年都為此事找鄭全偉幫助協調解決,鄭全偉爽快地答應下來,后遙觀鎮逐年支付上述工程款,直到2017年全部結清。
2012年,當地一開發商朱某某拍下遙觀鎮的一塊土地,但由于其自身沒有能力開發,遂將該地塊轉讓給戚某開發。由于該地塊是毛地出讓,拆遷需要遙觀鎮政府推進,當時該地塊上有個政府新建的敬老院,拆遷過程中遇到一些輿論壓力。戚某遂多次請托鄭全偉加快推進拆遷工作,后該地塊于2017年完成拆遷。在開發過程中,在項目的土地、規劃、拆遷、協調村民矛盾等問題上,戚某又多次請托鄭全偉出面協調。就這樣,戚某為了開發房地產的事多次與鄭全偉溝通協調,一來二去,兩人也慢慢熟悉起來,私下里成了關系不錯的朋友。也許在鄭全偉潛意識里,既然是朋友,自然就得相互幫忙,因此他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向戚某開了口。
2010年上半年的一天,鄭全偉與戚某相約在某房產公司戚某辦公室見面,禮節性地寒暄幾句后,鄭全偉直奔主題,詢問戚某有沒有什么好的投資項目。戚某自然明白鄭全偉的意思,當即表態稱,如果其手上有閑錢的話可以放到他那里投資,利息按照年息12%支付。年息12%的投資回報對鄭全偉還是有吸引力的,幾天后,鄭全偉將100萬元現金交給戚某,說放在他那兒投資,并提出到時利息以現金方式結算,戚某同意。2010年底,戚某兌現承諾,以現金方式向鄭全偉支付了12萬元利息。
2011年底,鄭全偉提出要取回100萬元本金,按照之前的約定,戚某在返還本金的同時只需再支付12萬元利息。但戚某這次卻總共付給鄭全偉150萬元現金,多付了38萬元“利息”,并對鄭全偉說,你對我一直關心,多的利息是我的心意。鄭全偉收下。
2013年,戚某投資入股常州市某農村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小貸公司”),正式涉足貸款業務。2013年11月,戚某特意來到鄭全偉辦公室,稱其正在籌備成立某小貸公司,公司籌備開業需要一定資金。戚某對鄭全偉說,如果他現在手頭有閑錢的話可以以其名義投到某小貸公司,但是金額不能低于500萬元,公司按照年息一分計算利息,另外還有收益分紅。鄭全偉表示他會籌錢投資。
2014年2月,鄭全偉分3次向戚某指定的銀行賬戶轉賬500萬元,用于上述投資。從2014年開始,戚某就雷打不動地在年底按事先承諾年利率12%的標準,以現金方式向鄭全偉支付當年的利息60萬元。鄭全偉的這一投資一直持續到2018年6月其收回本金為止,在2014年到2018年4年多的時間里,戚某累計向鄭全偉支付利息256.11萬元。
既然上述鄭全偉用于投資的款項與戚某約定了利息,那為什么又說是“投資”呢?戚某表示,自己與鄭全偉之間談投資,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投資;自己當時并不缺資金,也沒有專門把鄭全偉投資的款項用于投資具體項目;實際上就是鄭全偉把錢放在自己這里賺取利息,因為自己給予鄭承諾的利率比銀行高。
在被問及2011年底時為什么要多付38萬元利息時,戚某證實稱,主要是感謝鄭全偉對其經營某房產公司的關心和支持——某房產公司在遙觀鎮搞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及征地拆遷、規劃具體事務都需要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鄭全偉當時擔任遙觀鎮黨政主要領導,自然要跟他搞好關系。
最終,鄭全偉上述投資所獲利息均被認定為以獲取利息為名收受賄賂。
案卷顯示,除了直接以個人的名義投資,鄭全偉還用賄款委托他人代為投資,結果因投資的企業破產后企業主跑路而令資金打了水漂……
江蘇某建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蔡某是鄭全偉高中校友,兩人間非常熟悉。2008年,經蔡某引薦,某建設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負責人吳某與鄭全偉相識,并在鄭全偉的關照下拿到了很多遙觀鎮的工程項目。
為表示感謝,此后幾年間,吳某多次通過蔡某向鄭全偉賄送400余萬元人民幣。這些賄款中,鄭全偉大多直接收受,也有一部分則委托蔡某幫忙投資理財。
蔡某證實稱,2012年吳某交給其一張金額200萬元的承兌匯票,說是給鄭全偉的感謝費,讓其轉交。蔡某將上述情況告知鄭全偉后,鄭全偉稱這筆錢當時還派不上什么用處,詢問蔡某有沒有合適的投資渠道。蔡某說自己認識一個叫劉某某的人,此人是做紅木、礦石生意的,可以把錢借給他賺些利息。鄭全偉表示同意,并委托蔡某辦理此事。不久后,蔡某就把這張承兌匯票貼現換成了現金,以投資款的名義轉賬給了劉某某。
除了上述幫鄭全偉投資的200萬元,蔡某自己也投資了630萬元到劉某某處。蔡某表示,劉某某的生意做得比較大,名下有大量資產,加之其與劉某某關系好,正常劉某某會給其不低于年息一分的利息,所以其當時沒有與劉某某簽訂借款協議,也沒有約定利息。
后來,劉某某經營的企業破產了,劉某某本人也玩起了失蹤,蔡某投資的包括上述200萬元在內的總共830萬元本息一分錢也沒有拿到。蔡某無奈只得將上述情況向鄭全偉如實相告,鄭全偉也沒提及要蔡某還款的事。蔡某表示,按說鄭全偉將200萬元委托其投資理財,如果真的虧掉了,其也要把本金還給他的;但是因為自己在劉某某那邊虧掉的錢實在太多,鄭全偉也一直沒好意思向其索要這筆錢。
鄭全偉因本案于2023年2月9日被留置,同年8月8日被刑事拘留,8月21日被逮捕。江蘇省常州市人民檢察院起訴指控被告人鄭全偉犯受賄罪,并于2023年9月25日提起公訴。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常州中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法院經審理查明:2006年至2022年,鄭全偉利用其擔任常州市武進高新區北區黨委副書記、管理處主任,遙觀鎮鎮長、黨委書記,武進區教育局局長等職務之便,在工程項目承接、土地使用權出讓等事項上為吳某、戚某等人提供幫助,非法收受吳某、戚某等人給予的現金、香煙等財物,折合人民幣1524.23萬余元。
針對被告人鄭全偉辯護人提出的“鄭全偉借給戚某100萬元,獲取的利息收入24萬元不應認定為受賄金額”,以及“鄭全偉通過戚某借款給某小額公司500萬元,獲取的利息收入240萬元不應認定為受賄金額”的辯護意見;公訴人回應稱,鄭全偉利用職務便利為戚某謀利,明知戚某沒有借款需求,仍然以借款為名放款給戚某收取利息,以利息為名收取的錢款,系鄭全偉收受戚某變相所送的賄賂,收取的利息應認定為受賄數額。上述事實,有戚某等人的證言及銀行交易明細等書證證實,足以認定。法院采納公訴人上述意見,認定該項辯護意見不能成立,不予采納。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鄭全偉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本人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收受請托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
2024年2月21日,常州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鄭全偉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30萬元;鄭全偉退出的受賄違法所得人民幣1524.23萬余元,依法予以沒收,上繳國庫。一審宣判后,被告人鄭全偉未提出上訴。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