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污水,人們大多會想到工業污水。那么,魚塘排放的“尾水”是否屬于污水?通過暗管排放“尾水”是否屬于違規排放水污染物?
王某常年在海南省文昌市經營羅非魚養殖業務,其養殖場位于文昌市文教鎮某村,共有5口魚塘(下稱“案涉魚塘”)用于養殖羅非魚,均未設置污染防治設施。
2022年4月17日,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王某的養殖場進行執法調查時,發現有魚塘通過私設暗管向外環境排放養殖“尾水”。該局遂對王某的養殖場進行了現場勘察、拍照,并于當日委托海南中成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成檢測公司”)在案涉魚塘外排管的排水口進行采樣、分析。
同時,執法人員向王某送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責令王某立即停止違法行為,并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拆除私設的暗管和排水口,若逾期未改正,將進行相關的行政處罰。按照程序,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制作了現場檢查勘驗筆錄、調查詢問筆錄。
中成檢測公司實施檢測后,于2022年4月25日出具《檢測報告》,載明案涉魚塘的8個檢測項目中,pH值、懸浮物、5日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硫化物、氨氮共6項檢測結果達標,而磷酸鹽項目超標,總氮項目則無對應的評價標準。
2022年7月18日,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向王某送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下稱“案涉決定書”),要求王某停止以私設暗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且須在復查前盡快完成整改,并向該局報告整改情況。
同日,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王某作出《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載明擬以“利用私設暗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為由,對王某處罰款23.4萬元。后該局考慮到王某積極配合調查,違法情節輕微,且實施了沉淀池改造等情節,決定對其從輕處罰。9月5日,該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下稱“案涉處罰決定”),認定王某存在利用私設暗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罰款10萬元。
王某對處罰結果表示不服,向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依法撤銷案涉處罰決定。海南一中院經審理認為,案涉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遂于2023年10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
輸了官司的王某仍不服,于2023年11月6日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海南高院于2024年1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圍繞案涉處罰決定是否合理展開激烈辯論。
王某稱,自己的行為不構成私設暗管逃避監管。
首先,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結合生態環境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其設置魚塘暗管和排水口無須行政審批,排放養殖“尾水”不在排污許可管理范圍內。
其次,自設排水口排放養殖“尾水”的行為,不符合《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第5條中,關于“不經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和“通過隱蔽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的目的,設置排污管道”的條件。已生效的類案行政判決,均認定水產養殖項目不屬于排污許可管理范圍,不能認定其構成“通過私設暗管的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再次,2007年農業部《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及2019年海南省《水產養殖尾水排放標準》,分別定義了“養殖水”及“尾水”,且未將其定義為污水、廢水。即使認為案涉魚塘超標排放,構成違法,亦應當適用“超標排放”的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而不應適用“以逃避監管方式偷排”進行處罰。
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辯稱,案涉處罰決定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王某存在私設暗管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且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超過國家強制性標準,構成故意逃避監管。
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表示,案涉處罰決定適用法律正確。王某的魚塘排放的養殖“尾水”屬于水污染物。任何單位和個人如實施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無須以是否需要申請排污許可為前提。未取得排污許可與私設暗管屬于不同的違法行為,王某是否需要取得排污許可,與本案無直接關系。
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認為,案涉處罰決定內容適當,王某不存在可以免予處罰的情形。
海南高院圍繞案涉處罰決定認定王某違法的證據是否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以及程序是否合法進行了辨法析理。
關于案涉處罰決定認定王某違法的證據是否確鑿的問題?!端廴痉乐畏ā返?9條規定:“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以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暫行辦法》第5條第2款明確:“暗管是指通過隱蔽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的目的設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臨時排污管道?!睂φ丈鲜鲆幎?,案涉魚塘未設置污染防治設施,也未設置合規的排污口。案涉魚塘系通過私設暗管向外環境排放養殖“尾水”,故案涉處罰決定認定王某私設暗管,證據確鑿。
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第102條的規定,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本案中,案涉魚塘向外環境排放的養殖“尾水”系生產排放水,屬于污水;經中成檢測公司檢測,檢出懸浮物、硫化物、氨氮、磷酸鹽等物質,且其中的磷酸鹽含量超標,故案涉處罰決定認定王某排放水污染物,證據確鑿。
本案中,王某作為市場主體從事水產養殖,應當遵守法律規定,履行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發生的義務。不能以其排放養殖“尾水”的行為是否需要取得行政許可,作為認定該行為是否構成違法的標準。王某以“淡水養殖池塘設置排放口以及養殖‘尾水’的排放無須行政審批,其行為不屬于利用私設暗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行為,養殖‘尾水’不屬于污水或廢水”等為由,主張其排放養殖“尾水”的行為不構成違法行為,其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案涉處罰決定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的問題?!端廴痉乐畏ā返?02條第1項對“水污染”作出了解釋,《環境保護法》第42條亦明確要求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水。上述法條均未將水產品養殖產生的污水排除在外,故案涉魚塘排放的養殖“尾水”屬于“水污染”的范圍。王某的魚塘排放的養殖“尾水”,經中成檢測公司檢測出磷酸鹽超標,進一步證明了案涉污水屬于“水污染”。
《水污染防治法》第39條明確,我國從法律上約束和杜絕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環保部門同意,通過隱蔽的方式規避監管而排污。
本案中,王某在其魚塘內設置管道,該管道通過養殖場地下與養殖場外界環境直接連通,在水位升至一定高度時,魚塘內的養殖“尾水”就會從該管道向外溢出。由于案涉養殖場并未依法設置專門的排水管道,王某私設的管道未經沉淀池沉淀便直接向外環境排放養殖“尾水”,據此可以認定王某私設暗管排污的行為客觀存在,違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第39條之規定,屬于以私設暗管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關于程序是否合法的問題。海南高院經審理認為,文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作出案涉處罰決定前,依法進行了現場檢查勘驗、現場調查、法制審核、內部集體討論、處罰前告知、組織聽證等程序,聽取了王某的陳述和申辯意見,程序合法。
2024年2月1日,海南高院對外公布本案二審判決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