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2日,美國國防部發布《2024年北極戰略》(2024 Arctic Strategy),這是自2019年以來美國國防部對北極戰略的首次更新。該戰略文件長達18頁,包括執行摘要、美國在北極的防衛利益、戰略環境、應對新挑戰的防衛途徑和結論五個部分,闡述了新形勢下美國國防部的北極戰略。戰略聲明美國是一個北極國家,北極地區對保衛家園、保護美國國家主權和美國的國防條約承諾至關重要。
《2024年北極戰略》出臺的背景主要是北極生態和地緣環境的改變。美國國防部稱,到2030年,北極可能迎來第一個幾乎無冰的夏天。海冰融化為開辟新的航道和獲得更多海底自然資源提供了可能性。氣候變化的影響不斷加劇,使北極地區更加容易進入,因而成為國家戰略競爭的重要場所。美國國防部認為,這一變化要求美國采取強有力且適應性強的方法,來維護其利益并維持該地區的穩定。戰略文件指出,北極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國防部的首要目標是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包括那些以北極為家的人。
重大地緣政治發展也是推動新北極戰略形成的緣由。戰略文件稱,中國和俄羅斯在北極的活動,以及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日益增長的合作,預示著一個新的、更動態的北極安全環境,美國國防部需要通過深化與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來加強該地區安全。
《2024年北極戰略》與美國《2022年國家安全戰略》(NSS)、《2022年國家防御戰略》(NDS)和《2022年北極地區國家戰略》(NSAR)相承接,并貫徹了2023年美國國防部國土防御政策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集中在三個領域:一是加強建立綜合威懾和有效管理在北極地區利益風險的能力;二是與盟友、合作伙伴和主要利益相關者建立密切合作關系;三是定期在北極地區進行訓練,開展對于維護威懾力和國土防御至關重要的常規行動,體現實質存在。
《2024年北極戰略》還明確指出,美國國防部將通過提高領域意識、在北極地區實施針對性部署來增強其北極能力。
該戰略在實現思路上強調“監測和響應”方法,監測涉及與其他部門、機構、盟友和合作伙伴協同進行強有力的情報收集,包括監控對手的活動以及作戰環境的物理變化,以提供早期跡象和預警來管理風險。響應指的是如果安全環境發生變化,國防部將能夠在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在全球部署聯合部隊,確保北極地區繼續成為一個“和平、穩定、繁榮和合作”的地區。
該戰略表示將通過訓練和行動繼續在北極展示存在,即通過展現作戰能力、快速應對北極和全球其他地區威脅的能力來增強威懾力。具體包括特定軍種及聯合、跨部門演習,聯合部隊與盟友一起繼續在該地區開展日常行動,各軍種定期對具備北極作戰能力的部隊進行單獨和集體的寒冷天氣作戰技能培訓,在日益便利的北極水道維護航行權利和自由。
美國負責北極和全球復原力事務的副助理部長、《2024年北極戰略》首席代表艾麗斯·弗格森將該戰略描述為“行動導向”,稱新的北極戰略反映了整個國防部的“更大覺醒”。該戰略在結論中強調,隨著北極安全環境的演變,國防部必須隨時準備保護國家利益,確保美國盟友和合作伙伴在這個日益容易進入的地區采取一致行動,使國防部能夠支持整個政府維護北極及其他地區安全與穩定的努力。根據《2024年北極戰略》,美國應該采取的行動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阿拉斯加成為美國北極戰略執行落地的重點與熱點區域。戰略文件強調了阿拉斯加在保護本土免受俄羅斯和中國“威脅”方面發揮的作用,要求國防部保持對阿拉斯加基礎設施的投資,以及實現其他一些目標。艾麗斯·弗格森表示,北極在國土防御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美國在北極地區,尤其是阿拉斯加,部署了大量國防資產,不僅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土,也是為了保護阿拉斯加免受其他地方的“侵擾”。戰略文件在強調國際合作的同時,闡釋了阿拉斯加州內部與州政府、地方政府、社區、部落政府和其他土著群體應加強合作。
其次,尋求在軍事技術領域取得突破。為了在北極地區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在技術層面,戰略文件強調了全領域感知和導彈預警、通信和數據架構、北極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感知、建模和預測、基礎設施、寒冷天氣設備和機動性這幾個關鍵領域的重要性。

美國國防部概述了一項新的舉措,其中包括多管齊下的辦法:投資更多破冰船、訓練北極部隊、投資地區基地以及為執行北極任務研發先進技術,如飛機和通信基礎設施。戰略文件要求五角大樓評估“改進地面傳感器以補充和增強北美防空司令部現有能力”的方案。官員們被指示繼續研究具有更大極地覆蓋范圍的新型天基導彈預警和觀測系統的方案,其中包括對北美防空司令部指揮下的雷達和傳感器網絡進行現代化改造,并投資衛星以覆蓋北極地區。五角大樓還計劃投資于北極專用的載人飛機和無人機,以及寒冷天氣設備和技術,以使部隊能夠在零下10攝氏度的氣溫下部署。戰略文件稱,將繼續對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飛機系統進行投資,以實現空中和海上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敦促國防部“對未來可在北極作戰的無人平臺的需求進行分析”。
第三,進一步強化與盟友的合作。戰略文件認為,作為綜合威懾的一部分,盟友和合作伙伴是重心。為增強美國的領域意識和北極能力,將進一步推動與盟友、合作伙伴和主要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以加強建立綜合威懾的能力,并有效管理美國在北極地區利益的風險。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北約、北極論壇和機構、特種作戰部隊、總體部隊、原住民與阿拉斯加土著部落和社區、聯邦機構間伙伴關系,以及提升北極能力、開展北極研究的機構。
由于衛星覆蓋范圍有限,北極地區的通信長期以來對軍事行動構成挑戰,因而戰略文件呼吁出臺軍事和商業解決方案,改善戰術和戰略文件通信,強調需要與北約盟國和合作伙伴達成協議,加強該地區的衛星覆蓋范圍。該戰略稱將定期舉行聯合演習,以積累專業知識,還將采取諸如“支持北約在冰島的空中警務任務,為美國及其盟友、伙伴在北極地區的飛機提供空運和加油能力”等行動。
在實踐推進中,7月12日,美國、芬蘭和加拿大宣布將達成一個三邊破冰船合作協議,該協議涉及加強信息交流、勞動力發展合作以及鼓勵盟友購買上述三國造船廠建造的破冰船,旨在利用投資并實現規模經濟,降低進入極地的成本。該協議的目標是向美國海岸警衛隊提供一支破冰船隊,擴大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
戰略文件將中俄作為假想敵,進一步強化了北極地區地緣對抗色彩。戰略文件指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擁有的領土面積最大,并在北極擁有最發達的軍事存在,包括重要的戰略核能力,例如潛射彈道導彈部隊。俄羅斯還構成“核、常規和特種作戰威脅”,并“尋求在北極地區對美國及其盟友進行低級別的破壞穩定活動,包括通過干擾全球定位系統和以不專業的方式、不符合國際法和慣例的軍事飛行”。
戰略文件宣稱,“盡管中國不是北極國家,但它正試圖利用北極地區不斷變化的形勢來尋求更大的影響力和進入權,并在地區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另外,戰略文件還稱,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不斷加強,兩國聯合海軍演習和簽署海上執法協議可能會增強中國在北極和北海航線的存在,對美國及其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構成了挑戰。
實際上,《2024年北極戰略》是美軍進軍北極的軍事行動路線圖,意在把美軍一體化威懾的防務理念推向北極地區,將北極地區打造成美國的“北后院”。該戰略反映出美國正在提前謀劃加強軍事控制北極航道的能力,企圖將北極打造成向亞太投送軍事力量的北翼基地和跳板,對其他國家形成絕對軍事優勢和先發制人的威懾能力。戰略文件的出臺,將進一步強化美國在北極的軍事存在,激化北極軍事化氛圍。
在該戰略指導下,美軍會進一步強化北極地區的監控能力和情報搜集能力,為后續海空力量以及地面作戰部隊采取軍事行動鋪路搭橋。此外,美軍的進攻性作戰力量,如戰略轟炸機、戰斗機,包括航母戰斗群,也將更多地進入北極。
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政府對北極的關注和投入與日俱增。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北極的經濟、軍事與戰略價值日益凸顯。近年來,緊隨美國的步伐,不少環北極國家甚至域外國家紛紛將目光瞄向該區域,加拿大、英國和法國也先后出臺了各自的北極軍事戰略。美國國防部發布野心勃勃的北極戰略,在北極地區持續加強軍事存在和資源投入,將給北極地區秩序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加劇北極地區的軍事博弈態勢。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