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德國東部兩州議會選舉落下帷幕,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與左翼黨2.0——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簡稱莎拉聯盟)的亮眼表現表明,一場政黨極化“大戲”正在德國東部如火如荼地上演著。德國東部反建制民粹主義政黨的逆襲對傳統主流政黨形成左右夾擊之勢,逐漸向德國西部與歐盟其他成員國蔓延,未來將對德國與歐洲政治格局持續發起猛烈攻勢。
德國東部圖林根州議會選舉結果顯示,極右翼政黨選擇黨一躍成為第一大黨,贏得了32.8%的選票,比第二名基民盟(23.6%)多了9.2%;在同樣位于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州,選擇黨得票率高達30.6%,略低于位居第一的基民盟(31.9%)。在兩州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的還有今年初新成立的左翼保守政黨——莎拉聯盟,該聯盟在圖林根州和薩克森州分別贏得15.8%和11.8%的選票,首次參選便成為兩州第三大力量。德國民粹主義政黨發展勢頭迅猛早已有跡可循,在約三個月前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選擇黨的得票率為15.9%,創歷史新高,莎拉聯盟則首次參選就一舉拿下6.2%的選票。
民粹主義政黨的強勢崛起直接增加了主流政黨的組閣難度。在圖林根州,選票位列第二的基民盟深陷困境,它即便與莎拉聯盟和社民黨聯合亦不足以獲得多數席位,如要組成多數政府,基民盟需打破禁忌,同時和莎拉聯盟與左翼黨聯合。對此,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基民盟前秘書長查亞呼吁廢除針對左翼黨的“不兼容決議”,為與左翼黨合作“開綠燈”。同樣受“不兼容決議”約束的還有選擇黨,不過,鑒于其在州議會中已獲得三分之一以上的席位,它可通過使用“阻止少數派”權力,阻止需達三分之二多數的決定。這意味著,即便選擇黨不在圖林根州執政,它也可以影響憲法修正案、選舉憲法法官或州審計法院院長等重大決策,對執政黨形成掣肘。
在薩克森州,組建多數政府的難度也不小。在左、右翼政黨的聯合夾擊下,基民盟、社民黨和綠黨的選票相加也才44.3%,低于選擇黨、莎拉聯盟和左翼黨的總得票率46.9%,可見該州政黨格局已跌入碎片化困境。為組建多數政府,該州需要一個三黨聯盟,其中還要包括莎拉聯盟。也就是說,主流政黨必須與擁有完全不同政治理念的政黨接觸,才能以某種方式建立“民主堡壘”。雖然基民盟仍是薩克森州議會中的最強力量,但與其早期能夠獨立執掌州政府的實力已相去甚遠。
同樣位于德國東部的勃蘭登堡州,自德國統一后、勃蘭登堡州重建以來,社民黨一直是該州議會的第一大黨,但近年來已遭到極右翼政黨的極大侵蝕。9月中下旬勃蘭登堡州議會也將舉行選舉,主流政黨大獲全勝的概率可能很低。
鑒于“交通燈”政府在兩州得票率不佳,聯邦政府的合法性與民主性飽受質疑,這很可能進一步加大政府內部分歧,削弱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華爾街日報》德國分社社長貝努瓦表示,歐洲反建制民粹主義的興起不僅與移民、經濟和安全有關,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選民對政府克服這些危機正在失去信任。民眾轉向民粹主義政黨,以懲罰建制派政黨,主流政黨組閣更加困難,議會日益分裂,這反過來會使政府更加優柔寡斷,民眾更加不信任政府。
8月23日,一名本應在兩年前被驅逐出境的敘利亞尋求庇護者在德國西部索林根市發動襲擊,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傷。襲擊事件發生后,朔爾茨政府宣布加強打擊非法移民和恐怖主義力度,收緊刀具管控。反對黨基民盟主席默茨指責“交通燈”政府的難民政策“天真”,呼吁停止接收來自敘利亞和阿富汗的難民,社民黨秘書長庫納特反駁道,默茨關于全面禁止接收難民的呼吁違反了《基本法》。大多數民眾對建制派關于庇護政策的爭論已失去興趣,對政府失去信心。“交通燈”政府的經濟和氣候政策同樣飽受詬病,被指在當前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仍“固守”氣候目標。佛爾沙研究中心8月就民眾對德國政黨信任度的調查顯示,20%的受訪者表示基民盟和基社盟最有能力解決德國當前最重要的政治問題,54%的受訪者則認為沒有哪個政黨能夠解決德國當前的問題。
與此同時,民粹主義政黨借助極強的動員能力與靈活的議題設置,積極尋求去極化與主流化。選擇黨在移民問題上與極端暴力和種族主義保持距離。圖林根州多數民眾支持選擇黨并非只是為了抗議,還因為他們認同選擇黨主張的移民與安全政策,而且選擇黨還給選民做出民主政策承諾,即恢復民眾被政治精英奪走的民主權利。同時,選擇黨還竭力與右翼極端組織和極端分子劃清界限,在其官網上明確列出了“不兼容名單”,旨在與極右翼組織和個人撇清關系。今年1月,選擇黨黨首魏德爾私人顧問哈特維格被曝出參加有黨外極右翼分子參與討論強制遣返移民的秘密會議后,魏德爾決定與其分道揚鑣。
從傳統左翼黨中剝離出來的莎拉聯盟是左翼民粹主義去極化的重要表現。盡管莎拉聯盟將自身定位為左翼保守主義政黨,但其政策理念十分靈活,超越了左、右之分。從社會經濟維度看,莎拉聯盟保有傳統的左翼思想,主張對財富征稅,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與反對北約;從社會文化維度看,該聯盟的理念又偏向右翼,與德國左翼黨主張開放和包容的難民政策不同,莎拉聯盟的立場更接近基民盟,呼吁實行更加嚴格的移民政策。處于中間派邊緣的莎拉聯盟,可同時吸引經濟上左翼和文化上保守的選民。
目前,德國主流政黨尚可通過“防火墻”制度將選擇黨排除在聯合政府之外,不過,主流黨派與右翼民粹主義間的界限正變得模糊。如今,德國民粹主義政黨發展勢頭強勁,無衰落跡象,它們有關停止軍援烏克蘭、反對制裁俄羅斯、反對歐洲一體化、反對北約等理念或許會徹底顛覆建制派政黨的系列主張。
德國東部政壇“劇變”在歐洲引起了不小震動。面對烏克蘭危機、經濟疲軟、難民危機和歐洲議會右傾,歐洲亟需一個強大的德國來發揮穩定作用,但德國東部民粹主義勢力卻給國內政局帶來動蕩。德國東部兩州的選舉結果雖不會決定歐洲政治,但會強化民粹主義思潮在歐洲蔓延的趨勢。選擇黨與莎拉聯盟的強勁表現同時向歐洲發出信號:民眾軍援烏克蘭的意愿正在減弱,以及希望收緊難民政策并加強對移民管控。歐盟未來的決策也必將受此思潮影響。
(作者為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