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提出的“大連環畫”觀念,以及八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覽”的成功舉辦,使得架上連環畫從傳統的“小人書”走進了美術館殿堂,成為與純繪畫一樣具備觀賞性與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架上連環畫具有表現主題的鮮明性、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繪畫與文學的融合性、敘事圖像的連續性、材料語言的綜合性、作品主題的美育性等藝術特征。與傳統的“小人書”相比,架上連環畫更具觀賞性與閱讀的快捷性,可以說架上連環畫的創作實踐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其對弘揚時代精神、促進社會美育建設、豐富當代美術多元化發展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 鍵 詞] 架上連環畫;藝術特征;時代意義
近十余年來,在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中,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架上連環畫作品,這些作品從表現形式到傳播手段都有了新的突破,拓展了連環畫藝術發展的新思路與新方法。畫家們運用豐富的藝術語言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使中國連環畫在表現形態及理論構建上有了長足發展。架上連環畫是對傳統連環畫藝術語言、表現形式的傳承與創新,是對“大連環畫”觀念的重要實踐與探索,其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特征,而且深刻反映了社會變遷與時代精神。本文基于架上連環畫發展的時代背景,深入分析架上連環畫的藝術特征,進而揭示其發展的時代意義。
一、架上連環畫的時代背景
連環畫又稱“小人書”,是一種圖文并茂的大眾通俗藝術讀物,其在中國現代美術發展過程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連環畫經歷了從繁榮到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的發展歷程。進入21世紀,隨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中國美術家協會提出“大連環畫”觀念,并舉辦多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專題展,為連環畫藝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連環畫的源起
連環畫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其主要特征是通過一系列連貫的畫面來逐步展開故事情節,并借此傳達主題思想與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谶@一獨特的敘事手法,筆者認為,原始社會時期描繪人類狩獵、放牧、舞蹈、戰爭的壁畫,新石器時期繪制的具備連續性、延展性特點的彩陶紋樣,戰國時期記載戰事、勞作的銅器畫和帛畫,秦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以及北魏時期的敦煌壁畫等具有以圖敘事特征的作品,從廣義上講,均可視為早期的“連環畫”。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均采用多場景連續并置的構圖方式,畫面具有強烈的敘事性與故事感,可以看作“連環畫”的精品。宋朝后期的印刷術得到廣泛普及與應用,明清時期的小說與戲曲也迎來了繁榮發展,并將其配以生動的插圖與版畫,使“連環畫”圖文并茂的藝術表現形式逐漸趨于成熟。
(二)連環畫的繁榮與淡出
20世紀20年代,上海世界書局推出了《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作品的圖畫書,這些作品首次被正式命名為“連環圖畫”,體現了當時圖書出版業在傳播傳統文化與藝術形式上的創新與探索。50年代后,連環畫成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弘揚“真、善、美”的重要藝術載體,《連環畫報》的創刊,更是極大地推動了連環畫藝術的發展與普及。這一時期涌現了許多連環畫名家,如徐燕孫、王叔暉、劉繼卣、賀友直、戴敦邦等,他們通過生動的線條、豐富的色彩、鮮明的形象、連貫的情節,將歷史事件、英雄人物、現實生活,以及國家方針政策等巧妙地融入連環畫創作之中,這些作品貼近民生,寓教于樂,激發了廣大讀者的共鳴與喜愛,形成了連環畫創作的藝術高峰。90年代后,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連環畫面臨著創作者群體的分流,以及影視劇的沖擊、國外漫畫的引進等諸多挑戰,連環畫開始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三)“架上連環畫”概念的提出
針對連環畫藝術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現狀,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適時地提出了“大連環畫”的觀念,為連環畫藝術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大連環畫”觀念的影響下,架上連環畫迅猛發展。架上連環畫不僅繼承了傳統連環畫的敘事魅力與文學底蘊,而且在表現主題、故事情節、形式語言、傳播方式、展示方式等方面尋求突破。架上連環畫巧妙地融合了文學性與繪畫性,通過細膩的畫面、鮮明的主題與連貫的情節,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并引發了他們的共鳴與思考。近年來,架上連環畫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在國內美術館、博物館紛紛展出,吸引了眾多藝術家與連環畫愛好者的關注與參與,為連環畫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開辟出了更為廣闊的道路。
二、架上連環畫的藝術特征
架上連環畫從傳統的“小人書”,到如今以更大的尺幅、精簡的數量走進美術館殿堂,展現出繪畫與文學的融合性、敘事圖像的連續性、材料語言的綜合性,以及作品主題的美育性,使作品具有豐富的觀賞性與閱讀的快捷性,從而構建了更具當代性藝術特征的連環畫發展新格局。
(一)繪畫與文學的融合性
架上連環畫融合了繪畫與文學,通過色彩、線條、構圖等繪畫語言,結合簡潔的文字敘述,能夠塑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與故事情節。在架上連環畫創作中,畫家們運用生動的線條使畫面充滿了活力,運用豐富的色彩營造視覺氛圍,運用巧妙的構圖強化視覺沖擊力,運用簡潔的文字講述扣人心弦的故事。例如,李晨的作品《鐵人王進喜》,通過素描的藝術形式生動地表現出場景氛圍與人物情感,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作品采用超寬幅的構圖,給觀眾帶來了開闊、震撼的視覺沖擊,并配以富有故事性的文字表述,加強了與觀眾之間的情感溝通,激發出對“鐵人精神”的無限敬仰。架上連環畫具有繪畫的藝術性與審美性,以及深厚的文學內涵,是繪畫性與文學性相互融合的典范,能為觀眾帶來豐富的視覺震撼與深刻的心靈觸動。
(二)敘事圖像的連續性
架上連環畫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巧妙地通過一系列緊密相連、層層遞進的圖像序列,構建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每一幅圖像、每一個畫面都是作者精心雕琢的藝術品,在視覺呈現上具有嚴謹的連貫性與邏輯性。例如,沈堯伊的代表作《一個紅薯——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這件作品由八幅精心設計的畫面組成,作者運用統一而富有變化的色彩搭配與構圖手法,營造出畫面的視覺連續感,使得觀眾在欣賞時能夠感受到畫面之間的統一性。同時,作者根據表現需求與核心內容,對情節進行了精練概括,對人物形象進行了提煉取舍,生動再現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形成過程,畫面間洋溢著濃厚的時代氣息與革命情懷。架上連環畫運用連續性圖像構建故事情節的藝術特征,不僅增強了作品畫面的藝術表現力,而且提高了故事內容的可讀性與理解性。
(三)材料語言的綜合性
架上連環畫的材料語言具有開放性、包容性與綜合性的藝術特征。畫家運用中國畫、油畫、水彩畫、版畫、雕刻、攝影、數字繪畫等不同的藝術語言,以及不同材料的運用與整合,大膽嘗試架上連環畫的材料語言的綜合性。例如,曹丹在創作《中國力量》時,注重造型的純粹性與材料的觸感,他運用近似于水墨、水彩畫的表現形式與版畫的材料語言,構建出強烈的畫面氛圍與堅實、飽滿、概括的人物造型,展現出建筑工人勤勞勇敢、自信豁達的精神狀態,整個畫面充滿著強烈的視覺張力。又如,海曉龍在創作連環畫時,注重畫面的主題性、繪畫性與媒介材料的綜合運用,他與張引合作的《紅色娘子軍》,運用水性綜合材料的藝術表達,使作品呈現出豐富的肌理效果與強烈的歷史感,生動再現了紅色娘子軍的英勇形象與偉大革命精神。畫家們源自不同的知識結構,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表現技法,突顯了架上連環畫的綜合材料特征,為連環畫藝術帶來了新的生命活力。
(四)作品主題的美育性
架上連環畫為弘揚民族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實現人文關懷等注入了新的力量,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藝術形態。在近幾年的國家級美術展覽中,架上連環畫作品緊緊圍繞弘揚“真善美”的主題進行創作,題材涵蓋歷史、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將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英雄人物、優秀的傳統美德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程等,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出來,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謳歌真善美,彰顯民族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畫家索炎在連環畫《國徽》的創作中,運用素描的藝術形式,以寫實的表現手法,以全景式及局部特寫交相呼應的構成方式,將國徽設計制作背后的艱辛歷程與感人故事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作品不僅深刻地挖掘并展現了國徽所承載的民族精神與文化底蘊,更有效地引導并激發了觀眾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成為一部跨越時空、觸動心靈的視覺圖像。架上連環畫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光輝的革命歷史,傳播正能量,服務人民大眾,浸潤著觀眾的心靈,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整體美育水平的提升。
三、架上連環畫發展的時代意義
架上連環畫將個體的藝術創作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于方寸之間,?成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弘揚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架上連環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面貌,踐行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連環畫家匠心獨運的筆觸下,從古代神話的奇幻想象到歷史人物的英雄傳記,從民俗風情的細膩描繪再到時代楷模的頌揚謳歌,架上連環畫賦予悠久的歷史文化新的生機。架上連環畫不僅傳承了傳統連環畫的藝術精髓,而且融入了現代審美元素,以新穎的藝術形式重新講述經典,使優秀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煥發新的活力,可以說是在藝術創作中踐行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架上連環畫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深了年輕一代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傳統與現代的橋梁,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二)弘揚民族精神與促進社會美育建設
架上連環畫承載著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對促進社會美育具有重要意義。架上連環畫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與連貫的敘事方式,頌揚民族精神,緊跟時代步伐,謳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近十余年來,在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中,架上連環畫將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英雄壯舉、優秀的傳統美德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不僅豐富了觀眾的精神世界,更激發著他們的愛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并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整體美育建設。同時,架上連環畫通過講述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寓教于樂,引導觀眾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促進了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與弘揚。
(三)豐富與促進當代美術的多元化發展
架上連環畫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與深厚的文化內涵,為連環畫藝術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中國當代美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架上連環畫在媒介材料與藝術形式上具有開放性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畫家運用不同畫種、不同材料、不同技術創作連環畫,使連環畫的形式語言更加豐富多樣,從而呈現出多元化的藝術面貌,促進了傳統藝術形式的現代化轉型。架上連環畫融入了現代審美觀念,通過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與碰撞,吸收了更多的創作思路與表現手法,拓寬了架上繪畫的表現領域,推動了不同藝術領域間的交流與互動。近年來,中國美協連環畫藝委會與美術高校聯動教學、培訓、創作、組織活動等,通過針對性的指導和系統性的培養,深度挖掘與鼓勵青年畫家從自身生活經歷中汲取靈感,創作出更多貼近藝術本質、更符合時代審美的優秀連環畫作品,進一步推動了連環畫藝術的傳承與中國當代美術的多元化發展。
四、結束語
架上連環畫在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融合多種藝術形式與材料媒介,積極探索與實踐多樣的表現方法,以鮮明的當代性藝術特征,開辟出連環畫發展的新道路。在當代社會的文化語境與審美觀念下,架上連環畫展現了畫家對藝術語言邊界的深入探索,推動了時代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為連環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對架上連環畫藝術特征及其時代意義的深入研究,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架上連環畫的審美價值與文化內涵,并從中汲取創作靈感與精神啟示,為連環畫藝術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沈堯伊. 中國當代名畫家“架上連環畫邀請展”聯想[J].美術,2010(8):17-23.
[2]張亞萌. 開啟連環畫的新征程與新篇章[N]. 中國藝術報,2024-04-24(006).
[3]李晨. 博觀約取 厚積薄發:評第七屆全國架上連環畫展[J].美術,2022(5):31-33.
[4]馮智軍,施曉琴. 今天我們怎么看連環畫[N]. 中國文化報,2016-07-17(001).
[5]曹丹.從社會性自我視角理解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J].美術觀察,2023(1):28-29.
[6]王爾義. “架上連環畫”的轉型與跨界:10年中國連環畫發展研究[J].美術,2022(5):88-93.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