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對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作出了系統部署。全面落實全會要求,省人社廳將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戰略目標,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為主題主線,加快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提供持久動力。
更好統籌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促進人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高效匹配。一是精準了解市場需求。緊貼我省“51020”產業集群急需職業工種開展就業崗位調查,緊貼國家發布的新職業序列研判我省的市場需求,緊貼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機遇和沿海產業加速轉移契機挖掘崗位,持續開展全省人力資源市場景氣指數監測,跟蹤研究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就業的影響。二是優化人力資源供給。聚焦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用”為導向推進新時代工匠體系建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深入開展“技能強企”行動,鼓勵龍頭企業牽頭,與行業重點企業、技工院校深度合作,貼近生產實際重構課程、編制教材、開展培訓,構建產訓評一體的企業技能生態鏈。三是暢通人才立體成長通道。深入實施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面行動,從規上企業入手做實“新八級工”制度。打通技能人才與工程師、科研人員等專技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引導企業使用技能人才薪酬指引,發揮技能大賽評比、湖北工匠表彰的引領作用。四是促進人力資源供需匹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力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搭建光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人力資源服務供需對接平臺,加強政府、高校、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四方信息溝通和共享,促進人力資源更加精準匹配。
更好統籌風險防范和動力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相得益彰。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數字賦能為手段,打通發展中的卡點、堵點、難點,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一是全面深化人社制度改革。樹牢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經濟思維、供應鏈思維,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等各項改革任務,推進人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加快建設數智人社。深入實施數字人社建設行動,加快建成一體化信息平臺,推進數據共享應用,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勞動監察,對社保關鍵業務環節和高風險業務進行智能化監控,在更多民生服務領域實現社保卡“一卡通”。三是大力弘揚“鐵腳板”精神。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推進資源、服務、平臺下沉,持續推進“人社惠民政策進萬家”“社保服務進萬家”等活動。
更好統籌經濟工作和民生工作,推動改善民生和經濟發展互促共進、良性循環。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積極作為,持續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一是以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積極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厚植良好的就業生態,通過實施“才聚荊楚”工程積蓄發展動能,通過扶持創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通過勞務品牌推進鄉村振興,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二是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以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切入點,加強與教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銜接,圍繞創新培養、選拔、評價、激勵人才,開展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健全博士后資助體系,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離崗、掛職創新創業,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三是以服務“雙集中”發展助力新型城鎮化。完善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深入開展社保高質量擴面專項行動,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推動人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實現就業、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