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并提出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等重大戰略舉措,為高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賦予了重大使命。
高校必須進一步強化黨對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高質量發展,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高校落地見效。這就要求高校黨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握好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認真落實教育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各項任務。通過加強黨的建設,凝聚廣大師生的共識和力量,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實現高校的發展目標共同努力。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使黨組織成為高校改革發展的堅強堡壘。
高校要努力造就更多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卓越人才。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速學科專業的調整優化與交叉融合,促進科教協同育人,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將愛黨愛國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高校不僅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和創新精神,著力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這就需要高校教師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校要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堅持“四個面向”,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系統推進科研評價機制改革,引導科研人員潛心鉆研、勇攀科研高峰。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建好用好科研和科技服務平臺,推動產出更多高層次、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科研條件,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支撐。
高校要為自身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進一步樹牢改革思維、堅定改革意志、提升改革本領,堅持系統集成,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深化“院辦校”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資源配置改革,系統推動內部治理體系變革提質,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理順體制機制,激發辦學活力,增強發展動力。通過改革,打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和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科學的管理體制,為高校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可以探索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高校要推動形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生態。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維護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加強安全風險研判,構建協同聯動的安全工作體系,及時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筑牢校園安全防線。安全是高校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涉及到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校園的穩定和諧。高校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同時,要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對校園網絡、實驗室、宿舍等重點區域的安全監管,確保校園安全無虞。
(作者單位:湖北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