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楓橋經驗”,源于浙江諸暨楓橋干部群眾的豐富實踐和偉大創造,在“楓橋經驗”的敘事里,調解先行是“歷史的選擇”。近年來,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鄂州中院)大力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立足結對包保的桂花園社區實際,以建設“矛調小屋”這一小切口,推動社會治理大作為。“矛調小屋”項目被鄂州市委直屬機關工委命名為2023年度市直機關“共同締造”項目。
建好矛調陣地
鄂州中院堅持以黨建引領為龍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共同締造美好幸福桂花園為目標,在桂花園社區打造了集辦公室、會客室、調解室于一體的“矛調小屋”,實現需求受理、現場調解、法律宣傳全覆蓋,讓轄區居民在舒適溫馨的調解環境中享受專業法律服務。
在此基礎上,探索形成了“3快3一”的調解模式,即快速受理、快速提出解決方案、快速調處;第一時間督促服務對象履行協議、第一時間回訪當事人、最終實現鄰里“一家親”。牽頭組建調解志愿隊伍,由黨員法官和社區干部、業委會主任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組建的“一心為鄰”志愿服務隊,及時將矛盾糾紛就地化解、源頭化解,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有效破解了矛盾糾紛化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2023年以來,鄂州中院在“矛調小屋”組織現場調解16次,成功化解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房屋租賃等各類糾紛37件,為300余名群眾提供法律咨詢,讓老百姓的矛盾糾紛有了“去處”。
延伸司法職能
在“矛調小屋”項目中,鄂州中院牢牢把握“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創新實踐“法院+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模式,通過組織黨員法官走出法庭,走進社區、走進網格、走進居民,充分發揮了黨員干警的先鋒模范作用,激活了“法院+社區”治理新活力。
堅持以矛調小屋為陣地,通過法律咨詢、普法宣講、模擬法庭、小板凳法治故事會等形式為社區居民提供“零距離”司法服務,面對面了解群眾所需所想,做到“群眾吹哨,法官報到”。結合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送服務、送宣講、送關懷、送學習”活動。
2023年以來,“矛調小屋”先后組織23次社區志愿服務,參與的黨員干警達360余人次,發放法律知識宣傳冊3000余份,舉辦“與法為伴 這個夏天有‘典’不一樣”模擬法庭1場,開展“國家安全”“防范養老詐騙”“弘揚民法精神”“網絡安全”“民法典與生活同行”等專題宣講5場,受眾達1200余人次。
厚植法治底蘊
為在社區大力營造濃厚法治氛圍,擦亮法治底色,鄂州中院提供資金支持6萬元,在矛調小屋外延巷口新建了一條長300米的“法治文化小巷”。
小巷兩側墻面上,有序擺放法治宣傳展板,涂鴉法治漫畫,內容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有組織犯罪法》等法律知識,以及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住房、信訪、鄰里糾紛等各類法治知識,同時植入了家風家訓、法治諺語等,貼近群眾生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法律知識融入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實現法治文化理念的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