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共建互商、空間共享互融、人才共聚互助、資源共用互通”,湖北省金口電排站管理處(以下簡稱“省金口處”)堅持黨建引領,在金水流域積極履行防汛排澇職能,在扎實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中彰顯金口作為。
機制共建互商,凝聚多方力量
省金口處位于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與附近的閘東社區、金水閘社區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有著天然的合作基礎。為了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省金口處秉承“一盤棋”理念,科學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積極凝聚各方力量,探索與社區合作共建的常態化機制。
在合作共建中,省金口處與閘東社區簽署《共同締造公約》,攜手將站區用地精心打造為共享園地,助力構建和諧社區;與金水閘社區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作為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定期了解社區情況,關注居民需求,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此外,省金口處堅持團結治水的思路,加強與地方政府交流溝通,確保泵站平穩運行,全力保障汛期安全。
空間共享互融,打造金口樣板
“共享園地”是一個集辦事平臺、休閑場所、交流空間和文化驛站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由省金口處與閘東社區共同建造,成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金口樣板”。這里既為省金口處職工、社區居民提供一個協商議事、心愿互助、文化宣傳、青少年科普的場所,也為社區志愿者認崗認事提供互動平臺。
社區居民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自發捐獻漁民老物件助建文化驛站,豐富園地文化內涵。省金口處在園地持續開展節水系列宣傳,提供科普咨詢服務,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水和諧環境,還將職工之家羽毛球場打造成為共享體育場所,舉辦羽毛球友誼賽等活動,方便周邊單位和社區羽毛球愛好者鍛煉、交流。
人才共聚互助,同享文化成果
位于金水閘社區的“金水閘歷史變遷陳列館”開館以來,吸引了大量居民前來參觀。省金口處積極參與這一項目建設,貫穿從策劃、設計、施工、籌備開館的所有環節。部分黨員干部及退休老黨員組成工作對接小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專注展館“金水閘抗洪歷史”模塊建設,積極收集影像資料,參與共同決策過程,確保陳列館建設順利推進。
陳列館開館之際,省金口處黨員主動加入志愿者講解員團隊,參與展廳日常接待和維護工作,傳承金水閘文化,發揚抗洪精神,實現文化成果群眾共享。
資源共用互通,為民排憂解難
省金口處始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心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金水閘社區內街道道路常年積水問題,省金口處積極發揮單位資金、物資、人員等資源優勢,對排污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徹底修復道路,有效地解決了長期困擾附近居民的難題,為他們創造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適的出行環境。省金口處還依托水利專業優勢,發起“技術服務為民解憂 共同締造幸福生活”的技術下鄉活動。面對周邊單位和漁民機組運行困難、電氣故障等問題,組織黨員干部和技術骨干趕赴現場,及時解決技術難題,確保農田及時灌溉和漁民正常捕撈,為當地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