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縣委組織部堅持“點”上發力,立足能減則減、能少則少、能精則精,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推動基層治理減負賦能、提質增效。
緊盯為“大車”減負的關鍵點,為基層添動力。減牌子。采取清理一批、精簡一批、整合一批、保留一批的“四個一批”方式,對村(社區)陣地掛牌亂象進行專項清理整治。目前,全縣277個村(社區)已完成掛牌集中清理、整頓和規范工作,共清理各類牌子5462塊,其中標識類豎牌553塊、制度牌3474塊、功能牌1435塊。減事項。縣委組織部聯合縣民政局印發相關管理辦法,實行事項準入審核制度,對村(社區)負責的事項逐項梳理,嚴格落實村級依法履職事項40項、協助辦理事項72項、禁止承擔事項10項3類“三張清單”,進一步厘清村(社區)職責邊界,從縣級層面形成長效工作機制。減考評。堅持以實績為導向,以結果論英雄,更加注重考核的精準度,擬定考核項目清單,考核指標總量較市級減少7個,較上年減少11個、降幅達21%;制定重要權責事項考核清單,對村(社區)考核指標較上年度減少17項,降幅達58%,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
立足為“小馬”賦能的出發點,為基層增活力。強隊伍。嚴把“選人”關,大力選拔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在外能人等優秀人員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今年新增11名頭雁支書,秉持“不換思想就換人”的理念,動態調整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6人,引回能人擔任支書10人,培養儲備村級后備干部1115名,為基層補充新鮮力量。強能力。舉辦“鄉村振興書記論壇”、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座談會、共同締造培訓交流會等活動4期,實現277名村(社區)書記培訓全覆蓋。組織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赴宜都、荊州等地考察學習,不斷提升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強保障。落實好離任村主職享受生活補貼、村集體經濟收入與村(社區)“兩委”干部待遇掛鉤機制,不斷增強基層干部的干事熱情。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村干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或考錄為公務員、事業編制。近年來,選拔7名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村干部中考錄為公務員的有8名、事業編制的有5名。
瞄準為“馬車”提速的落腳點,為基層聚合力。聚黨建之力。深化“村(社區)黨支部+塆組(網格)黨小組+黨員(樓棟)中心戶”組織架構,劃分塆組(網格)1793個,建立塆組(網格)黨組織816個,以黨建賦能“小網格”,撬動基層“大治理”。聚下沉之力。完善縣、鎮、村三級包村聯戶工作機制,制定實施《沙洋縣鄉鎮干部包村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設立基層黨建聯系點68個,選派446名干部開展駐村工作,104名新錄用公務員到村(社區)掛職鍛煉6個月,有效解決基層干部人少事多,村級服務力量不足問題。聚數字之力。依托基層事項準入監管平臺,整合各部門建立和部署在村(社區)的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政務APP及應用系統,開展基層工作事項準入、提交、審核、發布等全方位規范和全流程監管。
(作者單位:沙洋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