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貫徹落實基本培訓要求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現實需要。基本培訓是一項系統工程,著眼點是高質量教育培訓干部、高水平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著力點是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學制、培訓周期等關鍵要素,切實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充分發揮基本培訓的牽引帶動作用,努力培養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執政骨干。
一、精準把握培訓內容,補齊干部素質短板
培訓內容是基本培訓最核心的要素支撐,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強基固本。
(一)突出理論教育,增強干部政治領悟力
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全面系統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培訓,構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體系,確保總體培訓安排中,黨的理論教育課程比重不低于總課時的50%。謀劃推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菜單”,根據干部需求打造一批“標準課”和精品專題課程,提升教育培訓供給與崗位職責需求匹配度。
(二)突出黨性教育,強化干部政治忠誠度
把黨性教育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突出黨章和黨規黨紀學習教育,強化政治忠誠教育,加強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開展理想信念、黨的宗旨、革命傳統教育、“五史”、家庭家教家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黨風廉政教育,依托各地紅色資源打造特色黨性課程,通過各方面的教育錘煉,引導學員樹立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著力完善黨性教育課程體系,變“激動一陣子”為“銘記一輩子”。
(三)加強履職能力培訓,提升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
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結合干部崗位職責需要,分領域分專題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開設新質生產力、防范化解風險、“七種能力”“八大本領”等課程,提高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開展統計、信訪、保密、應急管理、輿情應對等知識學習培訓,以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知識新技能培訓,幫助領導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著力提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本領。
二、靈活創新培訓方式,提高干部培訓質效
進一步突破傳統觀念和技術條件,著力把系統內外的教學資源、組織資源、行業資源都盤活起來,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的培訓方式。
(一)聚焦授課主體“多元化”,建強師資隊伍
授課主體不局限于高校、黨校教師,推動領導、專家、學者上講臺,形成多主體協同、多要素融合的培訓格局。邀請領導干部上講臺,通過理論解讀、案例分析、互動交流,讓干部理解決策背后的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邀請崗位標兵講業務,大力推行學員上講臺,讓優秀學員立足工作實際講授業務知識。邀請基層能人講方法,讓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和基層干部講群眾工作,用講大道以“烹小鮮”的方式,用“聊家常”講清楚“書面語”,增強干部代入感、新鮮感。這些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起到“以上率下、示范帶動”的效應。
(二)聚焦授課載體“多樣化”,用好信息技術
統籌“線上”與“線下”授課相結合,更加注重數字化賦能干部教育培訓。加強“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推進網絡平臺、網絡課程同步建設、同步提升。可采取現場講授和“云端”展示,通過現場提問或者線上提問,增強講授互動。可組織拍攝多門黨的創新理論微課程,展播一批生動鮮活的精品課程,積極搭建線上“指尖課堂”,把宣講陣地延伸至“云上”、拓展到“云端”,讓廣大黨員干部隨時隨地可以聆聽“黨的好聲音”,有效破解工學矛盾突出、黨課內容單一等問題。
(三)聚焦授課模式“多維化”,做到量體裁衣
搞好需求大調研,統籌謀劃講授主題專題,精準參加聽課人員,專業性強的講座采取分系統分領域組織參加,不搞“一刀切”“一鍋燴”。采取“專題講授+現場互動”相結合,將課堂從會場延伸至工作和項目現場,通過專家學者對經典案例和實際問題進行講解,增強干部帶入感和體驗度。辦好專題輔導班,分領域、分層次精準調研對象,整合多方培訓力量,舉辦“短平快”“小而精”的專題輔導班,加大案例式教學、結構化研討等新方式在培訓中運用比重。探索省內市州黨校開展互換教學,進一步完善“黨校+基層”的理論共學模式,“黨校+學員”的教學共管模式,“黨校+黨校”的干部共培模式,“黨校+分校”的陣地共建模式,“黨校+高校”的師資共享模式。
(四)聚焦實踐歷練的“多面化”,練就過硬本領
注重一線上淬煉干部,將信訪維穩、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項目等一線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練兵場,推動領導干部在重點工作、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建立領導干部蹲點調研工作辦法,靈活設定“調研月”,將調研與工作問題解決、重點課題研究相結合,從“上邊”機關走向群眾“身邊”,變“坐診問疾”為“出診開方”,體現履職擔當作為。對標發達地區分類建庫,根據單位推薦、主動揭榜,綜合考慮專業匹配、培養潛力,分領域分批次將干部送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學好對標城市和相關職能工作經驗和理念。
三、科學完善培訓機制,鞏固干部學習成果
干部能力提升與學習效果密切相關,要鞏固拓展學習成果,推動形成學習培訓與現實工作有效銜接、理論收獲與實踐經驗良性轉化的培訓格局。
(一)突出從嚴治校理念,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堅持嚴以治校、嚴以治教、嚴以治學,對學員入校、在校、離校實行全過程管理,加強導學、促學、督學。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選派組織員全程跟班,對重點班次由組織部干部直接跟班,結合學員積分制管理,對學員進行全方位考察紀實。優化封閉管理,引導學員養成自我管理、勤奮學習的習慣。堅持學員回訪制度長期化、常態化,采取實地走訪、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學員派出單位及畢業學員進行回訪調研活動。
(二)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堅持增強學習自覺性和嚴抓落實堅定性統一起來,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與評價體系。培訓結束后,對每一名學員進行綜合鑒定,將表現優秀學員向組織部門推薦。督促各部門把理論學習和專業化能力提升工作納入年度責任目標綜合考評內容和黨建述職內容,與年度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建立一套類別清晰、項目科學、指標明確、分值適宜、簡便易操作的效果評估指標體系,以測評的精準助力理論學習和專業化能力提升成效的鞏固。
(三)加強成果提煉歸納,保持學習的持續性
善于運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成果,助力領導干部理論武裝和專業能力提升。探索推行“特色項目資助計劃”,鼓勵各地各部門系統整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和解決問題的做法,比如,打造一批有行業和領域屬性的特色課程,推出一批反映工作實踐、新鮮經驗的特色案例,開發一系列有鮮明主題、亮點紛呈的特色資源,編寫一些結合地方和部門實際的特色教材,對這些“特色成果”,可通過財政拿出一筆專項經費,進行研究資助,用生動實踐促進領導干部理論學習和學用結合的能力。
(作者徐紅萍單位:保康縣委黨校;作者徐小鋒單位:荊門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