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江蘇省教師年度人物;徐州市柳新實驗小學;體育教師;姜秀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D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9-0006-02
3000名學生集體展示呼啦圈操、姿態操、技能操、疊羅漢操……孩子們在教師的指揮下,聚散之間,各類創意十足的動作與造型一一呈現,場面宏大,令人動容。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2018年11月22日上午,第16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現場展示活動中,徐州市泉山區柳新實小體育教師姜秀帶領孩子們的現場展示,深深打動了中國青年報的記者,經過深入采訪,中國青年報2018年11月26日對姜秀的專題報道《一名向中日孩子體質之“差”說“不”的小學教師》。此后,《徐州這些學校為何敢讓單桿重回校園》(2023年)、《讓校園體育擁有更多選項》(2023年)、《賦能孩子幸福人生的“體育密碼”》(2023年)……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報等媒體紛紛推出姜秀的專題報道。
是什么原因讓主流媒體不約而同地將筆觸或鏡頭選擇這位村小教師呢?故事還要從24年前說起。
堅持特色活動24年
這些年來,全國學生體質出現下滑現象,而在柳新實小,這一問題卻得到了良好控制。一組調查數據可以證明,學生肥胖率1.87%,近視率13.19%,學生因病缺課率0.1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數據背后是柳新實小20余年的堅持與創造。從2001年起姜秀帶領全校師生,以創編特色大課間為突破口,利用學生在校的有效時間帶領學生鍛煉。每天的體育課、課間操、課間十分鐘、大課間活動以及延時課時間,姜秀都會親自帶領學生拖操場積水、修補器材,鍛煉身體。
不僅如此,在姜秀帶領下,學校還創編出上百種大課間活動內容,秉承全面課程、全員參與、堅持恪守、常做常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們的身體強壯起來,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呼啦圈操、呼啦圈游戲操、呼啦圈集體舞、技能操、姿態操、疊羅漢、沙包、單杠、跳箱九大課程體系已全面實施,學校體育成為全國示范校。
不畏艱辛的奉獻型教師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從來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工作。累到生病的時候,也只是到醫院匆匆忙忙做完檢查,開些藥品,再返回學校,繼續工作。
為了工作,她有時要在操場上連續講解、示范8個小時,一節課接著一節課,一個班接著一個班,實在撐不住了,就拿著小墊子躺在操場休息幾分鐘,而后繼續接著干。嗓子嘶啞了,腰肌頸椎勞損帶著身體麻木……她全然不顧,擦干眼淚拿起話筒繼續干。
為了學校的榮譽,為了學生能在一次次現場會上有更出色的表現,她常常在學校加班加點到深夜。為了更好地帶動青年教師發展,她不計報酬,做好榜樣,在懷孕期間還帶領他們學習、訓練,現在她指導的老師已有12位獲得省基本功、優秀課大賽一等獎。
疫情時期,她帶領全區體育老師做好學生的體育鍛煉,在網上召開視頻會議,研討學練方法與技能。她還利用課余時間給全市小學生做線上直播,她的沙包課堂讓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勞動教育與美育、智育、體育得到共同發展,深受學生家長喜愛。
讓單杠重返校園
2021年起,她讓在全國銷聲匿跡近30年的單杠、跳箱成功進入柳新鎮小學、幼兒園校園,她自己設計多功能單杠,能移動、能升降、能做專項的單杠動作,還能完成游戲與身體素質練習,更主要的是確保安全穩固、室外耐用,還有顏色的美觀。經歷5次的單杠設計與改進,她自己所在學校現有52副單杠,8副跳箱,全校近3000名學生人人參與,每個學生都能完成5個以上的動作。
這一舉動不僅讓全校學生的體能得到更高的提升,還引起了全國的關注,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她怎么敢讓學生玩單杠,而且是全校學生都玩?她的回答是“請把孩子身體的本能還給孩子,請把孩子的童年還給孩子”。
以體育人、學科融合
在她的體育課堂上,會經常聽到學生的掌聲與加油聲。她讓學生學會用掌聲鼓勵自己,學會用掌聲讓自己堅持,學會用掌聲讓自己變得更加精彩;學會用掌聲送給別人,學會欣賞他人優秀的同時,讓周圍的人因為你變得更加努力,有動力、有活力、有上進心;通過掌聲教育學生懂得感恩,懂得格局……
在她的課間操里,她會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2008年奧運會,她牽頭創編了運動圖案“中國五環”,讓學生銘記國強家安與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運動精神;汶川地震,她帶領學生創編了運動圖案“中國心”,讓學生懂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表述后,他們又創編了運動圖案“中國夢”……
注重學科融合是她教學的一大特色,將運動適時融入美術、音樂、科學等學科,以體育比賽為契機,開展學生的繪畫比賽、手抄報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每學期還會組織一次呼啦圈、單杠融入課堂的教學研討活動,以多樣性的方式呈現教育的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輻射引領全國學校
姜秀不僅關注本校學生的健康成長,還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成果無私地分享給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兄弟學校。
她先后向全省2000多名教師傳授教學方法與經驗,體能操、姿態操在泉山、銅山、云龍、經開四區及直屬學校均已普及,極大豐富了各校的操課內容,更是大幅提升了學生體能。她經常受邀面向全國線上、線下開設體育教學授課與講座,向同行傳授教學方法與經驗,以及自己對教育的那份熱愛和執著。在她的帶動下,她所在鄉鎮的9所小學、9所幼兒園,利用4年的時間,均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精品的校園特色。2021年全鎮學生肥胖率1.87%,近視率13.19%,學生因病缺課率0.17%,均遠遠低于全國同類調查數據。
立德樹人結碩果
付出總有回報。20余年的辛苦耕耘,20余年的堅持不懈,讓她的體育教學碩果累累:呼啦圈操、游戲、舞蹈、姿態操、素質操、疊羅漢操已逾260余種,成為全國體育特色教育的樣板。承辦參與國家、省市區級大型現場會百余場;運動特色小隊在國家、省、市、區級表演100余次。
20余年的拼搏與堅守,也讓她獲得了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優秀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全國大課間推廣專家、全國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護學生健康成長,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一直是她堅守的教育準則。也正是基于學生的健康和幸福,基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讓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恪守,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