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體育教師如何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目標的構建和達成,成為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主要通過學習目標的精準設定和高效達成兩個方面,圍繞學生學會與運用的角度,進行目標的精準設定與高效達成研究,讓新課標落地實施。教師要以目標引領內容,打造高效的課堂,實現目標設定和達成的雙向精準。
關鍵詞:核心素養;學習目標;設定;達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9-0041-04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版)》]確立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育人的價值。面對即將迎來的新課程挑戰,體育教師如何在課程目標下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目標的構建和達成,成為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環節。課程目標的達成體現在學生是否能在課堂中學會和運用,落實到課堂中就是學習目標的分解。通過目標分解設定,用學生的學會和運用來檢驗學習目標的達成。一節課,從備課、上課的各個環節都緊密圍繞著學習目標的設定與達成開展工作。
一、學習目標的精準設定是學生學會與運用的切入點和出發點
教師對教材的把控、對學生學情的定位、對學習目標可操作的設定,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是制定學習目標的依據,更是學生學會與運用的方向。學習目標科學合理的設定尤為重要,要具體、可操作、可檢測,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會與運用。
(一)有效分析教材是設定學習目標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與運用的方向
體育課堂教學是通過教授相應的運動技能,讓學生能夠掌握技能并加以運用,但正因為有技能的教學,很多體育教師簡單地將競技運動的規則、場地、器材、技術等方面的內容,生硬地移植到體育教學中,像運動員訓練一樣進行教學。究其原因,關鍵在于教師沒有抓住備課環節的實效性,沒有制訂出可操作和可達成的具體學習目標,也沒有創設對學生有足夠吸引力的練習手段。教師要善于在備課環節通過分析教材,抓住教材關聯特點,設定較精準的學習目標,實現學生真正學會與運用,體現學習目標的核心作用。下面以三年級《多種方式接力跑及體能練習游戲》一課來說明教材分析對目標精準設定的重要性。
首先分析小學階段整個跑的教材,找到動作主要和共性特點,明確技能學習方向。分析如下:跑是人的基本活動能力之一,是各項運動的基礎,也是三、四年級學生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跑的教材具有發展學生速度、耐力、力量和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協調性、靈活性和奔跑能力的健身價值。經常參加跑的鍛煉,在培養學生敢于競爭、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及學生合作意識等方面具有較好的育人價值。通過對整個跑教材的分析,教師能清晰地把控跑教材的主要特點,明確技能教學目標和蘊涵的德育教育目標,找到動作共性特點。
然后分析水平段跑的教材,直觀明確各水平段跑教材的具體學習內容,使教材逐漸向教學內容轉化,也使學習目標真正向學生傾斜。分析如下:在小學水平一階段,學生已經學習過自然直線快速跑、多種方式起跑、迎面接力跑、短距離快速跑等內容,初步具備直線跑、快速啟動、快速加速等跑的基本能力。水平二跑的內容主要包括快速跑、耐力跑、接力跑和障礙跑等內容形式,學生快速跑和耐力跑能力得到提高和鞏固。水平三階段跑的內容以快速跑和耐久跑為主,接力跑和障礙跑為輔,讓學生掌握途中跑技術和呼吸方法。從對水平段的跑教材分析,教師可對任教年級確定合適的跑的教材,使教材逐漸向教學內容轉化,真正能做到“以學定教”。
最后分析本課接力跑教材特點,明確教材在跑教材中的定位和技術動作,教師可以把“定位”轉化為可供操作的具體教學內容,使教學方向性和標準性清晰起來,對學習目標的設定就具有可操作、可檢驗性。分析如下:本課教材是水平一、二、三都有的接力跑內容,那么合理分配接力跑內容教學的側重點就很關鍵。在處理該教材時,教師把水平一定位于以直線迎面接力形式為主,掌握交接棒方法,初步培養團隊合作意識,練習形式多以簡單迎面與往返接力方式進行。水平二定位于障礙跑接力形式為主,掌握多種方式交接方法,初步培養團隊創新意識,練習形式多以變化交接物和跑動路線方式進行。水平三定位于同向交接形式為主,掌握上挑或下壓式交接棒方法,初步培養團隊比賽意識,練習形式多以同向接力方式進行。本課接力跑突出多種方式,可以采用順位跑、蹲起跑、坐姿跑、跑投等組合形式,從中發現與傳統接力跑明顯不同的創新性,而這種創新性更能增加練習的興趣,發展快速跑和快速啟動的跑的技能。
依據上述分析,本課學習目標就可以精準設定為:①運動能力:在多種接力跑游戲活動中明確接力方法和游戲比賽規則,運用蹲、坐姿勢啟動,做出左側跑出,右側繞障礙往返,交接后從左側跑回隊伍的快速接力跑。在游戲和體能練習中發展速度和協調、靈敏及支撐力量能力。②健康行為: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通過換位、交接、爭先等配合方式,能在交接方式中培養安全意識、團結協作意識。③體育品德:游戲中能做到有序跑出,遵守交接規則,能正確對待比賽勝負。
分析教材,使學習目標設定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是實現課堂學生學會的有力保障。學生在課堂中的真正學會,才能真正體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清晰表述目標是精準設定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與運用的標準
學習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方向,在目標設定環節,應該落實目標的可觀察性、可表現性,便于檢驗目標的達成與完成情況以及教學效果。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的清晰度決定了教學流程設計的合理度和教學效果的達成度,使學生真正的學會與運用。在目標表述部分要使用不同層次的表現性行為動詞,不能存在表述模糊、主觀、不可量化操作等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應包括“條件”(在什么情境中)、“行為與表現”(做什么和怎么做)和“結果”(做到什么程度)三個部分,從學生角度出發來設定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表1)。
表達每一條目標都要做到按照“條件、行為、標準(結果)”方式表達。以前面舉例的《多種方式接力跑及體能練習游戲》目標進一步說明:目標1,“條件”是通過多種接力跑,“行為”是在練習中運用蹲、坐姿勢啟動,“標準”是做出左側跑出,右側繞障礙往返,交接后從左側跑回隊伍的快速接力跑,發展速度和協調、靈敏及支撐力量能力。目標2,“條件”是通過多種方式接力跑練習,“行為”是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通過換位、交接、爭先等配合方式,“標準”是能在交接方式中培養安全意識,團結協作意識。目標3,“條件”是游戲方式,“行為”是有序跑出,遵守交接規則,“標準”是能正確對待比賽勝負。所以,學習目標清晰明確的表述,讓學生學習有標準指向,教師教學有標準操作,學生學會有標準檢測,學習目標的設定才能做到精準,學習目標的高效達成才具有保障性。
二、學習目標的高效達成是學生學會與運用的終點和高點
《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因此,在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從實施策略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為其目標的高效達成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運用大單元教學,基于核心素養建構和實施結構化學習目標
大單元整體目標引領是可以從預期學習目標逆向進行思維設計的。依據目標設計的框架,從單元目標設計,找到達成目標所需要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因素,從而進行技能的分解與組合,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養成。這樣的大單元教學改變了傳統從第1堂課開始的目標,到第2堂課的目標遞進方式,改變了沒有一個總的目標指引,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的現象。只有通過建立總目標引領下的單元分層目標構建,形成系統的各課時目標,才能使學習目標達成最優化。
以三年級田徑大單元構建為例來談學習目標的達成。依照逆向目標設計思路,首先設計大單元的總體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學生會用跑跳投組合動作完成多種情境游戲。教師結合電影《長津湖》,學生要能運用田徑的跑跳投基本技能,來展現創設的戰役情境。然后設計知識技能的學練。從技能學習、運用技能、行為培養、品德塑造四條線來設計學、練、賽,從中把技能和健康行為、品德培養進行融合,教師的教學就不再單一化,而是與核心素養目標培養有了關聯,目標的達成就更全面、更有實效(圖1)。
(二)運用“教會、勤練、常賽”教學思路,基于有效教學達成學習目標
“教會”,要教會學生健康知識、運動技能,教會的程度是依據學習目標的設定而確立的。學生依據目標學會單個動作技能,比賽中運用簡單組合動作,最終能在日常生活或比賽中靈活自如地運用。“勤練”,不僅僅指課堂外的練習,更多的是在課堂中依據目標結構化練習,把課堂絕大部分時間交予學生,從而熟悉、鞏固、運用,練習時間越多,目標達成效果越好。“常賽”,依然立足于課堂,教師創設更多真實情境,學生由單一的技術學習到多種技術的組合學習,都用賽的方式去運用。從表2可以看出,課堂中“學、練、賽”做到了一體性,學生容易學會技能,并能在練和賽中運用技能,目標的達成就非常高效。
(三)運用游戲化教學方式,基于創新教學達成學習目標
創新性地運用游戲手段,讓學生樂于參與,積極實踐,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有助于目標的達成。采用游戲化教學,能讓學生明確鍛煉知識,掌握鍛煉方法,促進健康行為的養成同時能在競爭中培養體育品德。所以,沿著核心素養的指引方向,體育課堂進行游戲化教學是高效的,這種技能創新處理為游戲化教學賦予了更多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學習目標達成就不再是許諾的“空頭支票”。
技能動作學習采用游戲形式進行,學生在不斷體驗游戲的過程中掌握要領,學得開心又有實效,學習目標達成就更輕松。如“籃球直線運球”一課,教師緊緊圍繞本課學習目標,從“直線”上進行學習步驟設計,分三個環節達成學習目標。第一個環節進行“運球達人游戲”,利用場地中已有的各種直線,學生自主沿直線聽音樂節奏運球,并結合原地運球,體驗兩種運球方式按拍球的不同,產生技能知識點的共識。第二個環節運用已達成的共識來進行游戲“沿線運球”。該游戲巧用直線引導學生進行“人在線上,球在線外”“人在線外,球在線上”“人球分線”三個游戲的練習,僅僅通過一條直線,通過腳和球在線的變化,讓學生自然做出“球落側前方的動作”。第三個環節在直線運球基礎上設置比賽情境,融入實戰,使技能教學更具有實效性[3]。多個游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解決本課的重點,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四)創設多種復雜的運動情境,基于結構化教學達成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課堂教學要創設復雜的運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對抗練習、體育展示或比賽等真實、復雜的運動情境中,獲得豐富的運動體驗和認知,提高技戰術水平和體能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
1.通過內容結構化設置進階情境,發現差異,突破難點
每一個人所產生的每一個觀點,都生成于一個具體的情境之中,只有具體的情境才能夠觸發思想。水平一非移動性技能“瓦片上的平衡”一課,教師通過巧妙的情境創設和器材運用,把一個簡單的動作豐富化,展現新課標下情境創設的巧妙作用。游戲“鳩占鵲巢”,創設動態情境,學生在不同“鵲巢”中移動,由靜態平衡向動態平衡發展;游戲“踏石過河”,創設移動情境和生活化教學內容,讓教學凸顯了趣味和精巧。這樣的情境設置,充分體現了體育課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和運動能力發展的核心要求。
2.通過整合、重組、開發,設置跨學科融合情境,實現以體育人
《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要求,課堂教學可以通過整合、重組、開發的方法,讓體育技能學習與其他學科融合,使“學會”表現更突出。放風箏活動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放入課堂中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形成感受自然環境的情境。把體育與語文學科融合,引入所學的古詩《村居》,讓學生邊朗誦詩,邊模仿做出詩表現出的意境動作,引出“放紙鳶(放風箏)”主題,創設人與自然相融情境。把體育與美術學科融合,設計制作風箏情境。通過跑動中翻轉地上膠墊,尋找藏于各處的制作風箏的六個提示貼,完成后到小組制作臺動手制作簡易風箏。制作好后自主沿著場地四周逆時針跑動試飛。體育與科學學科融合,提出科學問題“風箏的放飛與跑的速度是否有關”,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放飛中尋找答案。教師播放關于“放風箏的速度和空氣阻力”的科學解釋,讓學生明確風箏快速飛起與跑的速度的關系,風箏平穩飛與空氣阻力有關的科學知識。這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就是運動情境整合、重組的過程。
3.通過創設真實運動情境,達成簡化技能學習難度的目的
真實的情境學習可以幫助實現技能難度降低的效果,使教學難點有效突破。如“8字跳長繩”課中,學生進出長繩的時機是一個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設計了三個與通過時機有關的游戲情境。第一個“自動閘門”游戲情境,教師用手持短棍模仿勻速上下起閘和落閘開門動作,讓學生在不斷找準時機迅速通過的練習中,建立動作時機概念和通過的技巧方法。第二個“卷簾門”游戲情境,把短棍的上下起閘開門變為卷動開門方式,與長繩的搖繩和進繩動作接近,使學生不斷鞏固和提高對進繩時機和路線的掌握。第三個“過拱門”游戲情境,器材變成了真正的繩體,把跳長繩變為跑長繩,更提升了跳長繩進繩時機的把控能力。這樣的情境設計,解決了進繩卻怕被繩打到的恐懼心理,使長繩練習難度降低,效果更佳。
有效達成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目標不達成,教師就難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雖然達成目標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校的軟硬件條件等,但深入理解教材,特別重視學習目標的設定,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教學是實現目標達成最優化的關鍵。教師要以目標引領內容,打造高效課堂,實現目標設定和達成的雙向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