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感官學習法是一種利用多個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來促進學習和記憶的教育教學方法。本文以手指操和方位游戲為例,深入探討多感官學習法在小學語文與體育學科融合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感官學習;學科融合;手指操;方位游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9-0055-02
多感官學習法是一種利用多個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來促進學習和記憶的教育教學方法。手指操和方位游戲在多感官學習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手指操作為一種簡單易學且充滿樂趣的身體鍛煉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手指靈活性和協調性,且極具趣味性,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需求;而方位游戲則以其獨特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空間感知能力,增強方向感。將多感官學習法中的手指操和方位游戲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可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和互動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全面而豐富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手指操在小學體育與語文學科融合教學中運用
對于小學生而言,通過有趣的活動將不同學科知識融合起來,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其多元思維和創造力。手指操作為一種簡單易行、富有趣味性的活動,其在小學體育與語文學科融合教學中的運用,展現了教育創新的無限可能。
手指操是一項旨在通過手指的靈活運動來鍛煉手指肌肉、提升手指靈活性和協調性的體育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手指操融入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玩耍中學習,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例如,在南疆團場學校,眼保健操之后安排幾分鐘的手指操,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將手指操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使手指操更加富有趣味性,從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提升學習成效。
(一)設計以“動物世界”為主題的學科融合教學活動
在語文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教授描述動物的詞匯和句子,并引導學生通過手指操來模仿動物的特征性動作。而在體育課上,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動物百米跑”的方位游戲,每個動物代表一個方向,學生需要根據動物的奔跑特性和指定方向進行比賽。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了解動物的特征和習性,還能在體育活動中鍛煉身體素質和敏捷的思維能力。
(二)根據課文內容或節日主題,創造相應的主題情境
在教學《春曉》這首詩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春天的氛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練習手指操(如模擬花朵開放、鳥兒歌唱等動作)。同時,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引導他們參與“尋找春天”的定向越野游戲。
二、方位游戲在小學體育與語文學科融合教學中運用
方位游戲是一種通過學生身體運動和空間位置變化來鍛煉空間感知能力和方向感的游戲。方位游戲在小學語文與體育學科融合教學中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方位概念,同時增強學科間的聯系和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
(一)結合接力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接力比賽是一種經典的團隊協作運動,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方位元素。在接力比賽中,每個隊員都需要明確自己的跑動路線和交接棒的位置,以確保接力棒的順利傳遞。這種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技精神,同時提高他們的空間感知能力和反應速度。例如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隊長。教師設定不同的起點和終點,并在途中設置多個檢查點。每個檢查點都有一個方位詞匯的提示(如“向左轉”“向前走5步”等,還可以將詞匯提示和語文課本中與方位有關的內容結合),隊長需要根據提示帶領小組成員到達終點,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這個游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結合定向越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定向越野是一種典型的利用方位進行的體育活動。學生需要借助地圖和指南針,根據預設的路線在野外進行長距離奔跑,并在各個檢查點打卡。這種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耐力、識圖能力和方位判斷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環保意識[3]。將定向越野與語文教學結合,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耐力還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在戶外場地設置多個檢查點,設置檢查點時可以將檢查點與語文學科結合,在檢查點設置語文相關的問題,學生需要通過回答問題找到正確的路線并完成各項任務。這種游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感知能力和方向感,同時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與記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教育改革如和風送暖,學科融合教學應運而生,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之要徑。此教學之法,能破學科藩籬,通知識關節,擴思維邊界;能燃學生熱情,育創新精神,長解決問題之能力。多感官學習法與小學語文、體育教學相結合,可為學生帶來豐富多樣、活潑有趣之學習體驗,有益學生全面發展。手指操、方位游戲與小學語文、體育教學相互配合,可營造出五彩斑斕之學科融合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