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根據2022年成都市科技服務業規上科技服務機構數量、期末用工數、營業收入以及營業利潤等關鍵指標數據,重點列舉了成都市“5+2”區域以及其他重點區縣的發展情況,同時詳細列出了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科技信息服務、專業化技術服務、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等重點領域以及對應的各細分領域的關鍵指標數據。通過分析成都市區域總體發展情況以及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情況,采用對照比較的方式,詳細闡明了成都市各個區市縣科技服務業發展的特點以及科技服務業各細分領域的優勢和不足。利用產業協同概念,分析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區域發展的平衡性以及各細分領域發展的結構均衡性對相關產業支撐的情況,總結成都市當前科技服務業發展的不足,并為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產業協同;統計;成都市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8-0022-04
引言
科技服務業具有知識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效益好、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萍挤談撛斓氖找?,往往能給其服務對象及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技術創新和技術擴散中起到紐帶作用??萍挤諛I提供的是一種全程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服務。
與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的科技服務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服務機構專業化程度不高、高端業態較少、復合型人才缺乏等問題。因此,從科技服務業產業的協同發展視角來分析問題,對于經濟轉型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等具有重要意義[1]。
一、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發展現狀
根據相關統計,2022年,成都市擁有規上科技服務業機構1 239家,期末用工人數27.2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 367.5億元,營業利潤552.4億元。
(一)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區域發展狀況
科技服務業規上機構數量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高新區、青羊區、金牛區、天府新區、武侯區;營業收入排名全市前五的分別是高新區、成華區、金牛區、青羊區、天府新區;營業利潤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高新區、金牛區、成華區、青羊區、天府新區;期末用工人數排名全市前五的分別是高新區、金牛區、青羊區、錦江區、成華區。
在各區市縣中,高新區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快,各項指標均居于榜首,且與其余區市縣有著較大差距(見表1)。
除了上述提到的“5+2”區域外,剩余的龍泉驛區、郫都區、雙流區、溫江區、新都區、青白江區等各項指標均未進入前五范圍。
(二)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重點領域發展狀況
1.科技信息服務
2022年,成都市科技信息服務4項指標分列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重點行業首位。其中,規上機構數629家,同比增長2.4%,占行業總值比重達50.8%;營業收入1 636.5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占行業總值比重達48.6%;營業利潤458.4億元,同比增長2.7%,占行業總值比重達83.0%;期末用工數134 393人,呈現微弱增長趨勢,占行業總值比重達49.4%。
科技信息服務包括互聯網技術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2個細分領域。其中,2022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數值均領先于其余領域,分別占科技信息服務業的90.8%、80.8%、97.7%和91.9%,占比分別較2021年上升2.7%、19.7%、13.3%和19.4%,增長趨勢明顯;互聯網技術服務領域營業利潤增長明顯,由2021年的-0.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0.4億元,機構數較2021年增加1家,其余指標呈現下降趨勢(見表2)。
2.專業化技術服務
2022年,成都市專業化技術服務規上機構數454家,同比增長14.6%,占行業總值比重達36.6%;營業收入1 582.9億元,同比增長16.9%,占行業總值比重達47.0%;營業利潤86.2億元,同比增長6.2%,占行業總值比重達15.6%;期末用工人數116 446人,同比下降1.4%,占行業總值比重達42.8%。
專業化技術服務包括檢驗、檢測、標準、認證,以及計量服務、工程技術服務、專業化技術公共服務、專業化設計服務4個細分領域。其中,工程技術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數值均領先于其余領域,分別占規上專業化技術服務的64.1%、90.8%、92.5%和82.2%(見表3)。
3.綜合科技服務
2022年,成都市綜合科技服務規上機構有7家,占行業總值比重僅為0.6%;營業收入7.1億元,同比下降12.6%,占行業總值比重僅0.2%;營業利潤0.5億元,較2021年增長了0.4億元,占行業總值比重僅0.1%;期末用工人數1 461人,同比下降11.6%,占行業總值比重僅0.5%。
綜合科技服務包括科技咨詢與調查服務、其他綜合科技服務2個細分領域。其中,其他綜合科技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數值均領先于其余領域,分別占規上專業化技術服務的42.9%、75.7%、108.3%和77.2%,與2021年態勢基本保持一致(見表4)。
4.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
2022年,成都市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規上機構數61家,同比減少17家,占行業總值比重達4.9%;營業收入40.9億元,同比上升4.8%,占行業總值比重達1.2%;營業利潤3.2億元,同比下降49.1%,占行業總值比重達0.6%;期末用工人數4 179人,同比上升2.0%,占行業總值比重達1.5%。
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包括科技推廣與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產權服務2個細分領域。其中,科技推廣與創業孵化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數值均領先于其余領域,分別占規上技推廣及相關服務的90.2%、91.3%、90.6%和77.1%(見表5)。
5.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
2022年,成都市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服務規上機構數88家,同比上升69.2%,占行業總值比重達7.1%;營業收入100.0億元,同比上升42.9%,占行業總值比重3.0%;營業利潤4.2億元,同比下降181.0%;期末用工人數15 515人,同比上升11.7%,占行業總值比重5.7%。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服務細分領域僅涉及自然科學、工程、農業和醫學研究(見表6)。
6.科技金融服務
2022年,成都市擁有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274家,居副省級城市第5位;運用7億元引導基金(資金),引導組建26支、總規模52.1億元的“科創投”系列基金群,其中天使投資子基金19支、規模24.2億元;有知識產權運營子基金7支,規模27.9億元;累計投資集成電路、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綠色環保等重點產業鏈項目216個,投資額26.8億元。全年“科創貸”放款2 061筆(1 545家),放款金額77.01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放款筆數增加4.78%,放款金額增加20.85%。
7.科技普及和宣傳教育服務
2022年,成都市舉辦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累計50萬人次參與投票,超過30萬人次觀看;舉辦科普進社區、進學校系列活動,其中“科學第一課進校園”活動超過3 000名學生參與??破招麄麝嚨亟ㄔO持續強化,截至2022年底,“成都科普”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科普推文5 063條、搜狐3 305條、網易3 194條,科普宣傳平臺累計發文15 600余條,總閱讀量超過512萬人次。
二、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發展分析
在某一特定集群內的企業,基于生產、經營、銷售、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最終達到高度的一致性,即為產業協同[2]。
從產業鏈來看,科技服務業通過“技術研發—技術商品化—技術商業化—技術產業化”為核心,能夠快速有效、低成本地聚集創新要素,促進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通過產業協同和集聚,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
從科技服務業各類統計數據來看,科技信息服務大類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占比分別為90.8%、80.8%、97.7%和91.9%,遠超互聯網技術服務領域;專業化技術服務大類中的工程技術服務領域的4項指標占比分別為64.1%、90.8%、92.5%和82.2%,相對于檢驗、檢測、標準、認證,以及計量服務、專業化技術公共服務、專業化設計服務三個領域來看,占比偏大;綜合科技服務大類發展較為遲滯,多項指標呈下降趨勢,占行業總值比例均未突破1%,對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存在嚴重不足;科技推廣及相關服務大類各項指標占比分別為4.9%、1.2%、0.6%、1.5%,對行業的支撐作用有待加強。
從上述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各領域的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均衡問題,部分領域發展較為滯后,對相關產業的支撐作用較為有限,嚴重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產業協同發展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如表7所示,結合表1中成都市“5+2”區域的相關統計數據來看,郊縣地區的科技服務業發展稍顯吃力,單位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以及期末用工數等指標占比過小,增長緩慢且與其他區縣呈現較大差距,區域發展存在較大的不均衡性。
綜上分析,從成都市科技服務業各領域以及各區市縣科技服務業發展情況來看,成都市科技服務業的行業發展存在結構協同性較差、分化嚴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區域發展水平也存在嚴重的不均衡性??萍挤諛I區域和行業的協同發展均存在一定不足,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區域創新能力的增強支撐作用較為有限。
三、成都市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政策和市場導向協同
成都市科技服務業機構自身力量相對較弱,當前主要依靠政府通過稅收、補貼等政策手段發展。而從長遠來看,應該在政府引領下,優化政策和資金的配置結構,吸引和加大社會力量的投入,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競爭機制,實現科技服務業政策與市場的協同,促進科技服務業的健康發展。
(二)區域發展協同
成都市應通過區域主導產業帶動相關科技服務業發展,形成具備區域特色的專業化的科技服務業產業分工和產業聚集;鼓勵科技服務機構加強跨區域協作,推動科技服務業跨區域協同發展,積極促進各區域間的服務業要素自由流動;強化各區域間的協同和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區域聯動、分工協作、協同推進的科技服務業發展布局,實現科技服務業的區域協同發展。
(三)產業創新協同
成都市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產業發展結構,整合科技服務資源,推動科技服務業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科技服務業新業態。因此,成都市應通過產業創新協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和協同發展,進一步實現科技服務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3]。
參考文獻:
[1] 巫孝君.協同視域下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研究:基于2012—2016年四川科技服務業數據調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1):55-62.
[2] 胡大立.產業關聯、產業協同與集群競爭優勢的關聯機理[J].管理學報,2006(6):709-713,727.
[3] 王智毓,馮華.科技服務業發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20(6):102-113,12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from a Collaborative Perspective
BAI Yunhua, HAN Yuhan
(Chengdu High-tech Venture Service Center, Chengdu 610093, China)
Abstract: By collecting key data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various sub sectors of Chengdu in 2022,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using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synergy, and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 Chengdu.
Key words: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Statistics; Chengdu
[責任編輯 彥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