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尤其在我國邁入人口老齡化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化和老齡化的碰撞愈發激烈。為深入掌握我國老年群體在數字化時代下的發展現狀,通過問卷調查得出老年群體的數據,與數字鴻溝的三個組成部分:接入溝、使用溝、知識溝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問題分析,揭示老年群體在數字接入、使用和知識獲取等方面存在的障礙,并探討造成這些障礙的多維因素。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四種主體為導向的多元化策略建議,旨在促進老年群體更好融入數字化社會,更加自信地擁抱數字時代。
關鍵詞:數字鴻溝;老齡化;信息社會;哈爾濱市
中圖分類號:C9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8-0111-03
一、研究背景
(一)信息數字化引發老年群體“數字焦慮”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數字化浪潮正以一種強有力的發展勢頭加速推進,已躍然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趨勢。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底,我國網絡用戶總量已攀升至10.92億,年度新增網民高達2 480萬,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1]。互聯網用戶基數的龐大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數字化時代已然到來,數字工具已經靈活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社會中的絕大多數群體都在享受著數字便利,如移動支付、社交娛樂、打車、外賣軟件、掛號買藥等。然而,老年群體面對的數字鴻溝問題頻繁涌現。比如,老年人因不會使用網上掛號和繳費而導致看病難、心理負擔加重;此外,老年人不會熟練運用移動支付而造成生活不便的案例比比皆是。根據筆者調查研究得知,哈爾濱市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中有88.36%的老年人不會使用在線支付;有67.37%的老年人表示自己很少使用數字工具;有70.42%以上的老年人認為自己已經被時代“淘汰”,不愿意主動自發地學習數字工具。從以上調查數據我們不難發現,老年人面對數字鴻溝的態勢愈發嚴峻。那么,如何減少老年群體數字焦慮、數字鴻溝如何轉變為數字紅利等問題亟待解決。
(二)我國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21.1%。據哈爾濱市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本市戶籍60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數量已達221.8萬人,占哈市總人口數量的23.98%。據測算,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人,我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
隨著老年群體基數的不斷擴大,“銀發網民”已經逐漸成為互聯網領域不容忽視的構成部分和影響力量,然而,老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卻相對較低,融入數字化時代較為困難,在數字化生存中更顯弱勢。本文以上述內容為研究的背景與起點,根據調研分析,探求有效高質的反哺機制,為消減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提供有益對策。
二、調查方法和問題分析
(一)調查方法
老年群體數字鴻溝是一個社會性問題。為了深入探究老年人在獲取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方面的困難,筆者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問卷調查。從調查內容設計看,先進行對老年群體數字工具使用情況的大致了解,而后詳詢老年群體在使用數字工具時遇到的問題,最后了解老年人對于數字化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熱情,以便更好地進行對策優化。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相結合的調查方式,調查對象主要是哈爾濱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本次調查中,為了保證問卷具有代表性和普遍適用性,先在小范圍內進行預測試,以便檢查問題的理解度和問卷的長度是否合適,確保問題不會引起受訪者的不適或誤解。在預測試通過后,公開并有針對性地發放問卷。調查廣泛覆蓋哈爾濱市及下轄縣、鄉區域,共發放了260份問卷,最終回收到224份問卷,有效回收率達86%。全部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從中得出有價值的關于老年人的數字化工具使用情況調查結果。
(二)問題分析
“接入溝”“使用溝”和“知識溝”是數字鴻溝的三個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了數字鴻溝的概念。根據上述調查研究,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數據結果與三條鴻溝理論相結合,對老年群體數字鴻溝現狀進行分析。
1.接入溝
接入溝是數字鴻溝的第一層鴻溝,是指不同社會群體在接入互聯網設備、獲取數字化信息資源與服務上的機會差異,是當前我國數字鴻溝治理需要重點解決的基礎問題[3]。接入差距顯著反映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導致的物質接入不均衡現象,其差異根源于國家經濟水平高低、網絡基礎架構是否健全、信息技術標準是否統一。一部分接入溝差異主要由城鄉發展不均衡導致。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哈爾濱市內與周邊縣、鄉的老年群體使用智能數字工具的比例差距較大,城市數字工具使用率與周邊縣鄉使用率相差近50%;還有15.63%的哈市老年群體未使用過數字工具。此外,目前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4G的均已實現全面覆蓋,未通寬帶行政村已實現動態清零。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去年縮減幅度不大[4]。上述數據表明,城鄉地區數字化發展進程仍然處于不均衡狀態,我國仍有部分地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健全。此外,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年齡差異也會導致接入溝差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表明,“銀發網民”規模僅占中國網民規模的1/20;在中國非網民群體中,有近四成為“銀發非網民”。從以上數據不難發現,無論從年齡結構占比來看還是從老年群體中的網民數量占比看,數字技術適老化改造都面臨著艱巨任務。不僅要使現有的老年網民群體更多享受“數字紅利”,也要幫助老年非網民群體減輕“數字焦慮”,跨過“數字鴻溝”。
產生接入鴻溝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差異導致地區獲得知識的速度和效率不同,獲得的知識量不均衡。老年群體、城鄉偏遠地區群體被數字化時代排斥,承受著擠出效應;此外,在數字化背景下,代際差異致使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對信息技術的接受度、使用度不同,這種差距加劇了數字鴻溝問題的產生。
2.使用溝
接入鴻溝雖然是數字鴻溝的第一種形態,但其并不會直接導致數字鴻溝的形成。接入溝僅是起點,而防止數字鴻溝產生的關鍵在于能否均衡利用資源、能否熟練掌握技能。根據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發現哈爾濱市大部分老年群體只會使用數字工具進行社交娛樂活動,有50.63%的老年人可以運用數字工具進行簡單的線上支付,僅有少部分老年人可以利用數字工具進行其他較復雜的信息類活動。以上數據表示,即使接入相同,接受對象也并不一定會按照相同的方式和按照相同的程度來接受數字化或使用數字工具。不同于接入溝聚焦于老年群體與不同代際特別是年輕群體之間的差距,使用溝存在于老年群體內部。它意味著一部分“銀發網民”可以較熟練系統地運用數字化來獲得“信息幸福感”,而另一部分只能依靠數字工具進行機械性的簡單應用。
使用鴻溝的產生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老年人接受較高水平數字技能的動力不足、個人意愿不強,部分老年人對技術有一定的恐懼和抗拒心理,對數字技能信心較差,認為自己“無心無力”不需要學習很多技能;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群體的認知機能衰退,對數字技能的掌握“有心無力”。使用溝導致的應用度差異,使老年群體難以順利融入信息社會,無法享受數字紅利。
3.知識溝
不同于傳統數字鴻溝理論僅局限在接入與使用層面,知識溝理論則深度剖析了互聯網在知識獲取層面的影響力差異,在深入分析第一二種鴻溝的差異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并深化闡述這些差異對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實際作用后,知識溝理論指出,知識獲取和社會經濟地位之間具有顯著正向相關關系。隨著新媒介向社會傳播的消息日益增長,具有更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將比低社會經濟地位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得信息,使得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呈現出擴大之勢[5,6]。由于老年群體相對于其他群體特別是年輕一代在數字化設備工具的可及度、運用數字技術生活能力等方面處于劣勢地位,從而導致他們獲取數字化知識的能力不足。由于知識和信息能夠轉化為相當大的社會力量,老年群體在信息集合中的不平等必然會作用到他們的社會生活中。
知識鴻溝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社會經濟發展不平等、政策法規制定不完善之外,也有老年群體社交范圍差異、信息的選擇性再接觸、理解和記憶等因素影響。這條鴻溝致使老年群體在享受社會公共服務中相較其他群體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三、應對策略
在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與數字化時代交織碰撞,其勢頭已形成不可逆轉的時代浪潮。三種數字鴻溝形態猶如三道障礙橫亙在老年群體與數字社會之間。但挑戰總與機遇并存,如何迎難而上使老年群體增強數字信心,獲得科技幸福感?筆者認為,應通過政府、社會、家庭、個人等多元主體共同作用,積極尋找數字化與老齡化的最大公約數,才能使科技與老年群體相向而行、共生發展。
(一)政府主導引領
在老年群體數字鴻溝的治理進程中,政府始終扮演著核心引領者的角色,積極致力于完善并優化相關體制機制,旨在構建一套針對老年群體數字鴻溝的高效治理制度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政府應不斷鞏固并強化頂層設計,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導向,確保治理方向的正確性、治理策略的科學性。要采取全方位、多層次的策略,積極應對數字時代的挑戰。一方面,法律與制度是完善體系的基石。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調整現有的法律體系,及時修訂并完善老年人數字權益平等,抵御數字歧視等條款。另一方面,根據現行條例法令推動老年人終身教育體系發展,并構建一種多元協同的綜合性數字化法治制度體系,以滿足老年群體在數字時代持續學習的需求。最后,拉起保障防線,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于任何侵犯老年人數字權益的非法犯罪行為,都要采取零容忍態度,為老年群體營造一個安全、美好和健康的數字環境。
(二)社會聯動配合
提高數字信息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意味著要擴大網絡覆蓋的廣度與深度,更意味著要在農村或者偏遠地區提供更高速安全的網絡接入,打破地域限制,增加數字信息服務在社會公共服務中的比重,使老年群體更加公平地享受社會公共服務,消減城鄉、區域之間的數字不平衡。積極發展朋輩—社會多元融入,大力促進老年群體與年輕一代間的“忘年交”,實現技術技能共享傳承。積極鼓勵大學生開展代際反哺志愿活動,鼓勵他們以自身優勢積極投入到社會幫扶中來,激發社會正能量。不斷提升數字化和信息化服務水平,讓數字科技真正成為老年群體生活的幸福之源。
(三)家庭積極支持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基本單元,是老年群體最有力的支柱。家庭反哺機制的核心在于,利用非正式教育特別是子女對父母的耐心指導與悉心陪伴,逐步引導老年人對數字工具的使用產生濃厚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數字信心,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字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樂趣,不斷推動老年群體邁向數字化時代。同樣,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學習、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有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這樣更有利于消減老年群體的數字技術恐懼,有效助力他們跨越數字鴻溝。
(四)個人主動參與
老年群體要轉變思維范式,發揮主觀能動性。長久以來,社會普遍將老年群體模式化地定義為“衰弱、滯后”,并給他們貼上這類標簽。這種片面的觀念遮蓋了老年群體蘊含的豐富潛能和深遠的社會價值。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年群體正以自身豐富的閱歷和貢獻力挑戰著傳統的刻板印象。老年群體完全可以具備熟練掌握數字知識的能力,可以運用數字工具達到精神富足,獲得幸福感和認同感。老年群體應克服舊思想的桎梏,展現出高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積極了解和學習科技知識,勇于面對技術挑戰,克服技術恐懼,重拾技術信心,成為數字紅利共享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及專家解讀[R/OL].(2024-03)[2024-07-29],2023.
[2] 崔穎婕,趙大偉.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N].中國經濟導報,2024-07-15(3).
[3] 陸杰華,韋曉丹.老年數字鴻溝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徑選擇:基于數字鴻溝[J].人口研究,2021,45(3):17-30.
[4] 陳城.通網只是第一步[J].農產品市場,2021(18).
[5] 李雪蓮,劉德寰.知溝謬誤:社交網絡中知識獲取的結構性悖謬[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12):5-19.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