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國務院國資委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國有企業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以NT公司的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為著眼點,通過系統梳理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實施的背景,深刻闡明實施行動對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重點圍繞NT公司創建一流國企的全過程、所取得的成果、好的做法及有待強化的領域,探索提煉可推廣可復制的管理提升模式,并提出進一步優化行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世界一流管理;行動過程;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6.1;H319.1;D63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8-0131-04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都積極對標國內外一流企業,力圖通過學習借鑒優秀企業的實踐經驗,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在這個大背景下,地方國企如何根據自身資源稟賦,抓住發展機遇,全面實現“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提升綜合實力,躋身中國500強企業,值得深入思考。為此,本文從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以下簡稱“行動”)入手,圍繞NT公司創建一流國企的探索過程,全面分析行動取得的成果,總結提煉經驗做法,并提出優化對策。
一、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現實意義
在國務院國資委陸續發布政策文件加快推進行動的背景下,各級國有企業積極尋找一流國企創建的路徑。2020年,在接到行動通知后,各企業均在第一時間落實相關工作,力求將管理作為紐帶,持續推進業績攀升、發展版圖擴張等產生的“量變”,帶動產業結構升級、發展品質提升等“質變”,形成“1+1>2”的放大效應。NT公司承載著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上下齊心,向著創建一流國企、躋身中國500強企業的方向共同奮斗。
(一)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實現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世界一流企業不僅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表現,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體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實力提升較快,但國企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等問題始終存在,登上國際經濟舞臺、擴大市場份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并逐漸成為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障礙之一。具有世界一流企業的數量、規模與實力是我國經濟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重要標志,要建設現代化強國就必須有一批引領全球科技、走在行業產業前端且具有家國情懷的世界一流企業作支撐。
(二)踐行國企使命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國有企業的功能一直在調整,但不變的是自身的發展使命始終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近年來,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在此背景下,國有企業必須勇挑重擔,在經濟發展困難的境況下多做貢獻,發揮好“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是國企的特征和性質所決定的,也是當前客觀情況所要求的,必須讓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成為行業中的龍頭和主體力量,突出其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支柱性產業的優勢地位,不斷擴大產業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有效帶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踐行國企使命擔當。
(三)推動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近年來,NT公司深耕能源環保、金融貿易、開發建設以及資產運營等四大產業,特別是能源、金融兩大核心業務,資產規模、盈利能力均位列某市國企首位,總體來看,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效益有了質的飛躍,但對標對表世界一流企業,在產業品質、管理能力和市場化體制機制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是國資國企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必須進一步拉升標桿、補齊短板,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造一流的主營業務、培養一流的管理能力、建立一流的體制機制、樹立一流的工作作風,奮力朝著一流國企的目標邁進,在改革的浪潮中贏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
二、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難點及面臨的挑戰
(一)明確一流定義
企業要開展行動,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一流企業”的內涵。2022年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指導意見》對此給出了統一的答案,即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和治理現代。只有明確一流企業的標準,行動才有更明確的方向。
(二)選擇對標企業
選擇標桿和研究標桿是開展行動的基礎,不能盲目遵從知名度原則,如簡單地從全球500強企業中選取與企業行業相近的企業作為標桿,而忽視其管理體系或管理模式是否對企業有可學習、可借鑒之處。必須從自身情況出發,結合主業布局、發展規模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對標對象,特別要關注的是后期能否與對標企業建立常態化的聯系。這是獲取調研資料、深入對標企業管理的關鍵。
(三)找準對標路徑
行動能否有力推進的關鍵在于對標指標的科學性和對標機制的高效性。對標標桿企業,樹立管理提升目標,堅持問題導向,查找企業管理的短板和差距,按照“目標-現狀=問題”的公式精準把脈,問題表現須具體且符合實際,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措施,一一彌補不足、解決問題,并具備明確的成果形式和時間節點,從而形成完整系統的對標指標體系。
三、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實施過程與管理成效——以寧波NT公司為例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對于提高國有企業管理水平和促進國有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從具體實踐角度出發,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和深度訪談方法,以寧波NT公司為例,深入分析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過程與管理成效。
(一)寧波NT公司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實施過程
1.設立“181”體系,完善專班建設
NT公司以最快速度動員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強化領導,組建以責任部室為主體的八大專題組強化執行,設立監督檢查組強化責任,以強大的組織力和協調力統籌推進對標一流管理提升工作落到實處。
2.堅持雙線工作原則,突出問題導向
以“內查問題、外找差距”為原則,積極開展專題組對標調研學習。選擇與公司體制相似、業務相近、管理先進的標桿企業,深入走訪學習、交流經驗,并結合自身戰略目標及經營現狀分領域查找差距和不足,研究解決問題短板。
3.梳理目標細化舉措,強化系統布局
聚焦“兩個高地四個一流”總體目標要求,圍繞八大對標領域,研究出臺《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編制對標一流管理再提升工作方案,更新89項主要措施對標清單,全面升級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
4.充分發揮三項機制,狠抓工作協同
建立月度工作推進、季度工作報告和重要事項臨時會議研究等三項機制,落實“月度通報+季度簡報”晾曬工作,并將行動任務作為專項考核納入考評體系,公司內部基本形成“抓實抓細、奮勇爭先”的良好態勢。
(二)寧波NT公司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管理成效
1.規模實力大幅增長
縱觀國資全局,自行動開展以來,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指標保持加速增長態勢。2021年,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755 543.6億元,同比增長18.5%,兩年平均增長9.9%(以2019年相應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國有企業利潤總額45 164.8億元,同比增長30.1%,兩年平均增長12.1%;當年12月末,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3.7%,上升0.3個百分點。NT公司效率效益效能也得到顯著提升,其總資產和凈資產同比增幅超40%,實現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增速超100%。
2.主營業務品質化發展
NT公司積極發揮引領創新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轉變考核導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品質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的經營管理模式,使主營業務始終站在區域發展前沿,確保企業在各個主業都能夠堅守品質底線,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國企改革縱深推進
近年來,在寧波市委、市政府、市國資委的大力支持下,NT公司堅持以市場化為導向,多管齊下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實踐創造了多個“全市第一”,大部分被寫入了政府出臺的改革政策文件。
4.數字化轉型賦能
NT公司以業務為核心,構建“一體雙翼三縱”數字化管理體系,有效實現上下游業務無縫銜接、數據高效互通。預算與運營數字協同左翼提效,將戰略目標作為起點,打造戰略規劃—預算編制—執行監控—分析改進—考核評價的全面預算流程管理;投資把控右翼提速,上線“縱向至各級企業,橫向貫穿全過程”的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化數字管控平臺。“人、財、資”三條縱線提質。其中,人力資源管控縱向從員工基本信息記錄向員工思維模式引導轉變;財務管控縱向形成可抓取、可分析的數據關系網;資金管控縱向做到賬戶統一監管,資金統一調度。
5.綜合能力創新提升
強化法人治理能力,健全內部制度體系,優化集團管控。員工薪酬考核、內控體系、部分投資等權限實行非穿透管理、差異化放權;黨建、紀檢、審計、黨管干部等重大事項按條線管理原則實行穿透管理。加強董事會建設,企業董事會全面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同時健全董事會授權放權體系。強化國有資本運作能力,設立母基金,成功投資了一批優質項目。強化人才建設能力,充實中層管理人員、后備干部、高潛力人員三支隊伍力量,全面建立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成為常態。強化風險防控能力,搭建風險管理體系,引入第三方合作機構,明確“三道防線”職責。
四、國有企業通過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對策建議
根據前文對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理論和案例分析的基礎,結合寧波NT公司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管理實踐,針對當前我國國有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過程中的關鍵管理環節,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做到“兩個堅持”
1.堅持黨委對行動的統一領導
各級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把黨委的決策部署貫穿到行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立足國有企業的發展實際,圍繞新的奮斗目標,在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深化行動方案,升級完善行動任務體系,并全面抓實抓細組織落實工作,強化人員、資金、資源、考核等系列保障措施,努力把NT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圖”變成有效推進的“施工圖”,加快朝著一流國企邁進。
2.堅持一個目標引領
在“創建一流國企”目標的牽引下,我國各級國有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提升經驗,初步建立了組織精健、管理精細、經營精益且具有投資運營公司特色的現代管理體系。在下一步優化行動中,必須繼續堅持一個目標引領,持續鞏固管理提升優勢,以問題為導向,建立健全對標一流管理提升工作機制,注重補短板、強弱項,在行動中不斷認識規律、總結規律、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指導工作實踐,把行動過程作為破解國資國企優化布局難題的新途徑。
(二)重視“三種關系”
1.短期與長期的關系
國務院國資委下發的《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將對標提升行動分為研究部署、組織落實和評估深化三個階段,時間跨度從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行動通知雖然明確了具體的時間界限,但世界一流企業的標準總在與時俱進,所以管理水平提升是一家企業永恒的主題,特別是地方國企與世界一流企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迎頭跟上中央企業的行動步伐,力爭達到世界一流企業水平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2.集團與下屬的關系
各級國有企業要梳理好企業內部的管理關系、處理好集團企業和下屬企業的關系。由于集團企業和下屬企業因在功能定位、歷史沿革、行業特性、規模大小、生存狀態等方面均有不同,其發展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較大的差異性,所以在管理提升過程中,在共性問題方面,
公司本部應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經深入實踐后,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有效解決措施,為下屬企業答疑解惑。在個性問題方面,應因地制宜、因業制宜、因企制宜,堅持“一企一策”分類落實管理提升工作。公司本部管理提升需做到全面覆蓋,而下屬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在重點領域上做好“加減乘除法”。
3.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一流國企的創建不是單純地顛覆原有的管理體系,而是要把傳承和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每一家企業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打造了符合自身發展規律且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經驗,有些經驗可能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這部分優秀的有辨析度的管理經驗必須發揚光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造出新的活力。同時,更重要的是傳承先進的管理理念。當國企主要領導換屆調整時,新的領導人如何將原有的管理理念進行詮釋和傳承,對一以貫之推進一流企業創建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完善四大舉措
1.提升主業經營能力
各級國有企業要聚焦主業、優化產業布局,核心產業板塊要在區域內具備突出亮點、特色,實現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整體提升局面。在主業品質提升的基礎上,凈資產收益率、人工成本利潤率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等財務績效指標要協同提升。
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各級國有企業要以新一輪國企改革為契機,優化企業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產業規劃與資本運作能力,加快國企改革步伐,推動企業轉型升級。資產市場方面,要有效利用專業化資產處置、重組并購、出清等方式,盤活有限資產,實現國有資產價值最大化。資本市場方面,要以產業金融為通道,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會資本,適時將優質產業推向資本市場,提升資產價值。資金市場方面,要通過產融結合、融融結合等模式,創新金融手段,以低成本資金推動產業投資運營。
3.建設一流人才隊伍
各級國有企業要創新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將人才作為公司未來發展的第一資源。要圍繞主業發展需求,拓寬人才招引渠道,充實人才資源庫,儲備優秀人才;同時,要妥善處理社會、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關系,堅持共贏共享,讓員工共享公司改革發展成果,形成企業可持續發展合力。立足“三能”目標,即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優化經理層成員契約化管理,推進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提高人才隊伍市場化程度和素質能力,重點關注科技創新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市場競爭能力。
4.維護穩定發展環境
穩定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各級國有企業要多措并舉防范風險,保障企業平穩運行,為打造一流國企創造良好的環境。要堅持將安全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落實落細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舉措,并將好經驗好做法上升為制度機制,牢牢守住安全生產“三個零”目標。要強化經營風險防范,以全面風險管理為抓手,持續完善風險預警體系,從源頭上開展監督,及時發現和處置相關風險,重點關注金融貿易等業務風險,堅持依法合規和穩健經營的宗旨,有效落實風險監管措施。
參考文獻:
[1] H·詹姆斯·哈里頓,詹姆斯·S·哈里頓,哈里頓,等.標桿管理:瞄準并超越一流企業[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黃群慧,余菁,王濤,等.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國際經驗與中國情境[J].中國工業經濟,2017(11):21.
[3] 萊文,馮斌,胡曉衛.破窗:細節管理如何締造一流企業[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 邁克爾·J·馬夸特.國際一流企業的六個成功維度:how world-class organizations improve performance through globalization[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5] 郝鵬.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J].國資報告,2018(2).
[6] 丹尼·薩姆森,大衛·查利斯,薩姆森,等.卓越管理:一流企業的模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7] 程偉,趙健梅,張麗娜.世界一流企業中長期激勵機制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2(12):12.
[8] 岳華新.打造一流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支柱:全員自主管理活動[J].企業管理,2003(12):54-56.
[9] 王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J].人民論壇,2011(17):3.
[10] 李泊溪.世界一流企業發展思考[J].經濟研究參考,2012(10):13.
[11] 張有根.建立一流企業績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研究[J].當代石油石化,2012,20(7):4.
[12] 姜汝祥.中國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的整體差距[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5(2):22-25.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