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的面板數據,構建DEA交叉評價指標體系,利用DEA交叉評價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投入產出效率和耦合協調度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和區域系統交叉效率值偏低,耦合協調特征處于基本——比較協調階段,整體發展態勢穩中向好。最后基于實證結果和主要結論,提出促進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更好耦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區域經濟;DEA交叉評價;耦合協調度
中圖分類號:G710;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8-0135-05
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根據教育部網站統計(截至2023年6月15日),四川省共有高校137所,其中高職高專院校84所,占比61.31%。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高職高專在校生達到88.65萬人,占四川省職業學校的46.07%;四川省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居全國第七,西部第一。據四川省統計局數據,2022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56 74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9%。從GDP總量上看,2022年四川省的GDP在全國31省份中排名第六、西部第一,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均處在全國前列。高等職業教育立足于地方、服務地方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有緊密聯系。因此,分析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投入產出效率,研究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和耦合協調度問題,對于促進四川省區域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已有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實證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從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適應性[1-3]、耦合性[4,5]和貢獻度[6,7]等方面進行研究,并未考慮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的投入產出效率。
本研究通過構建高等職業教育系統與區域經濟系統投入產出指標體系,基于DEA交叉評價構建耦合度模型來測算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模型方法
(一)DEA交叉評價模型
傳統的DEA模型(C2R模型)不能對有效決策單元進行充分排序,決策單元僅被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大類。用C2R模型評價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時,最后的結果很可能出現多個單元同時為相對有效,無法做進一步的評價與比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根據相關研究文獻[8]的思路,引入交叉評價機制。基本思想是:
用一個DMUi的最佳權重W*i= 去計算
其他的DMUk效率值,得到交叉評價效率值:
Eik值越大對DMUk越有利,而對DMUi越不利。
由于C2R模型的線性規劃問題最優解u 和v 不唯一,從而由(1)得出的交叉評價值Eik具有不確定性。為此,可采用對抗型交叉評價。其算法的具體步驟是[9]:
第一步,利用C2R模型計算出DMUi的自我評價值Eik(1≤i≤n)。
第二步,給定i∈1,2,L,...,n,k∈1,2,...,n,解下列線性規劃:
第三步,利用(2)的最優解u 和v 求出交叉評價值:E = =y u 。
第四步,由交叉評價值構成交叉評價矩陣:
其中,主對角線元素Eii為自我評價值,非主對角線元素E (k≠i)為交叉評價值。E第I列為各決策單元對DMUi的評價值,這些值越大,說明DMUi越優;E第I行(對角線元素除外)是DMUi對其他各決策單元的評價值,這些值越小對DMUi越有利。
第五步,計算第i列的平均值e = E ,e 是各決策單元對DMUi的總評價,e 越大說明DMUi越優。
(二)耦合協調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如下[10]:
其中,e 為第i年高等職業教育系統的交叉效率值,e' 為第i年區域經濟系統的交叉效率值;Ci為第i年兩系統的耦合度指數,反映當年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兩個系統間交互影響的強弱。耦合度指數等級劃分見表1。
為了分析高等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系統的交叉效率對耦合協調度的影響程度,進一步構建耦合協調度評價模型,公式為:
其中,T 為第i年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的綜合協調指數,D 為第i年耦合協調度;a和β為權重系數,且a+β=1,通常取a=β=0.5(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發展水平同等重要)。D 值越大,說明當年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協調發展水平越高,根據D 值將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的協調性分為10個等級,具體劃分標準見表2。
根據e 和e' 的大小關系,可以將高等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劃分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滯后型(e /e' <1)、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型(e /e' ≈1)、區域經濟發展滯后型(e /e' >1)三種類型。
二、實證分析
(一)指標確定及數據來源
根據指標選擇的合理性、科學性等原則,考慮數據可得性,結合現有研究成果和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將高等職業教育系統的投入指標設為教職工總數、生均財政撥款和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等3個指標;將人才培養(全日制在校生數)、科研社會服務能力(橫向技術服務到賬額、縱向科研經費到賬額、技術產權交易收入、非學歷培訓到賬經費)和教學成果(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獲獎數、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數)作為產出指標[11,12]。區域經濟系統投入指標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就業人口和進出口總額;產出指標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人均GDP。
數據來源于四川省統計年鑒、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其中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獲獎數、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獎數(2015—2017年來自全國教師信息化大賽獲獎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官網。
(二)評價結果及分析
計算得到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交叉效率值,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到:
1.基于DEA交叉評價模型得到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交叉效率值分別為0.479 9、0.514 8、
0.480 2、0.657 2、0.707 4、0.428 8、0.587 0、0.646 8,其中最高的是2019年、最低的是2020年,歷年平均值為0.562 8,總體效率值偏低。
2.2015—2022年,四川省區域經濟系統交叉效率值分別為0.777 4、0.804 7、0.783 5、0.847 9、0.851 6、0.793 3、0.824 6、0.809 1,其中最高的是2019年、最低的是2015年,歷年平均值為0.811 5,總體穩定。
3.從偏離度和交叉效率比值來看,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交叉評價效率比值平均為0.690 9,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滯后于區域經濟發展,但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4.2015—2022年兩系統耦合度指數除2020年的0.954 5外,平均達到0.979 9,表明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發展高度耦合。這說明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處于較為緊密的狀態。
5.從耦合協調度來看,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基本協調和比較協調,整體發展態勢穩中向好。2018年以來,除2020年基本協調(耦合協調度為0.763 7)外,都是比較協調,呈現出持續向好的趨勢。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受2020年的疫情影響,給區域經濟造成較大損失。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數據為背景,構建了DEA交叉評價指標體系,通過DEA交叉評價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分別計算了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交叉效率值、耦合度指數和耦合協調度,探究了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態演變規律,最終得出基本結論和相關建議如下。
(一)主要結論
1.四川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投入產出效率有待提高
2015—2022年數據顯示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和區域經濟系統交叉效率值偏低,高等職業教育系統內部的資源投入產出效率有待提高。四川省作為西部的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但是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投入產出效率仍存在一些實際問題。一是資源配置不合理。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現象,部分院校的基礎硬件設施不足、實習實訓設備和場地受限,導致總體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低下。二是內涵建設不足。教學質量直接影響教育資源的產出效率。四川省高職院校發展仍然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實踐教學不足、教學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更新轉型跟不上時代需求變化,高職教育的內涵建設任重道遠。三是師資隊伍薄弱。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支撐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但總體看四川省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尤其是雙師型師資隊伍依然比較薄弱,無法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四川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發展合力有待提高
2015—2022年,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系統整體協調度良好,耦合協調度等級分布相對集中,基本處于中級—良好協調水平。但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卻相對滯后,無法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有效合力,難以起到相互促進和支撐的作用。四川省高等職業教育為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尚未與區域經濟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與合力。一是高職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高職教育資源在區域分布上還不夠均衡,尚不能適應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民族地區、偏遠山區的職業教育資源尤為匱乏。二是產教融合深度不夠。產教融合方面存在合作不夠密切、合作模式和內容相對簡單等問題。校企合作模式單一,缺乏創新,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發展需求。學校與企業合作不夠深入,導致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對接不緊密。三是專業、課程與市場需求脫節。專業布局、課程設計與地區經濟發展需要不完全對接,導致育人質量不高、工作崗位匹配度不高等問題,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足。
(二)對策與建議
1.政策保障: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投入產出效率
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結合,亟需通過提高交叉效率值來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通過政策引領與教育實踐的創新,構筑一個高效、協調、互補的高職教育體系,推動區域經濟的全面繁榮。一是提高職業教育經費投入。適當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確保設施完善和滿足教學條件的基本需求,讓高等職業教育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二是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教育資源配置要注意均衡問題,尤其注意提高對偏遠地區、落后院校的教育投入,縮小不同地區和學校間的發展差距,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
2.內涵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要堅持類型定位,通過內涵發展之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持久動力。一是優化專業設施。高職教育發展要立足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不斷涌現的新業態、新職業提供更好的支撐。這就要求建立一套靈活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機制,定期進行深入勞動市場和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從而能夠根據市場變化迅速響應優化專業設置。二是更新教學內容。跟進經濟轉型趨勢,根據地區產業發展需求優化課程設置并更新教育內容,確保教學方案和課程內容能夠及時響應市場的變化與需求。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聯合進行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將新業態、新技術融入教學中,確保教育內容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
3.產教融合: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特色和亮點,也是職業教育發展長期面臨的痛點。針對產教、校企“兩張皮”問題,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和合作創新,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強化政策保障。應突破相關政策瓶頸,明確各方權責,降低合作風險,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提供落地依據。尤其要明確企業方的權利和義務,調動企業的積極性,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辦學。二是創新合作模式。在傳統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礎上,探索企業學院、協同創新中心、科教融匯平臺等,以更好地整合學校和企業資源,推進深度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三是細化教學保障。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明確產教融合的目標和定位,將產教融合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訓、實習、項目等形式,使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煉技能,提高實踐能力。
4.監測評估:完善職業教育投入產出效益監測評估機制
目前,在政策層面,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有眾多利好政策。但是,在具體的辦學實踐層面,仍存在政策落實不足、投入產出效益低等問題。鑒于這些實際問題,需要從政策層面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投入產出效益的持續監測和評估。一是建立專門的監測評估機構。可設立由教育/財政主管部門、高等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等多主體組成的跨部門機構,負責職業教育投入產出效益的監測評估工作,并保障其獨立性與公正性。二是制定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參考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包含財務、社會、教育、就業等方面的評估指標體系,確保評估指標的全面性,同時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三是建立發布與回饋機制。實施定期與不定期監測,既要有定期的年度評估報告,也要根據需要進行專項評估或時效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政策調整和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確保整個監測評估機制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李照清.區域經濟發展與高職教育互助共生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6省數據的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11):111-115.
[2] 羅薇薇,蔡晶晶.高職教育與區域產業的協調發展研究:基于東部5省的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0(27):56-61.
[3] 張睿娟.高等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性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2(28):56-77.
[4] 葉沖.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與區域經濟耦合協同發展研究:基于西部12省(市、自治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0(21):51-58.
[5] 潘海生,翁幸.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耦合關系研究:2006—2018年31個省份面板數據[J].高校教育管理,202s5mHVcUBz3UF6yaNY1hiNdrQNLI8Uv3SAz55cJT/DB4=1(2):12-23.
[6] 張林鋒.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發展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20(6):30-34.
[7] 馬欣悅,李丹晴. 高等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如何?——以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2):29-37.
[8] Doyle J R,Green R H. Efficiency And Cross-efficiency In DEA:Derivations,Meanings And Uses[J].J Opl Res. Soc.,1994,45(5):567-578.
[9] 陳騎兵,張利風,等.基于 DEA 交叉評價的資源型城市效率動態研究:以四川省地級資源型城市為例[J].四川環境,2017(36):139-143.
[10] 李勇,駱琳,等.基于DEA交叉效率的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分析[J].統計與決策,2021(22):107-110.
[11] 何景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投入產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11):129-136.
[12] 王丹,蔣然.“十三五”江蘇省高職院校績效評價及“十四五”投入優化研究:基于《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J].職業教育研究,2021(6):29-35.
Dynamic Research 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DEA Cross-evaluation
—A Case Study in Sichuan Province
CHEN Qibing1, WANG Shuo2, MA Tiefeng3
(1.Chengdu Textile Colleg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General Education, Chengdu 611731, China; 2.Sichu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Chengdu 611130, China; 3.School of Statist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Sichu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from 2015 to 2022,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EA cross-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tudies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Sichu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by using DEA cross-evaluation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oss-efficienc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system in Sichuan Province is low,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in the basic-comparative coordination stage,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 is stable and positiv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and main conclus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better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DEA cross evalu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