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萍己蛣撔露急仨氁揽咳瞬磐苿?,而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農業科技和創新的最主要的人才。文章以湖南省長沙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為對象,通過對他們的思想現狀調研,了解他們的具體實際情況,提出主體地位提升模式探索措施,為鄉村振興助力添彩。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型職業農民;思想調研;提升模式探索
一、引言
2012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由此掀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序幕。新型職業農民的成長完全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蓬勃發展的。了解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現狀,如何用黨的二十大精神武裝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從哪些方面提升新時代職業農民的思想高度、主體地位,使這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能夠牢牢跟黨走,并在黨的有力領導下,爆發出最大的潛能,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二、長沙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基本情況
(一)發展情況
根據長沙市委、市政府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安排部署,2013年原寧鄉縣開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2014年長沙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提出對全市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認定與管理,并出臺《長沙市新興職業農民資格認定管理暫行辦法》。2014年原寧鄉縣被列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2021年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評價認定管理辦法(試行)》(長農發[2021年6號])的通知,明確了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條件、申報程序和扶持政策。
(二)培訓情況
2021年以來,瀏陽市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955人,沈慧錦等3人獲評長沙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涌現了“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孔蒲中、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人胡呈武、省黨代會代表沈慧錦等多名優秀學員,楊劍鋒、張玲等攜手院士建立工作站,沈慧錦、劉志廣等青年優秀學員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中國日報》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望城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448人,市級新型職業農民360人。寧鄉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人數達5680人。長沙縣累計開展培訓32期,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417人,曹宇、王澤峰兩位獲評2022年度“長沙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
(三)認定情況
截至目前,長沙市共有2421名“田秀才”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其中,初級501名、中級702名、高級1218名。瀏陽市2021年認定新型職業農民455人,其中初級140人、中級83人、高級232人。2022年認定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168人,其中初級28人、中級63人、高級77人。長沙縣2021年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49人。2022年認定121人,其中初級20人、中級53人、高級48人。望城區2021年認定新型職業農民327人,其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204人、中級新型職業農民57人、初級新型職業農民66人。2022年認定21人,其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12人、中級新型職業農民8人、初級新型職業農民1人。寧鄉市認定934人,其中初級新型職業農民180人、中級348人、高級406人。
(四)人員情況
在認定的1920名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中,有中國共產黨黨員449名,占比23.4%;文化程度在職高以上660人,占比34.4%,其中,本科占7.49%,??普?6.02%。
三、加快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積極探索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學習、工作、訴求等各方面的情況,以全方位了解、全過程跟蹤調查的工作方式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掌握一手資料,找出問題所在,摸索解決方案,也是黨的優良傳統,既能解決好社會矛盾和問題,也能有力凝聚人心,實現工作目標。因此從思想政治上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調查研究,具有極高的時代性和必要性。
(一)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萍己蛣撔露急仨氁揽咳瞬磐苿?,而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農業科技和創新的最主要的人才,他們有情懷、有熱情、有理想、有知識、有資本、有專業能力、有開闊視野,容易接觸新鮮事物,有很強的開拓創新精神,不僅積極探索怎么種地、怎么種好地,更有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經營、怎么獲得較大利益的整體思維,他們是我們農村的希望所在。目前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所從事的農業行業比傳統的農業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文化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在返鄉創業人員越來越多的大環境下,必將為鄉村振興創造更加廣闊的天地。
(二)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少數”
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民群體的領頭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少數”,在鄉村振興的發展中發揮著關鍵示范作用,核心引領作用,是國家政策的積極執行者和農村經濟的主體,能夠有力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共同致富,能夠有力推動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風氣變化。
(三)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安全的護航者
農業安全中最主要的是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糧食生產的主體大戶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生產者,承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對提高國民生活水平起到關鍵性推進作用,是保證老百姓從吃飽到吃好的護航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竭源泉。
(四)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村發展的穩腳石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人才、離不開實體經濟、離不開經濟來源,只有經濟發展了,鄉村振興才會走上良性循環,農村才能夠穩定和諧,而新型職業農民無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帶領著農民發家致富奔小康,吸收安置農民工,讓農民朋友不用去遠方,也可以獲得生活的來源,能夠陪伴老人和自己的兒女,為社會的穩定繁榮發展提供了基石。
四、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現狀
為準確掌握新型職業農民的現狀,對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進行了走訪調查,對職業農民的基本情況有了更準確的了解,當前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情況如下。
1.從信仰角度來說,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占48.1%,說明在這個先進群體,黨的思想比較深入,黨的領導比較扎實,黨的執政基礎比較牢固;無神論者占37.2%,馬克思主義一定是無神論者,無神論者不一定就是馬克思主義,所以,在提高這一群體的馬克思主義觀上還有較大的工作空間可以發揮,要加強對這一群體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宣傳,使馬克思主義信仰能夠更加深入人心。
2.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方面,其中比較了解的占64.3%,很了解的占25.6%,說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滿著激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信心,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3.對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比較清晰,基本了解的占57.4%,很了解的占41.9%。總體來說大家的文化程度相對來說有較大提高,其中本科占7.49%,專科占16.02% ,對新鮮事物有較大的接納能力和鉆研能力,是農民中的優秀代表,清晰自己的定位和職責、權利。
4.新型職業農民的家庭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占6.2%,5萬~10萬元的占30.2%,10萬~20萬元的占42.6%,20萬~50萬元以上的占15.5%,50萬元以上的占5.4%。2022年長沙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07萬元,從這個數據來看,新型職業農民的總體收入并不很突出。
5.新型職業農民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的主體發揮的作用,認為很好和比較好的占了96.9%。作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對農村各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主體作用發揮好了,農村的發展必然會向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實現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果,對發展地方經濟、帶動就業、社會風氣、思想道德、價值追求、農村環境都有極大促進作用,從調查結果來看,新型職業農民的主體意愿和主體發揮能力都比較突出。
6.新型職業農民在參與基層治理方面發揮的作用,認為非常好和比較好的占93.8%。我國基層組織的治理以村民自治為基礎,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需要以熟悉本村情況、在本地深深扎根的能人來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從調查情況來看,結合比較緊密。
7.當前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的總體評價,認為好的占62%,一般的占33.3%。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決定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高度,也是意識形態管理的重要內容,尤其在科技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農民的思想道德更加復雜和敏感化,從調查數據來看,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任重道遠,還有很大的空間。
8.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專題培訓是否有必要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認為必須開展的占43.4%,有必要的占53.5%。職業道德是指誠信買賣、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科學管理、安全生產、保護生態環境、承擔社會責任。從統計數據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對職業道德認識很深刻,這是農業產業能夠做大做強的生命線,是新型職業農民的首要素質,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
9.現在農民最關注的自身利益問題是什么,增加家庭收入占82.2%,子女教育問題占77.5%,就業問題占58.1%。提高家庭收入是每個人的愿望,尤其在農業領域提高收入大家更加迫切,因為農業辛苦、回報率低、回報周期長,要農民、政府、市場的共同呵護,才能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是子女教育問題,城市教育資源相對較好,所以做父母的都努力將子女送到城里接受教育,不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也是很多農村家庭面對的現實問題。再就是就業問題,如果能夠在家門口找到工作補貼家用,能夠照顧好老人和孩子,很多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也就會很穩定地守在自己的家園。
10.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主體性地位措施中,哪一個環節最需要加強。其中農業設施和設備的購置補貼和資金扶持占83.7%,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創新的技術指導占72.1%, 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占64.3%,發展特色產業占58.1%,助農營銷占55.8%。加強主體地位必須從資金設備、技術服務、質量保障、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加強,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密不可分。
11.進一步激發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新、創造、創業意識最需要加強的環節,其中建立創業交流平臺占81.4%,專業知識提高占79.1%,宣傳和教育占64.3%。農業是一個風險高、回報周期長、市場波動大的行業,從調研結果來看,新型職業農民迫切需要一個能夠相互交流、提供經驗和借鑒、相互抱團取暖的交流平臺,同時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并加強宣傳和教育。
12.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機制中最需要加強的是完善參與機制占77.5%,健全激勵機制占76%,健全保障機制占71.3%。新型職業農民思想工作保障機制中最要體現的是自己的參與機制,要體現鄉村振興主體的主導性,要全社會重視起來,對先進個人和集體加強激勵和褒揚,弘揚社會良好風氣,并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組織、機構、財力、后勤支持。
13.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提升措施最需要加強的是發展農村經濟占84.5%,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占69%,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占57.4%,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占56.6%。經濟基礎決定政治和思想意識形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也是提升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保障,是化解矛盾的最有力方法,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和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都是提升思想教育的有力措施。
14.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當前發展最大的困難。首先,農村需要留住人才,培訓應多樣化,解決農民困難的科技扶持和科學培訓、加快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的發展,農產品價格過低、融資難、融資貴、資金缺乏,愿意種地的農民老齡化、薪火不接,農田改造、水利等農業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種子、肥料,人工、油燃料等農業所需各種原料價格過高,難找到合適的農民工做事、補貼力度低、鄉村的人文環境需進一步完善。其次,現在高價的農產品種植難,且生產成本高、部分農產品產能過剩、難以匹配銷售和物流、優質生產端和高端消費端沒有打通、營銷推廣難、農機具和倉庫用地和融資困難、農村基礎有待提高、農民思想有待提升、見識少、自主意識不強、發展要素無法保障,導致發展有一定困難。
五、主要觀點
1.了解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現狀,有利于培育發揚新時代新農村優秀典型先進思想,強化思想引領、凝心聚力,實現鄉村振興。
2.加強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指導鄉村振興戰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主體性,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農業強國提供強大的主體力量。
3.加強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激發新型職業農民的創新、創造、創業意識,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創新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4.加強和完善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機制是當前一項迫切的工作任務。
六、理論創新程度和實際應用價值
1.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現狀,在政策引導、產業扶持上能夠更加緊密貼切,有利于提高新農村發展速度,促進新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2.在堅持教育引導農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把農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牢牢抓住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這一“關鍵少數”,筑牢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3.有利于堅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創新農村經濟活動,促進鄉村繁榮發展,夯實黨的農村政策基石,
4.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對保證農產品安全起到關鍵環節的保障作用,是提升我國生活水平質量的有力之舉。
5.有利于推進農村人才優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培養“政治合格”的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七、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提升模式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求“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93011c878402cec01074e3b6f35fd719a90efa7e93b4f7b689b008ceaded4ac9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绷暯娇倳涥P于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思想,為今后農民的職業化道路及現代化農業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
新型職業農民具有先進性、示范性、引領性,是一個有著很強政治覺悟的優秀群體,要有力引導不斷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不斷以黨的思想鼓舞提升群眾意志。
1. 在各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設置思想政治文化和職業道德課程,不斷加強引導和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達成共同的思想意識,通過新型職業農民的帶動和宣傳,使黨的思想能夠牢牢扎根在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2.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與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相結合,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智慧和道德倫理觀念,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都能找到共鳴感和認可,這是我們民族自信和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二)提升新型職業農民主體地位
1. 要進一步鼓勵和吸引新型職業農民進入村支兩委,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領頭示范作用,為村支兩委帶動當地經濟提供動力與活力。
2. 要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支持與扶持,包括資金、技術、設施、平臺,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市場生存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經濟收入
1. 加強農業科技指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通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增加收入水平。
2. 提高農業補貼和農業保險補貼,降低農民的經營風險和生產成本。
3. 加強農產品加工扶持力度,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融合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加農業收入。
(四)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各項保障
1.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思想工作保障機制,新型職業農民認為思想工作保障機制中最要體現的是自己的參與機制,要全社會重視起來,發揮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職能,明確工作責任,并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組織、機構、財力、后勤支持。
2. 要為新型職業農民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調查目前新型職業農民關心的問題是經濟收入、子女教育問題,核心關鍵還是要實現鄉村振興,提升經濟收入,留住鄉村人才,留住優秀鄉村教師,縮小城鄉差距。
3. 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退休保障,2021年長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長沙市新型職業農民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補貼實施辦法(試行)》通知,目前在長沙市區域范圍內取得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且在長沙市或湖南省本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并按時足額繳費的新型職業農民可以享受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補貼,為農民職業化提供了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希望補貼力度和廣度得到更大的提升。
(五)全力解決新型職業農民的具體困難
1. 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了解新型職業農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理順管理關系,疏通堵塞節點,切實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最優的發展環境。
2.解決重點難題,目前很多農業都還屬于比較粗放的行業,科技含量不高、資金不雄厚、回報周期長、抗風險能力低等難題,急需政府引導、科技支持。
八、結語
本文通過調研分析,了解新型職業農民的基本情況,闡明了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如何提升新時代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能力水平的主要方式方法,為鄉村治理和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新能量,為鄉村振興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李建芬,陳莉,宋曉,等.青年農場主培育的探索與實踐——以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01):248-249+260.
[2]陳忱.新型職業農民職業道德培育路徑研究[J].當代繼續教育,2015,33(04):66-70.
[3]黃順君.習近平新型職業農民主體性思想及其現實意義[J].社會科學家,2018(09):150-156.
[4]唐曉華,溫桂珍.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沿邊民族地區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困境與路徑——基于東興市的個案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4):165-168.
(作者單位:長沙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