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安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專業人才作為支持和保障,公安院校作為公安人才培育的主陣地,需通過與公安機關加強聯動協作、共建校局協同育警機制來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成效,使公安人才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及出色的履職能力。文章基于校局合作視角,旨在探討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機制,從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拓展合作深度廣度、構建合作運行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四個維度,提出了多元化的育人模式創新策略。
關鍵詞 校局合作;公安院校;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13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Public Securit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Bureau Cooperation
ZHAI He, ZHOU Hui, LIU Shuai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035)
Abstrac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security industr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and guarantee of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for cultivating public security talent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by strengthening linkage and cooperation with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nd jointly building a school bureau collaborative police training mechanism, so that public security talents have high professional level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abilit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bureau cooperation, aiming to explore the innovative mechanis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From four dimensions: transforming talent cultivation concepts, expand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ooperation,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diversifi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re proposed.
Keywords school bureau cooperatio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積極參與,形成強勁合力,才能高質量地加快復興建設步伐,盡早實現民族復興宏偉目標。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輸送高精尖人才的重要使命[1]。高校應明晰自身職責所在,精準定位辦學宗旨和目標,結合自身實際突出院校特色,持續優化育人環境,銜接貫通每一項育人環節,使人才培育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公安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打造一支業務精湛、能力過硬的公安隊伍成為公安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2]。在此背景下,社會對公安專業人才的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是公安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為了有效提高育警成效,為公安戰線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公安院校需與公安機關加強聯動合作,共建協同育人機制,從而更好地立足公安實戰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專業課程建設。公安院校的實戰化教學改革使校局合作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已然成為高質量育警的必然要求。
1 公安人才培養中校局合作的價值分析
公安院校是以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為辦學目的的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公安戰線培養輸送高素質復合型優秀人才的職責使命。公安院校以政治建校為特色,其育人目標不僅在于豐富人才的專業知識儲備,提升職業技能,更在于鑄牢忠誠警魂,使人才具有較高的政治擔當、清醒的政治認知[3]。由于公安院校人才培育的特殊性,其對學生實行警務化管理,秉持從嚴治警、從嚴治校的治理方針設置組織部門,配置專職學管,以有計劃地開展管理工作。在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新時代公安機關的工作實踐出現了諸多新的特點,智能辦案、信息化辦案的比重不斷增加,工作模式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創新,因而這一工作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愈來愈高。公安院校作為公安人才培育的專門場所,要與時俱進,基于公安實戰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做好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提高育人的精準性和針對性。在教學方面,公安院校結合實戰需求在教學中突出實踐教學,通過設置現場勘查實驗課、擒拿格斗實訓課等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具備多元化的操作性技能,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勝任力[4]。
校局合作即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聯合進行公安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雙方通過構建聯動合作機制促進優勢資源的互補共享,進而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校局合作的范圍體現在多個方面,既包括育人方案制定、公安專業建設,又涵蓋教師隊伍發展、實踐基地創建等。校局合作雙方在“共建、共管、共育”的理念下構建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既保障了公安人才的育人成效,又實現了利益共享與合作共贏。校局合作是順應新時代公安工作要求的創新性育人舉措,它的實施有效地推動了公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公安隊伍建設提供了助益支持。因此,公安院校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溝通互動,積極爭取支持助力,共建常態化合作機制,從而為人才成長提供更多的實踐實訓機會,使人才輸送滿足社會需求,獲得黨和人民的認可。
2 公安高等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1 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明晰合作育人目標
針對公安專業人才的培育,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應形成一致性的培養目標,并在這一目標的導向下,通過協同合作來有效完成育人任務。2020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我國人民警察是國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懲治違法犯罪。公安院校須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訓詞精神,牢牢把握“公安姓黨”這一根本政治屬性,并在與公安機關的合作中注重育人理念的轉變,協同確定“政治過硬、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使培養出來的公安人才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又有較高的政治擔當和職業操守。
2.1.1 堅持以生為本,更新育人理念
教育理念決定著教育實踐方法和效度,其對教育行動具有導向作用。公安部黨委明確指出,新時代公安院校應積極擔負起教育訓練的職責和使命,不斷加快教育改革步伐,與公安機關建立協作機制,開展協同育人,在人才培養中重視學生的應用性、實戰性能力淬煉。公安院校應形成科學的育人理念,堅持以生為本,結合實戰需求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并實現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公安院校需在育人的各個環節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構建最佳的育人模式,圍繞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專業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公安院校的專業發展需契合公安實戰崗位的具體要求,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一方面,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公安院校應立足時代特點,打造高效能的專業師資隊伍,使師資建設滿足公安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學體系構建方面,公安院校應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實踐教學比重,推進課堂教學與公安實戰的無縫對接。院校應通過校局合作強化對應用型人才的培育,使學生實現全面成長與發展。校局合作機制的建立需要公安院校及公安機關都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能深刻認識到雙方協同合作的重要意義與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積極的參與態度,持續開展深度的學習交流,共同反思舊有的育人觀念及教學方式的局限性,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以教育實踐中出現的現實性問題為導向,尋求最佳的問題解決策略,為公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2.1.2 貫徹實踐導向,注重實戰能力的培養
公安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貫徹實踐導向、注重實戰能力是確保學生能夠適應公安工作復雜性和多變性的關鍵。公安工作具有高度的實踐性,這一特性主要體現在公安工作的具體任務與職責上。公安工作要求警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應用和提升各種技能和知識,并通過不斷實踐和鍛煉,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公安院校教學需更加突出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實戰能力。
首先,公安院校應增加情景模擬教學的比重。通過警情模擬實戰演練,如應對突發事件、偵查破案、處置群體事件等,學生不僅能了解公安工作的具體操作流程,還能切實提升其自身的應急處突水平、現場處置能力。其次,公安院校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合作,拓展校外實訓機會。確保學生能參與一線警務活動,如公安機關的日常事務、實際案件處理和執法等,切實增強學生的職業使命感、榮譽感、歸屬感,快速提升其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使他們畢業后能盡快適應角色轉變,迅速融入公安隊伍,迅速投入當前各項公安工作。最后,公安院校應注重“科技+實戰”的深度融合。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安系統,因此,公安院校應融入現代科技,讓學生了解新技術的理論基礎,并通過實踐掌握這些技術在偵查、預警、案件分析和處理中的具體應用,提升信息化時代下公安院校學生的實戰能力。
2.2 拓展合作深度廣度,創新合作育人模式
協同治理理論的相關觀點表明,公安專業人才培育應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育人機制,實施“去中心化”的育人模式。公安院校、公安機關應加強聯動協同,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規劃,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協作性的育人范式,通過多個維度的深入融合,探索最佳育人策略。公安院校應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展學生的自主化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和主動性的學習精神。教師要改變傳統以知識和經驗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強化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并通過搭建多樣化的公安實戰應用平臺來為學生提供實踐實訓機會,助力其實戰能力的提升。校局合作應為學生提供參與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參加合作科研項目,并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積累更多的應用性學科知識,鍛煉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逐步確認和實現自我價值。
2.2.1 健全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資源
公安人才培養應以優質的課程資源為支持和保障。課程資源建設是公安院校開展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務,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育人的成效和質量。鑒于此,公安院校應針對課程資源開發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其主體應包括專業教師、實戰專家、技術骨干等各類型專業人才。開發小組應結合公安實戰需求制訂人才培養規劃,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本專業能力分析表,在能力分析表的指導下開展專業建設、設置課程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公安專業課程體系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并適當提高實踐實訓課程教學的比重,以公安實戰為基石設置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基層實戰專家及技術骨干應參與課程體系的研發,通過充分的論證分析,對照一線工作實際具化教學內容,有效提高課程資源的實效性和利用率。與此同時,他們還可為課程教學提供豐富的實戰案例。公安院校教師通過對此進行文本化處理,將之轉化為教學課件、實訓項目,由此強化教育教學與實踐實戰的銜接,深度拓展實踐教學的維度。此外,公安機關應為教師借閱實戰資料提供便利,此舉既可豐富教師的實踐認知,助力其實現高質量的專業發展,又有助于優化課程教學資源,提高資源的品質。
2.2.2 完善實踐體系,強化實踐教學
首先,校局雙方應積極開展協作,共同推進校內實踐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網絡教學空間等實踐平臺的建設。對于校內實踐基地,學院專家、實戰專家應成為構建主體,通過打造高效能的建設團隊,來不斷完善校內實驗實訓教室、實戰技能培訓中心等設施建設。對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的方案論證和實地驗收,校局雙方皆應參與,應共同致力于構建符合實戰需求的多樣化基礎設施,保障設施功能的充分發揮。針對校外實踐基地,公安機關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不斷改善實踐環境,有效豐富實踐環境中的教學元素,使之滿足教育教學工作的需求。同時,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應達成合作協議,共同促進實踐基地建設方案的優化。對于網絡教學空間,應依托數字信息技術來實現空間的搭建與完善。校局合作網絡平臺應設置多元化的功能板塊,以支持課程資源上傳、慕課教學開展、在線評價測試等教學活動,使其成為學生、公安院校、公安機關的共享空間。通過銜接線上線下教學來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借此可隨時隨地進行課程學習,并在線參與各類型實踐項目,由此實現實踐教學的信息化、智慧化。
其次,公安院校應積極開展課內實踐、綜合訓練、隨崗見習等實踐教學活動,并加強這些活動的交互銜接,使之成為一體化的有機系統。課內實踐是基礎性的實踐教學形式,它是制度性的教學安排,需依從既定的教學計劃來開展,其實施空間以校內實驗場所為主,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展開。課內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一般性的實踐實戰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實踐意識。綜合訓練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它具有針對性、專門性等特點,面向中高年級學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是進階性的實踐訓練環節。隨崗見習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的,其旨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公安實戰工作,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隨崗見習的實施依賴于與公安機關的合作,需要公安機關為學生提供隨崗見習機會,安排學生在寒暑假期間完成見習任務。
2.3 構建合作運行機制,形成長效合作態勢
協同治理理論的相關觀點表明,公共事務治理應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由此形成科學的集體決策,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提升治理效能。在公安專業人才培育方面,政府、公安機關、公安院校是重要的育人主體,它們之間應該形成聯動協作關系,以實現協同育人的動態平衡,保障人才培育的成效和質量。多主體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需要以高效的合作運行機制作為保障,使合作多方明晰自身權責,明確分工定位,并形成有序的組織管理模式,打造良好的合作環境與氛圍,從而不斷擴大合作領域、豐富合作方式、實現多方共贏。
2.3.1 優化組織架構,保障深度合作
公安隊伍建設離不開公安教育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公安教育既是公安院校的本然職責,也是公安機關的基本工作任務。校局合作的深入開展需依托于完善的組織架構,在該架構體系內,上級公安部門、公安院校、基層公安機關是重要的組成主體,它們通過構建協同機制、加強溝通互動來促進校局合作的高質量開展。
首先,公安院校應積極主動地與公安機關加強聯系,構建良好的合作模式,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完善育人規劃,促進聯合育警的系統化、規范化。公安院校應具備主導意識,強化對教務處、學生管理處等內部機構的管理,使其在校局合作中發揮更大的能動作用。同時,公安院校應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以上級公安部門相關的政策條例為指引,設置校局合作專門領導機構,保障校局合作形成長效化發展態勢。
其次,校局合作雙方應建立高效的溝通模式,使溝通過程更加靈活且富有成效。校局合作雙方應圍繞高效育警的共同目標,不斷拓寬溝通渠道。在學生畢業實習過程中,校局合作雙方應為其創設良好的實習環境,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合作育人具有動態性、發展性特點,因此合作雙方應構建動態溝通機制,使溝通過程更加靈活,推動溝通效能的持續提升。
2.3.2 拓寬資金渠道,保證合作經費
在資金籌措方面,公安院校應依托自身優勢,積極拓展資金渠道,使校局合作得到充分的資金保障和支持。首先,公安院校應立足育人實際狀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經費支持,使辦學綜合定額補助經費得到提升,進一步夯實保障性撥款的基礎性作用。其次,公安院校可通過設立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展在職警察培訓等方式來動員社會力量為校局合作育人提供資金支持,以此形成多元化的經費籌措渠道。最后,公安院校應健全財務監管體系,同時應設立合作育人專項經費,進一步強化財政保障,改善校局聯合育警條件。
2.3.3 構建評價體系,強化質量監控
首先,公安院校應立足育人需求,設立人才培養質量監控機構。該機構負責全方位地考核評價育人工作的成效,并及時提出改進和優化育人機制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公安院校應針對學生建構完善的考評機制,設立綜合考核平臺,依據課程考核標準檢驗學生的知識習得與能力發展狀況。與此同時,公安院校應將公安機關納入學生考評主體體系行列,使其基于實戰需求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思想素養等進行評價,該評價結果將在學生的綜合評定成績中占據一定比重。另外,學生的自我評價也非常重要,公安院校可依托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合作育人成效的評價認知,進而作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進,保障校局聯合育警的實踐效能。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合作育人成效
教師在公安人才培養中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其綜合素養、專業能力、知識儲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育人成效。教師是公安教育工作中最具能動性的因素,其角色功能無可替代且至關重要,為此高校應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夯實育人事業的人力資源基礎。公安院校教師隊伍主要包括兩類型群體,即專業教師與“雙千計劃”教官。當前教育部門尚未形成關于公安院校教師發展的明確目標,部分高校雖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但中心組織架構不夠完善,職責內容僅限于一些常規性事務,師資建設規劃的制訂尚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狹隘、“雙千計劃”教官管理未形成健全的制度、教師素養訓練及考核考評缺乏統籌性安排等。公安院校應明晰上述問題,打造業務精湛、富于創新的師資隊伍,進而有的放矢地采取相關措施來優化隊伍結構、整合團隊資源,激勵教師實現高質量的專業成長。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相關觀點,高校應為專業教師、授課教官提供有競爭性的福利待遇,使其享受充分的福利保障,以全方位地滿足其需求。此外,公安院校要構建完善的激勵機制,使優秀教師能獲得更多晉升、表彰機會,使其自我價值實現需求得到滿足,促使其形成對院校強烈的歸屬感和依戀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公安教育事業。
2.4.1 完善發展規劃,明晰目標定位
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推進育警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需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打造素質和能力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目標,制定教師發展規劃,構建最佳的教師隊伍組織模式。公安院校應對自身的辦學定位有明確認知,結合實際情況及辦學特色發展師資隊伍、優化師資結構、調整師資配置,使其綜合效能得到有效發揮。在此過程中,公安院校應以公安實戰工作要求為導向,制定教師成長方略,使其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公安院校應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確定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實施原則,構建系統化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出臺系列保障政策,搭建高效能的培訓平臺,從而持續優化教師發展環境,營造良好的教師成長文化氛圍。
2.4.2 健全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熱情
首先,公安院校在與公安機關開展校局合作的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或增加考評制度中的激勵元素,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福利待遇,使其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專業教師赴基層掛職鍛煉可為其獲得技術職務增加機會,同時在年度考核中得到額外加分,而擁有雙師型資格的專業教師可以在職稱職務聘任、科研項目開發補助等方面獲得優先權,其福利待遇也將更具吸引力。雙師型教師隊伍中,取得卓越成就、作出突出貢獻者有資格享有警察榮譽儀式,借此可有效提升其職業認同感,使尊重需求得以滿足。激勵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強化教師專業知識學習的自覺性、提升其業務能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肩負起鑄魂育人的職責使命。其次,公安院校還應對專職教師、兼職教師進行合理配置,并邀請公安戰線的精英骨干作為院校的客座教授,以此來擴大教師隊伍規模、豐富師資結構層次。同時,公安院校還應為師資成長創建良好的培訓平臺,通過開展多元化、系統化的培訓來促進教師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師資團隊在教學教研中發揮更大的綜合效能。最后,加強對駐校教官的正向激勵也是非常必要的。校局合作雙方應針對駐校教官的專業成長共建有效的激勵機制,明確其地位和待遇,構建完善的評聘制度,從而充分激發駐校教官的參與熱情和工作潛能[6]。
2.4.3 強化師資培訓,創新培訓模式
在校局合作過程中,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應不斷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共同推進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發展。公安院校應主動獲取公安機關的有效支持,共建教師培訓創新合作模式,使其形成常態化、一體化的基本格局。同時,校局合作雙方應共同發起建立教師發展領導小組,圍繞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制訂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案,不斷優化和提高管理效能。
6 結語
新時代公安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與任務,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能,急需加強公安隊伍的建設發展。公安院校作為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需立足公安實戰需求,強化與公安機關的互動聯系,共同構建協作性的育警模式,并通過開展深度的校局合作來促進優勢資源的互補共享,形成互惠共贏的合作格局,由此為高素質優秀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充分保障人才培養的成效和質量,助推公安教育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2020年度中囯刑事警察學院院級科研項目“新形勢下公安院校實習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2020054);2022年度遼寧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國家安全視域下警犬技術專業建設實踐及評價體系研究”(JG22DB687)。
參考文獻
[1] 鄧鑫,張夢雨,車翰博.行為抑制/激活系統、人格特征對警校生心理彈性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4):608-614.
[2] 陳鵬,楊磊.面向實戰的公安大數據創新實踐訓練平臺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1,40(8):243-247.
[3] 楊濤.市場經濟條件下警校學生政治素質現狀與全面提升策略[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42(S2):65-68.
[4] 方偉.警犬武力使用的行為屬性及法律規制研究——以警察使用警犬對人控制技術為焦點[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1,188(6):37-45.
[5] 翟翯,劉劍郁,南兆營.警犬技術專業成人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