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今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的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教師作為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和實施者,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學??沙掷m發展的關鍵和保障。這要求職業院校教師進一步提升職業認同,以扎實的專業能力和高尚的職業情懷融入職業教育教學過程,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榮譽體系建設是新時代推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對于強化價值引領、促進教師職業認同、增強師德素養意義重大。高職院校可以從強化保障機制、建構評價體系、優化實施策略等三個維度出發,設計構建科學的教師榮譽體系,助力教師職業身份認同提升和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 教師榮譽;榮譽體系;職業教育;師德師風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7.02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Honor System
XU Hangjun, QIAO Wanjun, DUAN Zexi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eachers, as participants and implement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re the key and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This requires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to further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tegrate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noble professional feeling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hono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value guidance,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nhance teachers' moral literac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design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teacher honor system from three dimensions: strengthening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so as to help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Keywords teachers' honor; honor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教師榮譽體系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我國自1978年建立特級教師榮譽制度開始了陸續開展了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評選表彰,不斷完善教師國家榮譽制度體系。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提出給予教師國家榮譽稱號,提高教師政治地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加大教師表彰力度”。此后,教育部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2044號(教育類216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榮譽表彰體系,完善評選表彰管理機制,切實發揮教師國家榮譽的宣傳引領感召作用,營造尊師重教濃厚社會氛圍”。同時,國家還陸續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和榮譽表彰體系構建。
1 教師榮譽與教師榮譽體系
教師榮譽指社會或教育集團對人們履行教師職責的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是教師個體或集體獲得組織的專門和定性化的積極評價[1]。從這一概念來看,教師榮譽可分為顯性榮譽和隱性榮譽。隱性榮譽是指教師對于自身職業的認同,以及各級教育行政機構、學校、各類團體組織、家長學生對于教師工作的認可和贊揚。在幾千年中華文化傳統“禮教”思想的影響下,“尊師重教”理念深入人心。人們對于教師的尊稱自古有之,譬如,尊稱孔子“萬世師表”,董仲舒“漢儒宗師”,胡璦“明體達用”,朱熹和程顥“程朱理學”等,無一不表達社會對于師者的贊頌和認可。顯性榮譽是指對于教師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專業技術等方面的物質或精神層面的獎勵;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層面設置了一些教師榮譽,包括“人民教育家”“全國教書育人楷?!薄叭珖7督處煛薄叭珖鴥炐憬處煛狈Q號等。各部門也設立了相關單項榮譽,如教育部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其他各級別教育行政部門和院校也參照國家相關榮譽設置了一系列其他榮譽,不斷強化對教師的激勵和引導機制,也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教師榮譽制度體系。
2 教師榮譽體系建設賦能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榮譽是對教師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表彰,有助于教師專業認同感和自我價值的提高,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重要的激勵和引導作用[2]。教師榮譽體系的科學建構對于進一步激發榮譽的激勵作用和引導作用、推動教師提升職業認同和職業素養、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意義重大。
2.1有助于強化教師職業身份認同和教師職業道德
教師榮譽的第一大功能是其激勵功能。教師榮譽是對教師付出和努力的正向回饋,其外在體現形式往往為物質獎勵或精神獎勵,其內在蘊含著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擔當。教師在受到榮譽授予機構所授予的榮譽稱號以及社會群體所給予的職業認可和贊賞后,能夠形成教師個體持之以恒、自覺主動投身教育工作的內驅力,進而增強其從業的自信心和歸屬感,進一步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擔當。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雖有長足的發展但體系仍不完善,社會對于職業教育以及職業院校教師的認可度普遍不高。職業院校教師容易產生職業認同困惑,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其從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榮譽制度中明確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原則進行體系建設,既是讓教育回歸立德樹人的本質,也是幫助教師明確自身定位,從而更好地實現其現職業價值[3]。因此,建構科學有序的職業院校教師榮譽體系,不僅能夠贏得國家對于教師群體的重視、社會對于教師個體的尊重,全面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也能喚醒教師的教育情懷,增強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擔當,最終形成教師榮譽與自我身份認同和素養提升的良性互動。
2.2 有助于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和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榮譽的另一大功能是價值導向功能。教師榮譽是國家或教育部門根據相應標準和程序對品行優良和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的肯定和授予的榮譽獎勵,反映出榮譽授予機構對于教師工作的認可和贊賞,其本身就是一種尊師重教的價值彰顯,能夠為教師個體和群體提供更加有力的職業價值引領。國家日益重視職業教育以及職業院校教師在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構建和完善職業院校教師榮譽體系不僅是貫徹新時代黨和國家關于教育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思想的體現,還是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指示要求以及落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助力新時代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加快構建職業院校教師榮譽體系,有助于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政治地位,引起全社會對于職業教育以及職業院校教師的關注和認同,有助于提升職業教育從業吸引力,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保障學生成長成才。教師榮譽所發揮出來的這種價值導向和引領功能很大程度上賦能了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梢哉f,教師榮譽體系構建既是激勵廣大教師堅持從教,堅守崗位的有力措施,也是增強教師社會認可度的重要法寶[4]。
3 基于教師榮譽體系建設的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路徑
科學合理的榮譽體系必將激勵有理想、有抱負的教師加強學習,提升修養,恪守職業道德,弘揚職業精神,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必將引導廣大教師認真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落實好立德樹人的偉大使命[5]。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路徑探索構建機制完善的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榮譽體系。
3.1完善基于榮譽體系建構的師德師風建設保障機制
為進一步強化對職業院校教師榮譽體系的總體規劃和督促指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進一步健全榮譽體系和師德師風建設機制。一是要完善和豐富職業院校教師的榮譽設置,教育部門會同相關部委聯合表彰或增設專項榮譽獎勵職教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從業者,一方面能夠從政策化制度化的角度解決職業院校教師國家榮譽較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為規范和統一各省市之間的榮譽體系提供參考,有效貫通各級各類榮譽管理體系。二是各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結合各地優勢設立特色化榮譽項目的同時要嚴格參照國家教師榮譽設置省級榮譽,進一步規范省市級榮譽的設置以及評選的標準和程序,指導各職業院校建設校級教師榮譽體系。三是要強化教師榮譽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細化各項責任的梳理與各項任務的落實,將教師榮譽助力師德建設落到實處。高職院??梢酝ㄟ^健全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設置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負責落實相關具體業務,黨政齊抓共管,強化工作力量,開展教師榮譽的專項研究、總體規劃、政策制訂、制度落實,指導、協調和督促相關部門開展教師榮譽評選、表彰、宣傳,實施教師譽后的管理和引導,依法依規確定榮譽獲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強對榮譽獲得者的后續支持服務。
3.2 建立基于榮譽體系建構的師德師風建設評價體系
制訂公平公正公開,且細化、可操作的評價和評選標準能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師德建設的評價指標。當前,師德師風建設面臨最迫切的問題是教師師德素養的評價依據和標準。教育部在2014年相繼出臺了《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和《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分別羅列出了一些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教育意義的師德禁行行為,可以說教師職業道德失范素養“不合格”“失范”的標準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界定和評判依據。2018年,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對高校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十條新的更高的要求,引導教師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然而,對于教師師德正向評價的標準依然不夠精細,在評判教師師德“良好”和“優秀”的具體操作層面缺乏指導。實際上,對于教師的正向價值引導除了開展教育培訓和負面案例警示教育之外,最主要還是依賴于對各類優秀教師的正面獎勵和宣傳。高職院校應當建立清晰完整的教師榮譽體系,厘清各級各類榮譽評選的師德標準依據,規范榮譽類別和層次、入選標準、評選程序、表彰形式、激勵待遇等,以反向促進教師師德正向評價的具體實踐。
3.3 優化基于榮譽體系建構的師德師風建設實施策略
教師榮譽體系建設是高職院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有力抓手和助推劑。高職院校應當不斷優化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策略,抓好優秀教師、銀齡教師和青年教師三個群體,充分發揮教師榮譽體系的激勵功能和價值引領功能。一是加大各類優秀教師的選樹表彰范圍和宣傳力度,激發教師積極從教的動力和熱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梢罁鄳笜隋噙x優秀教師,探索設立校長特別獎、十佳教師、十佳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獎項,擴大榮譽的表彰范圍,強化榮譽的激勵效果。大力舉辦教師表彰和尊師主題活動,廣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激發教師的榮譽感、幸福感、使命感和責任感,為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供思想引領和行動方向,形成精神感召,積聚強大的正能量。二是將退休教師作為重要資源,充分發揮銀齡教師的“種子作用”和“智庫功能”。設立從教30或50年榮譽獎章,舉辦銀齡教師榮休榮退儀式,關心關愛退休教師,提升教師的職業榮譽感,為教師安心從教營造良好氛圍。發揮銀齡教師在教育引導和培育青年教師方面的優勢,打造銀齡教師特色品牌,為青年教師樹立精神標桿。三是大力培育青年教師,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責任感。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新生力量,也是未來的中堅力量,其專業水平和師德素養的高低關系高職院校整體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的成效。因此,要強化青年教師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展入職培訓、報告會、論壇、講座等,使青年教師深入了解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交流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經驗和方法,引導青年教師從“被感動”到“見行動”。
4 結語
教師榮譽具有激勵驅動和價值引領的功能,對提振教師職業吸引力、提高教師社會地位、職業認同感,賦能師德師風建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充分把握教師榮譽這一抓手,積極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師榮譽體系,強化保障機制,完善評價體系,優化實施策略,賦能師德師風常態化建設。
基金項目:2023年陜西省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研究項目“基于教師榮譽體系建構的師德師風建設研究”(SJS2023YB105)。
參考文獻
[1] 徐華.基于專業發展的高職教師榮譽體系建設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17(6):89-92.
[2] 朱旭東,王紅蕾.全面構建教師評價體系[N].中國教育報,2021-04-29(01).
[3] 余澤龍.鄉村教師身份認同視野中的榮譽制度建設研究[J/OL].教學與管理,1-6[2024-04-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24.G4.20240311.1351.002.html.
[4] 王一舟.我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構建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5] 宋金海.構建榮譽體系:創新激勵教師發展路徑應用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