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是提升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與企業合作,高校可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和行業標準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培養出國家需要、企業滿意的人才。因此,探討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措施對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校企合作 實踐教學體系 改革創新舉措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而與人們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四大需求之一息息相關的城市軌道交通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不僅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更大方便,而且大幅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與此同時,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方面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和專業要求也在急劇增加和不斷提高,同樣也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人才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的教育新模式得到了推廣普及,既整合了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又為學生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平臺,對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雙重提升均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然而從當前高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為此,以下先分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創新舉措。
1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健全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相較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與開通分別為20世紀的1965年與1969年,21世紀的2008年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方才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1]。其在運營管理上,其經營管理理念、運營模式多源于鐵路運營模式及經營理念演化而來。而很多高校此前并未開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2010年后才增設該專業,也是在鐵路運輸類專業的基礎上拓展衍生而來。可見,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及其為培養該領域應用型人才而增設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均存在發展歷史較短、探索研究時間不長的現象。而我國各個城市在地鐵經營理念、運營管理模式等各個方面也不盡相同,存在一定差異,其技術規范與管理模式仍處于不斷探索之中,從城市軌道交通教育層面來看,專業教學體系構建尚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健全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1.2 校企雙方缺乏與學生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對接企業的用人需求和行業標準來進行人才培養,然而從當前眾多高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現狀來看,學校、企業、學生三者間實踐教學聯合不緊密,缺乏深度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在校企雙方資源的利用上存在合作教學資源有限、不足等問題;二是在實踐教學硬件配備上,硬件設備設施薄弱,不能全面滿足實踐教學需求。三是在學生實訓方面,實訓條件有限,達不到實踐教學要求;三是在師資力量上,高校專業教師中很多缺乏行業企業實踐經驗,專業實踐能力有待提升[2]。而校企合作不深入是制約實踐教學成效提升的最大弱項,其中既有企業的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不足的原因,又有企業的實際工作環節、工作職責不能完全對接校內職業技能競賽、學生專業實訓周等因素。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支撐,學生得不到系統全面的培養,無論是職業技能的掌握還是職業素質的養成均不盡人意,這必然不利于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和提升,走上工作崗位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方可適應崗位工作環境。
1.3 實踐教學開展環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表現在教學內容、教學條件、頂崗補習、師資隊伍力量等方面。
首先在實踐教學內容上,存在內容陳舊、未及時更新,滯后于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趨勢的問題。由于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多源于鐵路運輸類專業拓展衍生而來,以致前者實踐教學體系是對后者的復制或移植。然而這兩個專業無論是崗位特點還是教學器材均有著顯著差異,前者實踐教學體系知識架構及器材的使用較落后,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中的新規范、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未能引入到該行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環節中。
其次在實踐教學條件上,存在軟硬件不符合教學需求的問題。該專業不同于鐵路運輸類、軌道交通設備類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軌道交通運營組織管理并能熟練識別、操作運用和監控軌道運輸相關設備的應用型人才,而非培養軌道交通設備檢修維護類崗位專業人才,這就決定了其實踐教學既要與軌道交通運營組織管理需求相符合,又要達到實踐教學設備運用的要求。然而校企合作中,高校與軌道交通運輸類企業缺乏深入溝通與深度合作,且企業內部運作較為封閉,以致難以為教學設備的研發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參照,所開發的實訓設備或實踐教學軟件滿足不了該專業實踐教學需求。上述因素的存在均令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滯后于行業企業發展及人才培養需求。
再次,在頂崗實習方面存在對口實習難度大的問題。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很多高校均增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但在人才需求上存在一定的供需側結構性矛盾,以至于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對口難度大,且實習期間,高校難以對每位學生做到精準把控其實習情況,實習管理跟進不到位,流于表面形式,導致無法取得良好的頂崗實習效果[3]。
最后,在師資力量上,師資隊伍欠缺行業實踐經驗。師資隊伍力量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制約高校教育發展的一大因素。當前高校很多教師沒有在行業企業的從業經歷,普遍缺乏行業實踐經驗,下沉至企業掛職鍛煉的時間十分有限,以致一些教師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實踐教學未能實現與職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以及頂崗實習標準的有效對接。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創新思路
2.1 做好職業能力分析調研,構建對接崗位標準的職業技能體系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職業技能體系的構建,實踐教學環節是其關鍵,是融入行業企業工作職責、崗位標準及崗位技能的有效途徑。為此,高校可以校企合作關系為依托,展開對往屆畢業生、校企合作企業、行業企業專家等主要對象的市場調研并進行職業能力分析[4]。以畢業生初次入職的就業崗位為基本標準,結合后續的崗位調配與晉升,確定乘務、站務、調度三大序列的就業崗位,根據各崗位工作職責及實際作業流程將企業的運營管理章程、崗前培訓標準融入其中,最終梳理出涵蓋行車、客運、票務、服務、設備、安全、應急等模塊的行業崗位標準。再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標準,并對接各崗位標準,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構建健全完善的職業技能體系,以夯實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基礎。
2.2 構建校企協同的課內專業教學體系
構建基于校企合作與職業技能體系的校企協同課內專業教學體系,校企雙方,通力合作就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與設計、教學編制與教學模式共同制定,以實現課內專業教學的有效對接[5]。具體包括:首先是理論與實踐在教學上的雙向對接,讓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際實踐有機結合,在實踐教學中印證理論知識內容,以理論知識指導學生的實踐。其次是崗位專業技能與實踐教學的雙向對接,結合之前調研的各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結果,提煉出各崗位技能,并將其融入實踐教學之中,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再次是職業素養與學生素質培養的雙向對接。在課內專業教學中,教師可通過真實案例、企業文化與和發展史的引入,工匠精神的弘揚,崗位特性的宣貫來展開課內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還有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塑造,提升其綜合素質。最后是學生角色與職場角色的雙向對接。課內教學可通過實訓工作室來構建實際工作場景,模擬逼真的工作流程與管理模式,同時鼓勵學生課外積極參與軌道交通志愿者活動,以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由學生角色向職場角色的轉換。
實踐教學在具體實施時不能脫離課堂教學孤立存在,其與課堂理論教學是相互依存互為促進互為影響的關系。從整體而言,需立足于專業培養,在行業企業職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構建課程體系,并以課程標準為出發點,校企合作共同參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編制。同時注重教學形式的組織設計,并有效對接企業培訓標準,通過案例式、過程式、任務式等豐富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立足于企業的崗位工作過程的基礎上來設計實訓項目[6]。此外,還要重視第二課堂教學,結合企業的應急預案引入案例分析,開發出與企業崗位標準相對接的學生實踐活動并融入第二課堂教學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高校不僅可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培育技能競賽團隊,還要大力建設對接企業實踐的技能大賽實訓室。
2.3 建立企業深度參與的實踐教學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教學應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立足人才培養,以課程標準、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標準、頂崗實習標準為依據,建立校企雙方全程協同,企業深度參與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形成校企雙方共建共享師資與資源,共同管理與教育的人才培養格局。高校可根據學生學段的不同,突出各學段實踐教學重點。如在大一階段,可成立地鐵訂單班,由合作企業選拔工作經驗豐富的骨干力量擔任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共同參與高校專業教學,并為學生提供在本企業實訓的機會,通過組建地鐵志愿者的形式讓大一新生在第一學年即可參與到地鐵運營管理服務中去,并保證參訓學生達到專業實訓比例要求,以使學生提前熟悉工作環境,感受工作氛圍,適應角色轉換。在大二階段,高校可定期組織開展不同主題與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行業專家講座、勞模進校園、軌道交通文化節、職教周、科技周等活動,同時以學校技能大賽為平臺,與合作企業開展企業員工與學校學生的競賽交流活動[7]。在大三階段,地鐵訂單班學生全部進入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校企雙方約定校內教學考核評價與企業考評的互認,學生輪崗實習并最終通過考核考評獲得上崗證和學分。企業從大一新生入學地鐵訂單班的組建,到頂崗實習直至畢業入職,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實踐教學全過程,形成多層次齊抓共管、共建共享,多維度培養的閉環教學活動。
2.4 校企合作共建高標準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因此,要想滿足高校實踐教學需求,鍛煉學生實踐技能,校企雙方應合作共建高標準的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成效與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如校企雙方可共建軌道交通智慧運營教育示范虛擬仿真實訓基地,讓真實的工作場景和現實工作流程再現在學生面前。同時,實訓基地總體目標定位,實訓建設的前瞻性、校企雙方合作開發培訓資源和技能鑒定,需從行業發展方向來精準把控,以建成高標準高水平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8]。此外,高校要與當地的地鐵企業有機聯動,就校企雙方如何開展實訓教學,如何培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高質量專業人才上下功夫,雙方對人才培養方案需及時調整和修訂,并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深化產教融合深度,與當地的地鐵企業共同簽署戰略協議,共同探究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在工種融合、崗位融合、技術融合情況下的需求。
2.5 打造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團隊
校企合作為高校專業教師隊伍提供了深入企業一線培訓鍛煉實踐能力的機會與平臺。一方面高校可引入企業的技能大師、骨干技術力量擔任高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兼職教師,既能充實高校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又能給予學生專業化的指導,同時還能增進他們與高校專業教師的交流互動,校企雙方相互學習相互取經,共同進步。另一方面高校的專業教師可利用寒暑假期到合作的地鐵企業定崗培訓,掛職鍛煉,以形成學校專業教師理論知識扎實,合作企業實踐機會多、實戰能力強等優勢互補,從而打造一支理論功底過硬,實踐教學水平高強、教學經驗豐富、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踐教學團隊。為專業實踐教堂高質高效開展,為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高質量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3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開設,但這一新型專業目前尚處于不斷摸索建設之中,要想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應用型人才,需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以形成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以上從五個方面探討研究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創新舉措,以期為提高該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潘輝.民辦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究——以金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時代汽車,2023(12):123-125.
[2]寇詩雅.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校企協同實踐教學探索[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3(03):185-188.
[3]尹瑩雪.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例[J].福建農機,2022(02):46-50.
[4]張敏,高嘉寧.高職院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探索——以地鐵“訂單班”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05):75-77+87.
[5]傅凱,毛云江.智慧城軌背景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時代汽車,2022(05):90-92+95.
[6]溫旭麗,向星月,劉云,等.交通運輸專業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方向實踐教學探索[J].科技風,2021(21):27-28.
[7]宋以華,叢叢.基于校企訂單合作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3):68-70+74.
[8]牛云霞.高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