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是一位秉曠世之才的英雄豪杰,其詞“屹然別立一宗”,是與蘇東坡比肩齊名的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其人“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是有宋一代雄姿勃發的愛國志士。我國著名宋史專家、黑龍江大學教授辛更儒先生撰寫的《辛棄疾新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3年版),是我國近年來宋史研究的顯著成果,對研究宋代詞史、文學史、文化史、思想史、軍事史和政治史,均提供了新鮮經驗和諸多啟發。
“蘇辛”是豪放詞派的兩大巨擘,二人詩詞作品同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奇珍瑰寶。與個人生平資料浩繁眾多的蘇東坡相比,辛棄疾從軍為政、寫詞作文的背景文獻稀缺匱乏,傳世較少。尤為不幸的是,辛棄疾文集在明武宗正德年間散佚失傳,后人對其身世多加隱晦、遮蔽和掩飾,客觀上為撰寫辛棄疾傳記帶來多重挑戰和較大困難,以至于后世成稿付梓并傳播于世的辛氏傳記作品大都篇幅局促。1931年,著名紅學家吳世昌先生在上海《新月》雜志連載兩期的《辛棄疾》,僅有四萬多字,相當于當今時代一部中篇小說的體量。1956年,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泰斗鄧廣銘先生廣泛搜求歷代文獻典籍,經過多方征集、精心遴選和審慎校驗,據此編著而成《辛棄疾傳》,但規模僅有區區六萬余字。1957年,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在搜集、整理、考證、??薄度卧~》過程中編撰了《辛棄疾》,該書只有四萬多字。1988年,南京大學鞏本棟先生出版了《辛棄疾評傳》,該書字數雖有皇皇三十多萬言,但主要是對辛氏詞作意蘊和條陳(如《美芹十論》)思想進行精辟解析和深透評述,以此狀寫和描摹作為思想家的辛棄疾形象。由此觀之,為辛棄疾撰寫人物傳記是一項難度頗大的精神勞作。籍貫山東的辛更儒先生今年已經七十八歲,是鄧廣銘先生的入室弟子,多年來承繼其師嚴謹治學之風范,在宋史研究領域勤篤精進、孜孜不倦,先后著有《辛棄疾研究》《辛棄疾研究叢稿》,陸續編注《辛棄疾詞選》《辛棄疾資料匯編》和《辛棄疾集編年箋注》等,成為享譽我國宋史學界的專事辛棄疾研究的著名學者。
借助歷史文化名人的壯麗一生,參透一個時代的歷史進程,彰顯一代英杰文豪的多種歷史面相,讓全書的基調置于理性的歷史高度,這是《辛棄疾新傳》的一個鮮明寫作取向,也是該書的一個重要創作特征。辛棄疾的一生高開低走,波瀾壯闊,既躍馬橫戈、斬將擎旗,又殺伐決斷、快意恩仇,從揭竿而起的年輕少帥,到奔走呼號的勇猛斗士,再到賦閑居家的落寞平民,再到重振雄風的花甲老將——多舛的人生境遇和多艱的軍政生涯,使其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使其成為一個具有杰出軍事才干和卓越政治才能的棟梁之材。他在《九議》中提出的“論天下之事者主乎氣,而所謂氣者又貴乎平”的新異觀點,極具辯證色彩和戰略價值,寄托了辛棄疾自少年時代就確立的政治理想,昭示著辛棄疾早在敵占區就萌發的收復故國的軍事抱負。從后人文字記載中去梳理和解讀辛棄疾的生平業績,可謂書寫其傳記的主要方法和有效途徑,但從辛棄疾主要以為“陶寫之具”的詞作而言,又不失為洞悉詞人精神世界的最好資料和直接依據。這個文韜武略兼備、見識膽識過人的山東豪杰,一生大部分時間與抗金逆流和反抗低潮迎面相撞,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僅僅是辛棄疾的一廂情愿。辛棄疾感時憂世的唱酬和曠達疏宕的抒懷,給時人和后人留下絕塵而去的英雄背影和一次又一次酣暢淋漓的感動。郁郁不得志、以淡筆寫濃愁的辛棄疾受到后世的推崇和敬仰。進入近代,關于辛棄疾事跡估衡和詞作研究蔚成熱點、漸入佳境。其中稼軒詞鑒賞類的文章和著述數量逐漸增多,但大多聚焦在呈現大丈夫心靈世界曲折深廣的經典之作上,對少數迸發出陽剛之氣、鏗鏘雄音的作品的詮釋與解讀,呈具疊床架屋之勢,況且一些著作和文章側重于解讀詞作美學風格和藝術品位,而忽略了其認知價值和社會意義。盡管辛棄疾是宋代寫詞最多的文學家,且非常推崇詞體,但其自身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專門的詞學著作,給傳記寫作帶來一些棘手之處?!缎翖壖残聜鳌返淖髡咝粮逑壬瑥拇髮W時代就悉心研讀稼軒詞,迄今已越六十余載,在長期對辛詞的探究求索中,他深刻地認識到,稼軒詞不僅蘊積著“宋詞第一人”深厚的詞學修養,還暗含著他一生始終未曾動搖的抗金信念和價值追求。他的很多豪壯沉郁、俊爽開朗、高唱低吟的詞作,是他整個戎馬生涯和戰士征程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
換言之,《辛棄疾新傳》一書既是一部厚重的人物傳記,也是一部典范級的辛詞研究專著,既寫出辛棄疾的曲折經歷和傳奇人生,也剖解了辛詞雄奇峭拔、激揚奮厲之壯美和哀婉悱惻、婉麗清新之柔情?!澳纤沃粣奂谲幰蝗恕?,這是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美學主張,他認為辛棄疾的一生是“悲劇一生”,又因其悲劇抒寫乃真情實感,無矯揉造作和粉飾雕琢,才成為南宋詞史上最有詞境的詞人。誠然,辛棄疾的詞作既有豪邁奔放、沉郁悲壯者,也有婉約輕柔、樸實自然者,或秾麗綿密,或含蓄蘊藉,或率真質樸,或嫵媚清幽,極富思想性和藝術性。作者辛更儒先生在書中寫道:“前輩詞人蘇東坡曾以長短句這種興盛一時的詩體為自遣之具,他卻要用歌詞反映抗金報國的重大主題思想和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坎坷遭遇,同時也多方面地反映江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币虼?,將傳主生平線索和詞作脈絡融匯起來,深入探究辛棄疾慷慨激越之下潛藏著的幽微詞心。辛棄疾在給好友朱熹的祭詞中寫道“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這沉郁奇崛的話語也是對他自己一生的真實寫照。
《辛棄疾新傳》是一部編年體例的學術性歷史專著,該書基本上按時間順序進行敘事鋪陳,運用大量官方文獻、傳主詩詞、名人碑文、正史野史等資料,圍繞“上馬擊賊,下馬寫詩”的傳主人生軌跡,以細膩文筆和考究用詞展開對人物命運的深入考察和對南宋抗金歷史的周密揭橥,以最大誠意還原辛棄疾的鮮活人生和文辭風流,為讀者描摹了一個上得戰場、入得廟堂、文采武功一流、堪稱俊杰英才的辛棄疾形象。《辛棄疾新傳》可以視為一位當代學者與一位古代詞人所進行的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心靈溝通和精神對話。辛更儒先生在撰寫過程中,妥當地處理了史與詩的關系,具體就是作者恪守傳記寫作的真實性原則,不以當代人眼光和思維去審視古人,而是以“同情心理解之”,進行一種帶有情感溫度的關切與注視。因而,這部傳記作品氤氳著詩性、流溢著溫情,與當下史學界某些一味追求歷史真實但卻流于史料堆砌的缺少可讀性的學者傳記,有著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