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博物院藏品數量多、種類豐富,其中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其主要構成部分。龍紋是青銅裝飾藝術中最為常見的紋飾之一。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龍紋是商周時代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思想觀念、禮儀制度和社會發展。通過研究這些紋飾,可以了解其背后政治、宗教和思想的變遷,以及龍紋所傳達的美學思想及其藝術特征。
[關 鍵 詞]山西博物院;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
[中圖分類號]J5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7-0078-03
文獻著錄格式:王瀾.淺析山西博物院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藝術特征[J].天工,2024(27):78-80.
龍紋是古代青銅器上一種重要的裝飾紋飾,是由原始龍紋演變而來的,一般由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組成。它不僅具有原始龍紋的某些特征,如形體較大,有長而粗的龍角,同時又有許多新的特征,如龍首似蛇、蛇首呈三爪狀等。
一、青銅器龍紋的起源與發展
青銅器是青銅時代的產物,其發展歷史長達千年,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造型豐富、裝飾多樣、紋飾精美。
龍是十二生肖之一,在我國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影響力。在遠古時期,龍被賦予吉祥如意的寓意,人們相信龍可以帶來雨水、豐收和好運,所以人們對其崇拜有加,并喜歡用各種形式刻畫它的形象。
最早的龍紋可能源于人們對自然界的觀察,如對蛇、鱷魚等爬行動物的形象進行再造想象,或者參考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形象。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上,已經可以看到簡單的龍形圖案。
到了夏商時期,青銅器的發展尤其繁榮,于是龍紋開始出現在青銅器上,如酒器、食器、水器等器物上。
進入西周時期,龍紋變得更加復雜和精細。這一時期的龍紋不僅繼承了商代的風格,還融入了更多的幾何元素和裝飾性圖案。龍紋在青銅器上的布局也更加講究,多與云雷紋、獸面紋等相結合。
春秋戰國時期,龍紋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更多形式。這一時期的龍紋更加注重動態表現,線條更加細膩,有的龍紋呈現出寫實的特點。龍紋在青銅器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不僅限于禮器,還出現在兵器、生活用器上。
秦漢時期,龍紋出現了更為復雜和生動的造型,常常作為主體紋飾出現在各種工藝品和建筑材料上,如瓦當、銅鏡等,此時的龍紋更加具象,龍頭、龍爪等細節表現也更加明確。
隋唐時期,龍紋變得更加豐滿和華麗。這一時期的龍紋常常與花卉、云紋等結合,形成富有裝飾性的圖案。
宋元明清時期,龍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這一時期的龍紋更加規范化和程式化,形成了所謂的“官樣龍”。龍紋在各種工藝品、建筑和服飾上廣泛應用,成為皇權的象征。
總的來說,龍紋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樣、從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演變過程,這也成為研究古代社會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龍紋在商周青銅器中的地位與功能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和鮮明的地域特征,是在吸收、借鑒其他地區紋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中,龍紋是一種經常出現的紋飾,它的起源和演變都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龍紋在商周青銅器中的地位與功能是多方面的,其是社會結構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載體。
從地位上來看,它是皇權與神權的象征。在商周時期,龍紋被視為王權的象征,與皇室的威嚴和神圣權力緊密相關,青銅器上的龍紋往往用來表示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代表了等級制度,龍紋的使用在商周時期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
從功能上來看,龍紋的功能非常綜合且多樣。龍紋作為一種裝飾元素,使青銅器顯得更加美觀和莊重,它的復雜多變和流暢的線條增加了器物的藝術價值。同時在商周時期的宗教活動中,青銅器常常作為祭祀的禮器使用,龍紋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符號。
三、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藝術特征
(一)商代早期、中期
商代早期,以龍為題材的紋飾一般都會以三足、四爪的形象出現,而且以抽象手法表現為主,整體立體感更強;商代中期,青銅器上出現了一種側眼龍紋飾,這種龍紋呈張口、卷尾狀,分布在饕餮紋的兩端。除此之外,還出現了單眼變形龍紋、傾斜對稱龍紋等紋飾。
(二)商代晚期
與商代早期和中期相比,商代晚期的龍紋更加具象和精細,與古人心目中的龍形象更加貼合,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1.形態多樣性
(1)青銅器龍紋形態多樣,既有單體龍紋,也有多條龍紋相互纏繞的形式。
(2)龍紋常常出現卷曲、盤繞的形態,有時會出現S形或C形的線條。
2.夸張的表現
(1)龍紋的頭部往往夸張處理,眼睛突、角耳顯著。
(2)龍的軀體和尾部同樣夸張放大,形成流暢且富有節奏的線條。
3.復雜的裝飾性
(1)龍紋裝飾性強,細節豐富,如龍鱗、龍須、龍爪等部位都進行了精細的刻畫。
(2)龍紋常與其他紋飾如云雷紋、獸面紋、幾何紋等結合,形成繁復的裝飾效果。
4.對稱與平衡
龍紋在青銅器上的布局講究對稱和平衡,尤其是對于成對出現的龍紋,其形態和動作是對稱的。

(三)周代時期
周代在吸收了商代龍紋特點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新的特點,即鳳紋與龍紋相結合。周代早期,青銅器上的龍紋樣式很多,包括兩條首尾相接的龍、身體和尾巴呈螺旋狀的龍、兩條相交的龍等。有些龍紋還出現了“蛇首”的形象,被稱為“蛇形龍”。到了周代中后期,鳳紋逐漸取代了龍紋。在一些青銅器上,有龍、鳳、鳥等組合紋飾,同時鳳紋變為主飾,龍紋變為綴飾。
四、山西博物院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實例分析
(一)典型器物介紹
1.獸形觥
獸形觥是于1976年在靈石縣旌介村出土的酒器(見圖1)。整體狀如蹲獸,前有寬流,下承高圈足。蓋前端為龍首形,與上翹的流口扣合為頸,高浮雕粗角、尖耳,眉目突出,頸部起扉棱至蓋面中部;蓋后部作獸面,雙耳高聳;器腹前、左、右起扉棱,后有獸首形鋬。蓋部以云雷紋襯托兩個獸頭,器身則以三條扉棱為中軸組成獸面主紋,口沿下飾昂首卷尾夔龍紋,圈足飾夔鳳紋,均以云雷紋襯地。


五、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藝術價值與影響
(一)藝術價值
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如線條流暢、形態多樣、裝飾性強等,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首先,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線條流暢而富有動感,形態多樣,展現了高超的鑄造工藝和藝術創造力。其次,龍紋的裝飾性強、細節豐富,如龍鱗、龍須、龍爪等部位都進行了精細的刻畫,增強了青銅器的藝術價值。最后,龍紋與其他紋飾如云雷紋、獸面紋等相結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同時在整體上呈現出和諧統一的美感。
龍紋融合了自然界的形象和抽象的圖案,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界的理解和敬畏,同時反映了他們的宗教信仰和審美觀念。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鑄造工藝精湛,如失蠟法鑄造技術的運用,使得紋飾表現得極為精細,展示了古代青銅鑄造技術的輝煌成就。
(二)影響
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藝術風格和技術成就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來的朝代在制作青銅器時,常常借鑒商周時期的龍紋樣式,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六、總結
早在遠古時代就產生了“龍信仰”,不論是上層統治者還是普通平民百姓都非常敬仰龍,將其視為神靈。對商周時期青銅器龍紋的研究對于了解古代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審美觀念和技術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歷史學家和文化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參考文獻:
[1]王華.商周青銅器龍紋飾體現的龍文化[J].炎黃地理,2023(7):10-12.
[2]冉巧艷.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造型及紋飾的演變探討[J].收藏與投資,2023,14 (3):59-61.
[3]劉暢.商代青銅器紋飾的審美特征探賾[J].收藏與投資,2023,14(2):57-59.
[4]白芮涵.商周時期青銅器裝飾紋樣構成形式探析[J].藝術家,2023(2):130-132.
[5]張佩琛.中國青銅器紋飾的特點與規律[J].上海工藝美術,2021(1):89-91.
[6]牛玖榮,侯亭伊,高晨珂,等.商周青銅器紋飾對現代設計的裝飾意義[J].西部皮革,2020,42(17):61-62.
[7]田苗.商周青銅器紋飾變化[J].大眾文藝,2019(20):114-115.
[8]王曉婷.商代青銅龍紋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其藝術效果探究[J].美與時代(中),2015(8):129-130.
[9]葛環玉.商周青銅器中的龍紋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3.
[10]李鵬程.商周青銅器紋飾的美學特征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9(3):180-181.
[11]牛鐳.夏周商的青銅器美學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1.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