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發展模式下共同富裕進程比較

2024-10-23 00:00:00馬軼群崔倫剛
江蘇社會科學 2024年5期

內容提要 通過構建共同富裕指數,從不同發展模式視角探討江浙兩省在“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下共同富裕進程的差異。主要結論為:在“蘇南模式”下,江蘇的蘇南地區共同富裕受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鄉鎮企業明晰產權后,共同富裕得到快速提升。浙江的“溫州模式”以民營經濟為主,提高其競爭力對共同富裕影響顯著。經濟的發展具有路徑依賴性,推動共同富裕應充分考慮發展模式的差異,從“共同”和“富裕”兩個層面,增強各地發展模式的優勢,彌補其不足,因地制宜夯實共同富裕實現的基礎。

關鍵詞 共同富裕 發展模式 差異

馬軼群,博士,南京審計大學政府審計學院副教授

崔倫剛,江蘇省審計科研所所長、高級審計師

本文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不同發展模式下江浙滬推進共同富裕的比較研究”(2022SJZD058)的階段性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推進共同富裕已成為我國一項長期的戰略目標,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效、全體人民的福祉。然而,在各地積極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由于區域發展不平衡,共同富裕進程呈現區域性差異[1]。現有研究對各地共同富裕的差異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對差異來源卻鮮有從不同發展模式視角的解釋。受歷史傳統和文化意識的影響,各地在長期發展中逐步形成各自的發展模式。長三角地區的江浙兩省頗具代表性:江蘇省形成以蘇南地區為主的,發展鄉鎮企業的“蘇南模式”,浙江省則是民營經濟主導的“溫州模式”,兩種模式各具特色。那么,不同發展模式下的共同富裕進程呈現何種差異?針對不同發展模式,應采取何種對策推進共同富裕?對以上問題的回答,不僅有助于理解共同富裕的區域差異,更能夠助力各地根據自身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制定推進共同富裕的對策。

一、文獻綜述

1.共同富裕內涵、測度與路徑

當前對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共同富裕的內涵。一般認為,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也不是絕對平均的富裕,而是允許有差距的富裕[1]。李實認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但不是經濟上的平均主義,推進共同富裕不能采取激進的分配方式[2]。二是共同富裕的測度與差異。陳正偉等較早對共同富裕做了測算,在統計學意義上將共同富裕分解為富裕度和共同度兩個維度[3]。陳宗勝等構建了評價共同富裕進展的指標體系,并測度了中國2000—2019年的共同富裕程度及其與2035年目標的差距[4]。范方志等從總體富裕和共享發展兩個維度構建共同富裕評價體系,進而測度共同富裕水平[5]。三是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有諸多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鄧海林等指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重視從根本保障、價值取向、行動指引等方面協同推進共同富裕[6]。周文等提出,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國要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數字財富創造與積累,科學規范數字財富分配,以此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7]。

2.發展模式及其對共同富裕的影響

改革開放之后,各地根據自身地理、人文等條件,走出不同的發展之路。于光遠較早提出區域發展的“一制多式”格局,指出在相同制度下,區域發展形成了多種不同模式[8],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張月友等指出,“蘇南模式”是在不斷創新、發展、演進的,在這一過程中的所有制結構變遷對產業結構高度化有顯著影響[9]。王志凱等強調“蘇南模式”是中國現代化經濟發展中最有影響力、最為成功的道路之一[10]。對于“溫州模式”,費孝通在1986年指出,如果把“溫州模式”說成是“家庭工業+專業市場”的話,那么,這就是這個地區經濟特點的表述[11]。張戰仁等認為,在新時代背景下,“溫州模式”應堅持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創新精神,在總結實踐合理性啟示的基礎上推進制度創新[12]。

已有研究大多圍繞發展模式進行分析,而探討發展模式對共同富裕影響的文獻相對較少。范從來等研究了在“蘇南模式”下,集體經濟的發展以及“強市場”和“強政府”的協作對推進蘇南地區共同富裕的作用[13]。葉志鵬等探討了在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溫州發展模式的演進方向及其在引領共同富裕中的角色定位問題[1]。趙黎分析了更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其采用歸納式雙案例研究方法,提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共同富裕的作用機制[2]。

3.簡評

現有研究對共同富裕進行了深入挖掘,從內涵、測度以及實現路徑等方面開展了充分討論。對發展模式的研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這是因為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各地在不同的歷史傳統和文化意識下,必然會形成各自的發展模式。從改革開放之初代表性發展模式的出現,到各種發展模式的成熟與演變,學界始終對發展模式高度關注。然而,將兩者相結合,特別是對“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進行比較,探討多元發展模式對共同富裕的影響有何差異,是現有研究較少涉及的。

二、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及測度

1.共同富裕指標體系構建

制定指標體系的前提是對共同富裕的準確界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要求共同富裕達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強、環境宜居宜業、社會和諧和睦、公共服務普及普惠。本文以此為基礎,設置生活富足、精神自信、環境宜居、社會和諧、公共服務五個維度來評價共同富裕。同時,共同富裕被視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3],“共同”體現了社會中不同主體的生產關系,“富裕”反映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應從“共同”和“富裕”兩個層面制定共同富裕指標。基于以上分析,參考已有研究,本文構建共同富裕的三級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包括生活富足等五個維度;在一級指標下,設置16個二級指標;在每個二級指標下,根據指標具體含義和數據可得性設置三級指標,共計20個三級指標(表1)。每個維度的含義如下:

一是生活富足指標。共同富裕首先是在物質生活上的富裕,反映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構成。本文從收入和消費兩個方面考慮,既要體現生活富足上的“共同”,又要反映“富裕”,因此在二級指標中,既考慮整體水平又加入了城鄉差異。分解后共得到5個三級指標。

二是精神自信指標。共同富裕指的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可見,精神富裕與物質富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相輔相成。本文從文化發展、精神享受、國民素養三個方面建立二級指標,并進一步分解為4個三級指標。

三是環境宜居指標。在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的同時,要積極推進環境宜居,這是因為共同富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本文從生態環境和生態宜居兩個層面建立二級指標,分解為3個直觀衡量環境宜居的三級指標。

四是社會和諧指標。只有建立在安全和諧友愛社會的基礎之上,才能保證共同富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本文將社會和諧作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標,從法治保障、社會穩定、生活便利三個方面設置二級指標,進一步分解為萬人律師率、城鎮失業率和交通運輸等三級指標。

五是公共服務指標。公共服務普及普惠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共同富裕遠景目標的核心環節。因為公共服務不僅事關國計民生,更因為公共服務普及普惠可以有效降低社會中的機會不均等,其在促進社會公平的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1]。公共服務主要包括教育、醫療和社保,本文依此建立3個二級指標,并分解為5個三級指標。

2.共同富裕指數的數據來源與測度方法

(1)數據來源

為了更加精準凸顯江浙兩省發展模式在共同富裕路徑上的特點,“蘇南模式”的共同富裕指數使用蘇州、無錫和常州的數據進行測度,“溫州模式”使用溫州數據進行測度。本文所用數據來自《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等。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以及橫向和縱向的可比較性,本文的考察期為2005—2022年,共計18年。另外,部分缺失數據皆采用線性插補方式獲得。

(2)指標標準化處理

三、不同發展模式下共同富裕的變動趨勢及比較

1.江浙兩省發展模式之比較

江蘇省歷來重視工業發展,蘇南地區逐步形成了“工業為主+集體經濟”的“蘇南模式”。“蘇南模式”是不斷演進的,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抓住短缺經濟的市場機遇,獲得了快速發展,同時也為蘇南地區工業化積累了資金、技術和經驗。90年代中后期開始,“蘇南模式”轉變為“工業為主+集體經濟+國外投資”的“新蘇南模式”,蘇南地區利用鄉鎮企業積累的優勢,成功吸引了大量國外投資,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步伐[1]。在“新蘇南模式”之后,宋林飛提出了“蘇南現代化模式”的概念,是指在《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引領下,蘇南地區著力打造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集聚區、城鄉發展一體化先行區、開放合作引領區、富裕文明宜居區的現代化模式[2]。

“溫州模式”是以個體私營企業為基礎,充分發展商業的模式。溫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溫州模式”代表了最早的民營資本創業之路,可以說是最純粹的民營經濟發展模式[3]。“溫州模式”是政府放手發展民營經濟、釋放民眾創業精神的經濟發展范式。在“溫州模式”的引領之下,民營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并向全省輻射,在浙江大部分市縣,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支柱。與此同時,當地吸引外資的步伐大大加快,全面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2.不同發展模式推進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徑

共同富裕來自生活富足、精神自信、環境宜居、社會和諧和公共服務等五大維度,不同發展模式對五大維度產生的影響不同,導致共同富裕實現路徑的差異。

一是不同發展模式對生活富足的影響。“蘇南模式”中的鄉鎮企業源自小作坊式生產,與“溫州模式”的民營經濟相似,以家庭企業為主,兩者的差異更多體現在產權上,因此,兩種模式對于提升居民收入等方面的效果相似。蘇南地區鄉鎮企業的產權得到清晰化,疊加受到上海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輻射效應,“蘇南模式”快速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富足程度,進而優于“溫州模式”。因而,“蘇南模式”在增加居民收入、推動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等方面效果更為明顯。

二是不同發展模式對精神自信的影響。通常而言,“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是民間自發的精神牽引,反映了較強的精神自信。王志凱等強調蘇南崇商重工的文化基因包括厚重的企業家精神、濃郁的集體情懷。張家港是“蘇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張家港精神”被認為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促進、相得益彰,成就了蘇南模式的文明高地”[4]。對于“溫州模式”,張戰仁等指出,新時代“溫州模式”更加“重視文化,激發文化內生動力”[5]。“四千四萬”精神被認為是“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精神符號[6]。因而,在精神自信維度“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較為接近。

三是不同發展模式對環境宜居的影響。在“蘇南模式”下,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初期雖能夠充分發揮經營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但工業為主的模式存在能耗高、污染重等弊端。在全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大背景下,“蘇南模式”經營靈活與適應性強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通過推行“居住向社區集中、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方式,環境宜居程度得到快速提升。相對而言,“溫州模式”是發展商業的典型代表。溫州等地區從發展之初就借助自身市場化水平高的特點,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相較于重點發展工業的“蘇南模式”,環境更加宜居。

四是不同發展模式對社會和諧的影響。本文的社會和諧主要考慮就業問題。“溫州模式”源自以家庭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側重于發展商業,該模式更加適應市場,經營也更加靈活,在解決就業等方面具有其他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在“蘇南模式”下,鄉鎮企業經過20世紀初的產權改革后,進入私營企業大發展階段。2023年底,江蘇省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96551.3億元,占GDP比重為75.3%,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7.9%。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397.6萬戶,個體經營戶998.9萬戶[1],解決就業的經濟基礎雄厚。在社會和諧方面,“蘇南模式”盡管弱于“溫州模式”,但經過產權改革后,創造就業能力也獲得較大提升。

五是不同發展模式對公共服務的影響。公共服務普及的關鍵在于公共產品的供給,在市場經濟下,公共產品的供給更加依賴政府部門。“蘇南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政府作用更強且更直接。不少地區修建道路、公園、學校等公共產品的費用,沒有分攤到農戶,而由鄉鎮企業支付,較大程度增加了公共產品的供給來源,提高了公共服務普及程度[2]。高強提出,“蘇南模式”是以鄉鎮企業為載體、以基層政府為主導的集體經濟,該模式是農民共同富裕的偉大創舉[3]。這樣的特色是“溫州模式”所不具備的。

本文認為兩種模式在推進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徑上各具特色,共同富裕與當地的發展模式密不可分,既要充分發揮發展模式推進共同富裕的優勢,又要注意避免發展模式給共同富裕帶來的弊端。

3.不同發展模式下共同富裕進程差異的解析

圖1為2005—2022年兩種模式下的共同富裕指數對比圖。在2005年,兩種模式下共同富裕指數總體較低,在0.2左右,說明在該階段,“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都沒有形成快速推進共同富裕的態勢。盡管如此,該階段共同富裕水平的差異也體現了發展模式的不同。相比而言,溫州的共同富裕程度最低,這是因為“溫州模式”是以家庭企業為主發展商業的模式,家庭企業不存在預算軟約束,為在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其會更加強調個體的收益性,且家庭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不及以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所以,無論是“共同”層面還是“富裕”層面,“溫州模式”都要弱于“蘇南模式”。2009年,常州共同富裕指數率先突破0.3;2010年,蘇州和無錫相繼超過0.3;2011年,溫州共同富裕指數也超過0.3。2008—2012年,蘇南地區的共同富裕水平始終走在溫州前面。共同富裕的表現與“蘇南模式”特點密切相關,該模式以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為代表,鄉鎮企業為集體所有,在市場經濟下具有國有企業沒有的靈活性,且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集體企業的模糊產權逐步得到清晰化,采用經營者持股的方式奠定公司制的基礎后,個體收益權更加明確。以工業為主的模式也讓蘇南地區經濟表現突出,由此,“蘇南模式”下共同富裕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2013年之前,溫州的共同富裕程度弱于蘇南地區,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疊加自身產業結構老化、產業結構調整緩慢等原因,“溫州模式”沒有適應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彎道”,喪失了多年積累的機制體制優勢。2013年后“溫州模式”開始發力,一直到本文考察期結束,其共同富裕指數始終處于領跑態勢。這是因為“溫州模式”在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優勢的基礎上,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先進制造業,大幅降低制造業成本,搶灘以智能化生產為底層技術的新興產業高地,生產力的富裕層面得到較大提升;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上下游及周邊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也非常明顯,在生產關系中形成“共同”局面。《意見》在肯定浙江推進共同富裕成績的同時,也希望浙江的成功經驗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總體而言,江浙在各自發展模式下共同富裕水平持續上升,尤其是近幾年,共同富裕進程的加速反映了黨和國家以及社會各界對推進共同富裕的關注。

4.不同發展模式下共同富裕的差異分解

本文共同富裕指數由生活富足等5個一級指標得到,這里使用每個一級指標占比,得到共同富裕的結構差異,見表2。本文將蘇南地區的所有指標加總,再次測算后得到一個反映“蘇南模式”共同富裕的指數。生活富足對共同富裕程度的貢獻較大,“蘇南模式”最高達到0.4702,“溫州模式”最高為0.4534,因此,從五大維度來講,無論何種發展模式,提升生活富足的貢獻是重中之重。進一步比較發現,“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生活富足貢獻總體呈下降趨勢,由最初接近50%降至30%左右。這說明兩種模式下,共同富裕其他維度的增速要大于生活富足。精神自信雖對共同富裕的貢獻普遍不高,但兩種模式下都有顯著增加。“蘇南模式”下精神自信對共同富裕的貢獻由2005年的0.0415上升至2022年的0.1819,“溫州模式”由2005年的0.1297升至0.3423。這反映了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后,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其逐步成為共同富裕的重要構成,也進一步印證了前文所指出的精神牽引模式更有利于精神自信的提升。環境宜居的貢獻較為穩定,兩種模式的貢獻總體處于10%~20%。貢獻的穩定并非環境宜居指數沒有增長,而是該指數的增加幅度與其他四個指數增加幅度相當,說明環境宜居在推進共同富裕的貢獻中還有提升空間。兩種模式下社會和諧對共同富裕的貢獻均呈上升趨勢,但“溫州模式”社會和諧的貢獻總體弱于“蘇南模式”。通常而言,以發展中小企業甚至家庭企業為主的“溫州模式”,在解決就業等方面優于“蘇南模式”,社會和諧度較為穩定,但產權改革后,“蘇南模式”社會和諧的貢獻快速上升,可以看到,由2005年的0.1092快速升至2022年的0.31。不同模式下公共服務的貢獻均有所下降,事實上,兩種模式的公共服務指數是上升的,但對共同富裕的貢獻卻在下降,說明公共服務指數上升幅度要低于其他四個維度。

四、結論與啟示

當前,推進共同富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江浙兩省不同的發展模式在我國較具代表性,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應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發展模式對共同富裕影響的差異,尋求一條因地制宜的共同富裕實現之路。本文通過構建共同富裕指數,從不同發展模式視角探討了共同富裕進程的差異,得到以下主要結論和啟示:

一是不同模式下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區域性差異明顯。在“蘇南模式”下,蘇南地區共同富裕的演變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鄉鎮企業明晰產權后,共同富裕得到快速提升。在“溫州模式”下,溫州民營經濟競爭力的提高對共同富裕影響顯著。由此可見,經濟的發展具有路徑依賴性,推動共同富裕應充分考慮發展模式的差異,從“共同”和“富裕”兩個層面增強各地發展模式優勢的同時,也要彌補其不足,因地制宜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這是本文的重要啟示。

二是不同發展模式推進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徑不同。“蘇南模式”根植于江蘇人民崇學崇商的文化基因,不僅增強了江蘇人民的精神自信,更以集體經濟為載體,采用“三集中”“三置換”策略,創建生態鎮、生態村,推進公共產品的城鄉一體化配置。因此,對“蘇南模式”而言,應進一步完善集體經濟的產權制度,重視發揮集體經濟作用,推進富民優先戰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溫州模式”依賴的民營經濟是解決就業的重要力量。就業是衡量社會和諧的重要指標,因此,不僅要保護好民營經濟,更要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同時,要注意采取措施規避民營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如在市場競爭中產生的污染問題、過度逐利性問題等。

三是生活富足等五大維度對不同模式下共同富裕的貢獻不同。具體而言,生活富足的貢獻最大,無論何種發展模式,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提升生活富足的貢獻都是重中之重。精神自信的貢獻雖普遍不高,但不同模式下都有顯著增加的趨勢,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已成為共同富裕的重要構成。環境宜居的貢獻較為穩定,但環境宜居對推進共同富裕的貢獻還有提升空間。社會和諧對共同富裕的貢獻呈上升趨勢,“蘇南模式”可以通過產權改革等方式增加就業機會,進而使社會和諧得到較大提升。不同模式下公共服務的貢獻均有下降,這是因為公共服務指數上升幅度要低于其他四個維度,因此,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社保服務水平,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

〔責任編輯:玉水〕

[1]馬曉君、王夢宇、于淵博等:《我國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區域差異和時空演進特征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24年第2期;楊小軍:《中國共同富裕水平的時空演變及其驅動因素》,《上海經濟研究》2023年第11期。

[1]蔣政:《共同富裕新論——基于平等理論的分析》,《嶺南學刊》2014年第1期。

[2]李實:《共同富裕的目標和實現路徑選擇》,《經濟研究》2021年第11期。

[3]陳正偉、張南林:《基于購買力平價下共同富裕測算模型及實證分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第6期。

[4]陳宗勝、楊希雷:《論中國共同富裕測度指標和階段性進展程度》,《經濟研究》2023年第9期。

[5]范方志、彭田田:《中國共同富裕測度與時空演變特征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24年第5期。

[6]鄧海林、韓敏:《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共同富裕的理論根基與實現路徑》,《江蘇社會科學》2023年第4期。

[7]周文、韓文龍:《數字財富的創造、分配與共同富裕》,《中國社會科學》2023年第10期。

[8]于光遠:《由溫州談到“一制多式”》,《香港大公報》1992年1月28日。

[9]張月友、凌永輝、徐從才:《蘇南模式演進、所有制結構變遷與產業結構高度化》,《經濟學動態》2016年第6期。

[10]王志凱、史晉川:《蘇南模式演進與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

[11]費孝通:《小商品、大市場》,《瞭望》1986年第20期。

[12]張戰仁、張潤強、占正云:《新時代溫州模式的本質內涵、合理啟示與轉型路徑研究》,《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13]范從來、鞏師恩:《蘇南共同富裕的示范及其推進策略》,《江海學刊》2014年第6期。

[1]葉志鵬、鄭晶瑋、李朔嚴:《制度適應性與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演變——對溫州模式轉型的再思考》,《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2年第4期。

[2]趙黎:《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何以促進共同富裕——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雙案例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23年第8期。

[3]王生升:《論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1年第10期。

[1]陳斌開、亢延錕、侯嘉奕:《公共服務均等化、教育公平與共同富裕》,《經濟學(季刊)》2023年第6期。

[1]馬軼群、李曉春:《經濟結構差異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以長三角地區為例》,《農村經濟》2010年第10期。

[2]宋林飛:《蘇南區域率先發展實踐與理論的探索——從“蘇南模式”“新蘇南模式”到“蘇南現代化模式”》,《南京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3]楊曉棠:《“溫州模式”歷史演進與當代價值》,《2023年財經與管理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二)》,2023年。

[4]王志凱、史晉川:《蘇南模式演進與發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1期。

[5]張戰仁、張潤強、占正云:《新時代溫州模式的本質內涵、合理啟示與轉型路徑研究》,《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6期。

[6]武力:《“四千四萬”精神:中國式現代化中的農民貢獻》,《江南論壇》2023年第6期。

[1]《2023年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4年3月27日,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4/3/27/art_ 64797_11203184.html。

[2]宋林飛:《蘇南區域率先發展實踐與理論的探索——從“蘇南模式”“新蘇南模式”到“蘇南現代化模式”》,《南京社會科學》2019年第1期。

[3]高強:《構建推動鄉村共同富裕的新機制》,《群眾》2021年第1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3344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爱视频|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在线欧美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av永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亚洲综合第一页|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国产麻豆另类AV|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成人日韩欧美|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图区| 伊人福利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一区|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 色老头综合网|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国产白浆在线|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综合色8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欧美性天天|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道本|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主播|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