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七個聚焦”,從總體上囊括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力點,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改革潮涌風滿帆,賡續前行謀新篇。從本期起,《當代黨員》全媒體推出“落實‘七個聚焦’重慶在行動”系列報道,聚焦全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運用系統觀念、戰略思維落實好“七個聚焦”要求,展現重慶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闖勁、干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蒼茫大山何生金?對于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涌洞鎮的村民而言,山上的羊可食、草可編、景可賞,山里的好空氣還能“賣”錢!
油茶,是秀山的農業支柱性產業之一,覆蓋了全縣26個鎮街、134個村。幾年前,在秀山欲對油茶產業整體提升卻又缺乏資金的關鍵時刻,重慶創新推動生態產品進入金融市場,在全國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創新推出碳排放權、排污權、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等質押貸款。其中,重慶三峽銀行以當地碳匯收益權作為質押,向秀山當地授信5年期、5000萬元專項貸款。這筆貸款猶如一泓清泉,成為秀山開展油茶低效林改造,助力秀山油茶種植面積突破22.5萬畝的源頭活水。
這場“綠色金融”改革正是重慶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次有效探索。
近年來,重慶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以抓重點帶全盤,在推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民營經濟健康發展、04AjOnVIjQSWyB2o6grPqg==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關鍵領域持續探索,成效凸顯。
“三攻堅一盤活”激發國資國企新動能
走進百余年前立德樂洋行的倉庫了解重慶開埠歷史,賞兩江交匯美景、品南濱路夜色……國慶期間,倚山而建的重慶開埠舊址公園深受游客青睞。
然而,幾年前,這里還是荒廢之地,山城百年時光在這里只留下斷壁殘垣。
2023年底,重慶吹響“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沖鋒號,重慶市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積極響應,持續加速盤活國有資產。受益于此,重慶開埠舊址群面貌得到不斷更新。
閑置多年的立德樂洋行舊址群成為集陳列館、特色商業、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復合型城市公園,還帶動了附近龍門路商業業態主動更新,迭代出現文創、咖啡廳、書吧等新業態。
自2023年9月28日開園以來,重慶開埠舊址公園逐漸成為重慶的城市文旅新品牌。
改革,激發了活力,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率。
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領先、國有控股的專業水務綜合服務商,2010年整體上市。由于歷史原因,重慶水務集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每個區縣至少有一家污水處理企業。
今年初,重慶水務集團與重慶市政府簽訂了《2024年度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目標責任書》,其中一條便是“完成縮減法人15戶”。
這個目標并不輕松,但今年上半年,重慶水務集團不但完成了預定目標,還提前一個月超額完成縮減法人30戶。
如今,重慶水務集團40多家所屬區縣污水處理企業全部實行廠所車間管理,同時以智能化賦能,實現城市供排水一體管理,管理效率、服務效能雙效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導下,今年上半年,重慶國企實現營收3300億元、增長4.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9%。重慶國有企業正用好國資優勢,逐步突圍,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打造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高地
2023年,重慶實施“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加大力度護航民營企業“揚帆出海”,主動尋找商機。
“畏難情緒是企業出海的一大障礙。”重慶平創半導體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市場部部長王志雄回憶:“一開始我們‘兩眼一抹黑’,是政府引導我們走出去的。”
近年來,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地處重慶市璧山區的重慶平創公司也順應潮流。但由于不懂如何拓展海外業務,也沒有相關渠道和資源,重慶平創公司海外市場的拓展遲遲得不到推進。
為幫助民營企業拓展更大市場空間,璧山區優化出海流程,多次組織企業去海外“跑市場”,促使企業勇敢邁出第一步。2023年3月,王志雄代表重慶平創公司踏入與緬甸對接的活動現場,并在同年年底成功與緬甸企業敲定了新能源充電樁供貨合同。
2023年,自重慶“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實施以來,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量出口增長1倍,汽車出口額增長51.9%,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7137.4億元。
不僅如此,重慶各區縣也為打造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新高地而不斷努力著——
涪陵區依托“易企涪”企業服務云平臺,推動助企紓困政策精準直達,實現精準匹配推送惠企政策超4萬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出臺促進、培育、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三個十條”政策措施,全縣各類市場主體增至5.6萬余戶……
“在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我們將聚焦超常規培育壯大民營經濟,謀劃、改革、突破、迭代升級‘龍頭引領’行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清廉民企、清廉商會建設,開展‘助企揚帆·護航出海’行動,持續打造全球渝商之家。”重慶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重慶市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張洪斌說。
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今天的重慶,經濟活力持續迸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凸顯,這是重慶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取得的良好成效,為重慶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不竭動力。
作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關鍵一招”,川渝高竹新區的成立,不僅有效破除了重慶與四川之間的行政壁壘,促進生產要素在兩地之間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還推動了產業鏈深度融合。
四川欣悅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便深受其益。
川渝高竹新區成立后,該公司不僅申請到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的5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還通過跨省域的一體化供電系統,低價使用兩省市電力,讓公司與川渝兩地客戶的合作更緊密。
今年1月至5月,川渝高竹新區大工業電量同比增長22.93%。售電量增長的背后,可以窺見新興產業集群在川渝高竹新區加速形成的態勢。
改革不斷深入,發展活力更足。
今年上半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40365.7億元,相當于京津冀的78.4%。由此可見,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既是發展的命題,也是改革的命題。
2016年,重慶選擇把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營權交給有資質的市屬國有企業,組建成立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全國率先走出了政府強監管、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的路子。這樣的制度設計,不僅讓“管辦分離”更徹底、政府監管更公正有力,還能防止交易平臺純粹逐利導致損失公信力。
“下一步,我們要在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取得新成效。”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高健稱,重慶將加快修訂《重慶市招標投標條例》,健全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和制度體系;加快建設現代流通網絡,健全一體銜接的流通規則和標準;圍繞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健全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體制機制,攜手四川共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成勢見效,加快形成一批新的標志性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