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腳步丈量土地,以實踐增長才干,以篤行書寫答卷……一年彈指一揮間,掛職工作即將結束,來自川渝兩地各個部門的互派掛職干部對過去一年的工作有些不舍。
時間指針撥回2023年11月10日,重慶召開第三批川渝年輕干部互派掛職總結暨第四批動員會。會后,按照川渝兩省市統籌安排,第四批100名川渝年輕干部奔赴新的工作崗位,開啟為期一年的互派掛職工作。近一年來,互派掛職干部們接續努力、篤行不怠,奔忙于各條戰線,在各自崗位上書寫著精彩的履職故事。
早在2020年4月,重慶市委組織部、四川省委組織部就聯合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才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重點任務之一即是建立川渝年輕干部互派掛職長效機制。
川渝兩地為何要互派年輕干部掛職?他們從互派掛職工作中收獲了什么?距離第一批互派掛職干部出發已過去4年有余,如今川渝互派掛職干部又借助這一長效機制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什么作用?
“人緣相親”互交融
“2020年以來,在川渝兩省市組織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前三批互派掛職干部在新崗位上埋頭苦干、真抓實干,取得了許多成效。”談及互派掛職干部的意義,作為第四批重慶赴四川互派掛職干部工作隊領隊的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劉兆奎深有體會:“我們將以深化川渝合作為引領,以臨時黨支部為戰斗堡壘,以5個工作小組為聯結點,幫助督促全體互派掛職干部立足崗位特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強化‘一盤棋’思維、增強‘一家親’感情,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川渝兩地戰略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鏈接,推動更多川渝合作標志性成果落地落實。”
2020年以來,川渝兩地重點選派在核心業務崗位任職、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優秀年輕干部,以干部人才的交流融合促進生產要素的交流整合,推進川渝兩地全方位、深層次、常態化、高效率開展交流協作。
川渝互派掛職干部一頭連著重慶、一頭連著四川,既做客又做主,成為架在川渝兩地之間的橋梁。
當前,隨著川渝兩地整體實力持續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已經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協作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進入相互賦能、深度融合、量質齊升的新階段,分布在川渝兩地的互派掛職干部就像是播撒在兩地的種子,一茬接著一茬開花結果,不斷推動川渝兩地合作走深走實。
“互派掛職不是為了給年輕干部補經歷、添履歷。互派掛職干部絕不能抱有‘鍍鍍金、養養神、串串門、認認人’的心態,而要在聚焦主業上有新站位,強化‘一盤棋’上有新思路,增進‘一家親’上有新動力。”劉兆奎說。
事實證明,互派掛職工作成效顯著。
立足一線礪才干
“赴川掛職,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一定倍加珍惜。”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副主任蔣坤來到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掛職智慧城市運行局政務服務處副處長。
反復提交材料、來回跑路、異地授權困難……群眾辦事有難點,如何讓辦事授權真實可信、材料復用便捷可靠?“要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蔣坤剛到新崗位,就開始籌劃依托成都高新區區塊鏈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
聚焦辦事堵點痛點,利用區塊鏈技術,蔣坤全力推進“區塊鏈+智能印章”“區塊鏈+授權辦事”應用,實現“一次授權、真實可信、多次復用”,完成異地授權辦事1100余件,該應用獲評“2023金鏈獎”杰出應用案例。
今年2月,在蔣坤的推動下,重慶高新區政務服務和社會事務中心以及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運行局聯合赴上海、浙江考察跨省通辦數字政務等工作。經反復研討,成渝兩地聯合印發《成渝高新區開展政務服務“跨域通辦”“虛擬綜窗”服務工作方案》,兩地高新區區級、園區、鎮(街)政務大廳開啟“虛擬綜合窗”遠程幫辦服務,跨區域、跨層級實現一個窗口、三方連線、兩地通辦,進一步優化兩地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協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章節之一。2023年11月,重慶市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波毅前往四川省自貢市掛職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
以“鹽幫菜”為特色的預制菜產業在自貢飛速發展。去年12月,四川特色食品暨預制川菜(北京)宣傳推廣周活動在北京舉辦,周波毅作為自貢代表著力推動預制川菜“北上”。1個月后,周波毅參與籌備的第三屆國際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自貢召開,專家學者、相關企業負責人深入探討鹽產業發展前沿、預制菜發展方向等話題,為國際鹽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川南渝西創新創業創造新高地建設行動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部署,作為“使者”的周波毅擔起重任,步履不停:推進2024年自貢—綦江、自貢—長壽等區域合作重點任務;梳理《實施川南渝西創新創業創造新高地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5年)》2024年自貢市重點任務清單;參與自貢市高標準建設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調研座談會……
“要匯聚合力,繼續譜寫西部發展新篇章。”周波毅說。
“雙向奔赴”情誼深
重慶的干部在四川干得熱火朝天,四川的干部在重慶同樣積極作為。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氫走廊”正式啟動,川渝聯手建設氫能經濟網絡拉開序幕。
“新都—九龍坡”往返700公里高速直達干線如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這是徐文軍日夜琢磨的問題。
在去年11月掛職重慶市九龍坡區招商投資促進局副局長之前,徐文軍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新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企業服務部部長。
“氫燃料電池路線適配重載、長途、高能耗的應用場景,重型卡車是重要突破口。”徐文軍積極走訪成渝氫能企業,找到了破題之路。因長期工作在園區一線,多次參與氫能產業發展探索,對兩地氫能產業非常熟悉,他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為龍頭企業建立氫能產業創新中心建言獻策;招商引資、整合資源,推動氫能工業車輛商業化應用……
在徐文軍的助力下,“氫”風徐徐而生:2024年2月,一輛氫燃料電池重卡滿載貨物,通過“成渝氫走廊”往返于成都、重慶。氫能重卡首次實現成渝干線貫通,成渝的“雙向奔赴”續航更長了,動力更足了,步伐更“氫”了。
掛職重慶市江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的徐睿漫步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九街與北倉文創街區時,腦海里卻浮現出任職成都市青羊區草堂街道副主任時走過青羊特色街區的情景。
“九街熱鬧、北倉寧靜,都是游玩的好去處,青羊區特色街區也兼有文化與創意。”徐睿不禁琢磨,“兩地各有優勢,何不強強聯手?”
想到就干。徐睿與同事展開合作,推動江北區與青羊區召開共建聯席會議,計劃協同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積極推動兩地開展旅游營銷活動,重點之一便是舉辦“2024成渝街區藝術季”。
“要全方位整合資源,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徐睿作為互派掛職干部,體會十分深刻。
九街、北倉文旅蓬勃發展,又借助“2024成渝街區藝術季”進一步實現融合化、多業態化。今年8月,《人民日報》深度報道九街、北倉等“夜經濟”典型案例,點贊其多元消費場景、良好消費體驗。
“要吸引更多人‘打卡’江北、青羊。”徐睿干勁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蔣坤等人的事跡,是4批共402名年輕干部互派掛職的縮影。在各條戰線上,都能看到川渝兩地精心挑選的互派掛職干部走上重要崗位、挑起發展重任、奔忙在一線的身影,他們已成為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中堅力量。
“一年掛職,一生難忘。”這是互派掛職干部們的共同心聲。一年時間,互派掛職猶如耕耘在“第二故鄉”,互派掛職干部們深度參與核心工作、架起川渝溝通的橋梁,把兩地的好經驗、好做法轉化到實際工作中。“以前只顧著腳下的‘一畝三分地’,現在眼界寬了、思路打開了,雙方取長補短、合作共贏。”周波毅感慨道。
2023年8月,川渝年輕干部互派掛職機制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跨區域協作經驗做法之一,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向全國推廣。